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皇后没有诞下十八皇子之前,他的地位尚可,毕竟皇后要用他来充当门面,对他还算很好。
纵然如此,皇后也没有想过扶持他成为太子,更别说是倾全部之力了。
皇后是一国之母,不管是哪位皇子登基为帝,她都会是太后,郑训登基和其它皇子登基,对于她来说差别并不大。
因此,在势力培养这一方面,郑训从韦皇后那里所得到的很少。
在十八皇子出生之后就更不用说了,皇后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十八皇子的身上,若不是还有些用处,他几乎都被韦皇后遗忘了。
幸好,韦皇后给他寻了一门好亲事,将邵世善的孙女邵真嫁给他作为十皇子妃。
当初他娶邵真的时候,邵世善是兵部尚书,在朝中势力很大,经过了将近十年的时间,其官职更高了,权势也更大了。
邵世善作为尚书左仆射,深得皇上的信任和朝官的推崇,对朝局的影响自然不用多说。
在册立太子这一件事上,邵世善若是有所倾向,那么就有可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
从好几年前开始,郑训就觉得邵世善有意无意在为他培养势力,也会时不时提点他,这让他心中暗喜,却不敢有任何表现。
因为他看得出来,邵世善明面上还是站在韦皇后这一边的,有外人在的时候,邵世善也没有对他表现出什么提携扶持来,甚至还有些冷脸
郑训巴不得这样,他就想这样暗中积蓄势力,在旁人看来他是最没有威胁力的皇子,但是他的势力暗中在增加。
假以时日,他的势力有可能比其他皇子也毫不逊色,将来也能争太子之位乃至皇位。
他原本还想着最后一直这样下去的,但是请立太子的风气越来越盛,父皇也表示出支持的样子,这让他的心动了起来。
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那就是父皇真的准备册立新太子了。
新太子一旦册立,若是废太子,那就得废太多功夫了。
一国储君不可轻言废掉,不然会对国朝造成极大的动荡,除非出现极大的问题。
废太子郑重就是个明显的例子,哪怕其才能平庸,并且很多人都觉得他不适合居太子之位,但是也经历了那么多时间,直到其对父皇动手了,才让父皇下决心废掉。
这个废太子的过程异常漫长和艰难,现在好不容易郑重废掉了,父皇却要重新册立太子……
新的太子的确很有可能从那两位皇弟中出,这两位皇弟背后都有极大势力,绝不会犯下和郑重一样的错误。
汪印和韦皇后这两个人,怎么可能会让那两位皇弟出错?
也就是说,一旦太子被册立,再要废太子,那就是千难万难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郑训怎么都按捺不住了。
他也想当太子,他也要抓住这个机会!
为此,他准备去拜见邵世善,想寻求邵世善的支持帮助。
在郑训看来,自己娶了邵世善的孙女,邵家就是他的妻族,就从这一层关系来说,怎么也要比邵家与韦皇后亲近。
况且,从邵世善过去对他的提点帮助看来,他相信邵世善心中也是这样认为的。
如果能够得到邵世善的支持,现在他也能有一争之力!
对于他想争太子之位的打算,他的妻子邵真自然极为支持,还为他出谋划策。
她催促郑训尽快去见自己的祖父,这样说道:“殿下,您得尽快去见祖父才是,祖父必能为你出主意的。殿下既有这样的心,想必祖父也会极力支持的。孰亲孰疏,祖父最清楚不过了。”
邵真当然希望郑训能成为太子,事实上,她这些年也一直向郑训灌输这样的观念。
刚开始的时候,郑训觉得做个逍遥王爷就好,绝无争太子争皇位之心,这让她又急又气。
直到他去了缇事厂之后,这个想法才转变,这才让邵真暗暗放下心来。
到了现在,他有这样强烈的心思,她欣喜还来不及,怎么会反对?
争太子,怎么能不争?一定要争!
皇子和太子不一样,皇子妃和太子妃也不一样。她……也想成为太子妃,乃至成为皇后!
第1190章 刺激
很快,郑训便发现,前去邵家寻求帮助这件事,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
他第一次去拜访的时候,邵家的门房满脸歉意地说道:“老太爷刚好有事不在府中,请殿下择日再来。”
他听了并不觉得有什么,邵世善事务繁忙,不在府中也是正常事。
第二次他便有所准备了,提早递了拜帖,就等着邵世善有空。
只是,这个拜帖邵家是接下了,门房还是十分抱歉地说老太爷这几天都没有空,还请殿下见谅,云云。
接连两次吃了闭门羹,郑训便回过神来了,不由得想了许多。
邵世善是真的没有空?还是故意避而不见?
朝中请立太子的风气这么明显,作为尚书左仆射的邵世善不可能不知道,邵世善不见他,是在表明态度,还是因为别的什么?
郑训隐隐猜到这是邵世善的拒绝,但是他想不明白,他倘若成为太子,对邵家是大有好处的。
——比邵世善支持十八皇子所得的好处更多,多得多!
他想来想去还是不死心,第三次往邵家递了拜帖,还留下了一句话:“本殿有要事和祖父相商,还请祖父拨冗相见。”
这一次,邵世善终于有空了。
郑训一见到邵世善,便恭敬地说道:“祖父,孙婿给您请安了。祖父最近可好?”
他是天潢贵胄又如何?
一个没有势力的皇子在手握权力的重臣面前,也自能低眉作小,断不敢有半丝夸耀身份的举动。
这一声声“祖父”,在于拉近与邵世善的距离,郑训恨不得时时提醒自己与邵家的关系。
如果邵世善能把他当亲孙儿一样看待就好了……
邵世善态度很和善,笑眯眯地说道:“殿下不必多礼,本官事务繁忙,近来都不接拜帖,还请殿下见谅。”
郑训当然表示没有关系,并且顺势问道:“祖父身居高位,贵人事忙是当然的。不知祖父在忙什么事情呢?可是立储之事?”
他到底还是心急了,直接问起了此事,很想知道邵世善的态度。
邵世善脸上笑容不变,并不回话,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
郑训的心里七上八下,沉默了片刻还是继续说道:“祖父,最近请立太子风气很大,不知祖父对此如何看呢?”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邵世善,他不想再等下去了。
他自问在圆滑周到这些技能上面,自己绝不是邵世善的对手,干脆就不转弯抹角了。
邵世善捻了捻须,语气仍旧不疾不徐,这样道:“朝中的确有这样的风向,不过册立太子之事关系重大,这主要还是看皇上的意思。”
这些都是客套话,并不是郑训想听到的,他想听到邵世善会支持谁。
“那么,祖父会支持谁呢?是十八皇子吗?”郑训这样问道,气息不觉屏住了。
他其实是想问邵世善能否支持他,但这样太突兀了,还是换了个委婉的问话。
邵世善点了点头,看了郑训一眼。
那表情好像在说,这不是明显的事情吗?殿下竟然还有问?
果然,他也是这样回话的:“殿下是养在皇后膝下的,邵家与皇后关系密切,自然要支持十八皇子。”
听到这算是意料之中却并不是期待之内的回答,郑训的心沉了沉。
同时,他的脸色也变了,感到有股难以形容的难堪。
他相信邵世善这样灵通圆滑的人,自然知道他屡次求见是为什么,当然也能听出他话语中的期待。
但是邵世善还是这样回了,难道邵世善真的没有想过支持他?
他暗暗握紧了拳头,嘴巴翕动着,几番犹豫还是想表明自己欲争太子之位,这样开口道:“祖父,孙婿……”
就在这个时候,书房的门被“笃笃笃”敲响了,邵家管家急着禀道:“老太爷,吏部尚书大人到了。”
邵世善拍了拍额头,有些懊恼地说道:“是了,我约了他,怎么就忘记了。”
“殿下,劳烦您稍等片刻,我去去就来。”
郑训当然点头,将想要说出口的话语压了下来。
吏部尚书到访,是要比他这个没有什么势力的皇子更重要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