江芝兰张了张口,却什么都说不出来。他看着城墙上的虎贲军士兵,脑中却是一片空白。
忽然间,他想到了一个可能,那五六百虎贲军……当初被救走的大安暗探,恰好就是五六百人!
这些所谓的虎贲军,不会就是乔装打扮的大安暗探吧?
越是想,他便觉得这个可能性越大!
更重要的是,在城墙上的所有虎贲军士兵都看到了,是他亲口下的命令。
是他让那个都尉上来的,是他令虎贲军开门的,如果那五六百人真的是大安的暗探,那么就是经他的手,放走了这些大安暗探!
皇上若是怪罪下来……
他咬了咬牙,大喝道:“立刻给本官去追!那五六百虎贲军必定为假,立刻派人去追!”
“可是……可是他们已经离开了两个多时辰两人。”一个士兵硬着头皮回道,声音都是颤颤的。
两个时辰,那些人肯定是处心谋算离开的,一旦离开了长雍城,必定已经隐匿起来了,现在肯定不知所踪了。
这个时候就算派虎贲军去追,不过是白费力气而已。
江大人这个命令,实在太不可能……
况且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虎贲军还没有汇报——他想起了之所以来到阁楼、会发现大将军昏迷的原因。
他立刻急急禀道:“大人,属下已经进宫中查探了。宫中局势一直僵持不下,皇上和太后娘娘谁也没有占上风。雷将军……请你立刻进宫,说带着虎符前去调动乙卫。”
这便是虎贲军士兵匆匆出来的原因,宫中的局势一时半会也没有结果,皇上信任江大人,所以才让江大人进宫去拿虎符。
不想,他上了阁楼却发现江大人昏迷过去了,他差点忘了这个最重要的事情。
立刻进宫,拿虎符前去调动乙卫,这便是江芝兰所接到的紧急命令。
这个命令,与那些虎贲军之前托词出城的借口是一样的,由此,江芝兰更加确定之前离开的那一群人,必定就是汪印所救走的那些大安暗探无疑了。
现在陆太后与皇上相争,骁卫营和虎贲军彼此拼命厮杀,在这种情况下,谁都顾不上汪印和大安暗探了。
更准确地说,从城西山道出现那一块巨石开始,朝中对汪印的关注就渐渐少了,最后变成了太后与皇上的斗争,变成了大雍的内乱。
趁着这个接回,汪印他们乔装成前去搬救兵的虎贲军,于是顺利离开了长雍城,不得不说,这个时机掌握得实在太好了!
就好像……汪印完全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窥准了那个时机会,所以才能成事。
汪印眼光就真的是那么准?本事就真的是那么大?还是……
还是这一切本来就在汪印的掌握之中吧,这场内斗本来就是其所挑起的?
江芝兰心中升起了这样一个隐约的念头,自己却不敢深入猜测下去。
此时此刻,江芝兰明明应该立刻进宫去领虎符,但是他却一点儿也不想动。
他立在城墙上,看着长雍城中那一片片火光,听着士兵们吼叫厮杀声,眼神渐渐茫然。
当时他向皇上建议先发制人,故而让虎贲军率先出兵,这是不是对呢?
他不知道对错了,现在只知道的是,事情已经进行到这一步了,皇上与陆太后之间必定不死不休,进展和结果已经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他是皇上这一边的人,所能做到的便是极尽可能将局势变得对皇上有利!
就算明知道那五六百离开的虎贲军就是大安暗探,他也没有心思没有精力去追了。
第1318章 算有遗
这个时候,他所咬牙切齿所惦记着的五六百人,早已经远离了长雍城,并且已经乔装打扮,正急速向大雍边境奔去。
这些人,当然就是汪印他们。
不过,现在这些人可不止五六百人,而是有千余人,当中包括有汪印所带来的缇骑和从慈宁宫所救出来的暗探。
这些缇骑早就已经化整为零悄悄出了长雍城,就等在城外接应,如今汪印和暗探都已经出了长雍,他们自然就汇合了。
为了不引人注目,这上千人在疾奔一个时辰之后,也分成了几批人分散隐匿起来。
汪印郑七等人所护送着的,是受伤最重的那一批暗探,行进的速度也是最慢的,却也是一刻都不敢停。
现在长雍城中有内乱,是正景帝与陆太后争得最激烈的时候,现在还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但想必长雍士兵很快就会反应过来了。
他们必须一刻不停,才能争取多一点时间,才能最大程度地平安抵达边境。
汪印与叶绥共乘一骑,是为了加快速度,也是因为叶绥现在十分疲劳,自己根本骑不了马。
——昨晚她基本没有睡。
汪印一手策马,一手搂着她,将她拢靠在怀中,满是怜惜地说道:“阿宁,辛苦你了。幸得有你,我们才能平安离开长雍。”
昨晚所发生的事情,看起来异常顺利也平平无奇,只有真正知道当中所有计划细节的人,才知道这一切到底有多难。
申玲珑出现的时机、江芝兰的歇息、假装成虎贲军、故意引着骁卫营追杀……这当中,只要一个细节出现了差错,那么现在他们就不能平安离开。
这个结果,是所有人共同配合的结果,阿宁则是这场配合的主线。
挑起正景帝和陆太后之间矛盾、趁乱离开长雍的时机,是阿宁想的;城西那块巨石的不祥预兆,也是阿宁想的;迷惑江芝兰的心智,令其下令放行的人,还是阿宁……
叶绥仰头看着汪印,笑了笑道:“半令,不辛苦,一点也不辛苦。”
真正辛苦的是半令和那些缇骑暗探,是他们一点点推设,是他们一步步行进,倘若没有半令和缇骑的执行,就算她想出花儿来也没用。
幸好,幸好,他们离开长雍城了。
至于大雍士兵会不会追上来,那就是接下来的事情了。——她相信,就算大雍士兵追上来了,也不能阻挡他们返回国朝的脚步。
最辛苦最艰难的一步已经走出来了,剩下的都不算什么了。
只不过,叶绥还有一点不明白:“半令,你为何要留下江芝兰的性命呢?”
原先他们说好是直接取了江芝兰的性命,免得其怀疑到申玲珑那里,不想在阁楼的时候,半令却改变了主意。
当时情势紧张,她也没有时间来问这个问题,现在倒是很好奇了。
“本座原本是想除掉江芝兰,以保住申玲珑的。但想了想,江芝兰倘若死了而申玲珑活着,反而惹人怀疑。更重要的是,本座要留着申玲珑来牵制陆太后。”
大雍这一次内斗,已能看出正景帝比起陆太后来,势力还是薄弱了一些。
哪怕正景帝通过“牝鸡司晨”那个不祥预兆,将李骓夺职、将骁卫营打散,但是陆太后还是有本事将这些人聚集起来,而且……新聚集起来的骁卫营人数比之前还多!
并且,朝中军中有不少人见风使舵,在乌鸦不祥预兆之后重新支持陆太后,这也是其本事。
正景帝对上陆太后,只能勉强维持对抗,江芝兰是其得力量臣下,若是江芝兰没了,此消彼长,最后必定是陆太后那边取得胜利。
他不希望正景帝和陆太后任何一个最终胜利,他想要的,乃是正景帝和陆太后一直这样争斗下去。
他留着江芝兰的性命,就是为了用来牵制陆太后的势力,这样对国朝有好处。
至起码,就当前来说,让双方的势力都分不出人手来追捕他们。
叶绥点了点头,明白了汪印的用意,她正想说什么,却在这个时候打了个哈欠。
“阿宁,你放心歇息吧,一切有本座在。”汪印这样说道,将叶绥拢得更紧了一些。
叶绥自然是顺从的,不知为何,她却转过头看了看长雍城所在的方向,不由得想起了陆太后这个人。
虽然他们已经顺利救出了被关押的暗探,但是大雍此行,却算不上是多成功。
因为现在他们所做的事情,皆在陆太后之下而做。
说白了,就是……他们还没有让陆太后付出足够的代价!
正景帝虽然下了将陆太后送去寒州的旨意,却是无法执行的,等于没有用。
如今陆太后的势力虽然被削弱了,但依然能够与正景帝相抗衡,依然还能够保持着其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