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妃没好气的道,“本宫也不信。但那小郑子说的信誓旦旦,本宫想着,无论真假,先试他一试。若是假的,本宫就扒了小郑子的皮,若是真的,康王装傻多年,一定所图甚大,皇儿,为了你的大业,可留不得他。”
太子紧紧的捏着拳头,“是。”
贵妃摆摆手,咬着牙,“算了,无论他是真傻还是假傻都懒得留他,留着他还要猜来猜去,麻烦至极。况且,那康王妃在陛下面前可出了不少风头,本宫看她若死了丈夫,还能嘚瑟多久。”
太子嘴唇紧闭,半天才道,“任凭母妃吩咐。”
……
北风呼呼的吹着,家里蹲的康王接到了一份旨意——
皇帝今年冬天的冬狩点名要带他和王妃共同前往。
书房里,虫子们早过了最闹腾的夏季,也歇了喧嚣,静悄悄的,只听得到北风呼啸,魏公公屏退了众人,裹紧了身上的棉袄,“殿下,往年陛下都说你身体不适,不宜参加冬狩,怎么今年突然下了旨意,要带您一起去?”
康王端坐在案前,看着面前的圣旨,“事出反常必有因。本王一个人也便算了,可这旨意上竟要求携王妃同往。”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魏公公道,“殿下,既知此举反常,不如您称病不去?”
康王摇摇头,语气坚定,“不,本王一定要去,不能不去。”
魏公公又道,“那您此行定要韬光养晦,时刻注意身旁的异常。”
康王望向魏公公,露出一个无奈的笑容,“也不,本王不仅不会低调,还要让所有人都看到本王,看好本王。”
魏公公见康王已经下定决心,便宽慰一二,“殿下,您也无须太过烦心。我朝帝王举行冬狩一是为了宣传国威,二是皇室亲自狩取猎物,供给宗庙。许是陛下见您今年已经大婚成家,算是成人,所以今年冬狩特意要带上您与王妃同去,只是为了猎个彩头,祭告祖先。”
“但愿吧。”康王想起月婵不自觉嘴角微微翘起,“王妃现在何处?”
魏公公见康王总算由阴转晴,心下的石头也放下不少,“要说王妃呀,一颗七窍玲珑心都用在了您身上,现在正在后院用鹅毛为您做袄子呢。”
“鹅毛做袄子?”
魏公公道,“王妃说这叫羽绒服呢。”
“她还真是总有奇思妙想的点子。走,去看看。”
……
说是月婵在做,其实她也只是领着丫鬟绣娘们,将自己的意思传达描述一下,说个大概,都是她们根据她的想法来做花样。
将布料按照袄子的样式裁好,然后将布料缝成一个小格子,一个小格子的,再在里面填充鹅绒,做成绒片,再制成衣。
绣娘们试了一个版,月婵不太满意,穿起来有些太臃肿。
“做成的衣服看起来太臃肿了。”月婵对着一面大大的铜镜惆怅道,“我觉得,我就像块冬瓜。”
在古代做羽绒服看来还是不太可行啊,古装分上衣和襦裙,绣娘们将上衣和裙子都用绒片做了一套,古代服装花样繁复,为了避免钻绒,绣娘们都是多做了几层里布,又要用精致的锦缎做表布,表面上面还需要绣花,显得有些笨重,达不到羽绒服轻巧保暖的功效。
月婵道,“衣服不行,再试试羽绒被吧,被子臃肿蓬松一点也无妨。”
众人又按照她的意思,将布裁成方方的两片,绣成小格子,再在小格子里面填充鹅毛,月婵自己也手痒的跟着填充一二。
就在这时,一双手突然从后面遮住了她的双眼,“猜猜我是谁。”
月婵脸上荡起两个小小的梨涡,“是一个小糊涂蛋。”
小糊涂蛋才不答应呢,“错了,再猜!”
“是一个帅气的小糊涂蛋。”
“错了,再猜!”
“是一个帅气的爱撒娇的小糊涂蛋。”
“错了,”康王放开手,“不是小糊涂蛋。”
月婵笑着转过头去,捏了捏他的耳垂,“我喜欢小糊涂蛋。”
康王贴着她的耳朵,小声的呢喃道,“你刚刚猜对了,我就是小糊涂蛋。”
月婵噗嗤一笑,捏住他的脸,像是撸猫一般的揉了一圈,捏成一团,又放开,再点了点他的鼻尖,“小糊涂蛋。”
康王朗声道,“诶!”
康王伸手拾起几片鹅毛,放在手心,“小仙女,你在做什么呀?”
月婵略微有些遗憾,“我本想用这些鹅绒做衣服的,可是衣服式样太繁复了,做出来太厚重,显得有点臃肿,只适合做成长长的一条,我就打算让他们做个被子。”
康王灵光一闪,“这长长的,直通通的一溜,可以用来做披风大氅。”
“对耶,”月婵睁大了眼,有点兴奋,“这个主意好,做大氅肯定很适合。弟弟,你真聪明!”
康王逗了逗她,将手心向上抬起,轻轻一吹,手心上的两片鹅毛飞了起来,贴到了月婵的额上,“我可不聪明,我是小糊涂蛋。”
月婵将额头上的羽毛摘下来,又偷偷抓了旁边的一把鹅毛,往康王身上一洒,“小糊涂蛋,你别跑。”
康王嘴里鼓着气,将月婵洒过来的鹅毛朝她的方向吹回去,“我偏要跑。”
月婵再抓一把鹅毛,“好啊,看你是吹的快,还是我手快。”
……
第二场冬雪落下的时候,皇帝带着贵妃、皇子以及一波近臣们浩浩荡荡的去郊外开始冬狩了。
皇帝、皇子们可携带家眷,大臣们也可以带子女前往,有儿子的,可以在皇帝面前露个脸,虽然有科举制度,但是举荐、荫封等当官的方法同样在列,所以臣子们也不会错过给皇家看到自己家孩子的本事的机会。
有女儿的,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出外郊游,当然重点是可以相看一下各大王公贵胄家的好儿郎,这就是个联姻的好机会。
柏泽带着女儿柏溪、儿子柏新也在此列。
淳于行倒没想那么多,他不是那种要去争表现的人,更没想着借着家里孩子联姻,在官场上抱作一团。纯粹是因为两个儿子好动,在家里坐不住,更是为了多看月婵一眼,让他们三兄妹玩一场。
趁着这个机会,月婵将做好的羽绒大氅送给了两个哥哥、爹爹,并让他们给母亲捎一件回去。
淳于行还比较矜持,将大氅好好的收了起来,而瀚宇、瀚宇迫不及待的当场就换上了婵儿新做的大氅,他们俩本来身高就高,一穿便如松柏一般的挺立,和穿着同款的康王站在一块,简直就像是三兄弟。
……
营地早已扎好,由陛下执着弓,射下第一只麋鹿后,冬狩正式开始。
皇帝许诺猎得猎物最多者,亲授玉如意一柄,第二、第三名皆有赏赐。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太子、大臣及各位公子都争相狩猎,一个也没闲着。
但主猎场当然是太子的。
至于康王嘛,在营地里忙着和月婵一起野炊呢。
月婵觉得既然是出门吃自助烤肉,若是一直等着别人做好了端上来,就失去了野炊的乐趣,于是拿出以前上学全班去郊游的气势,拉着康王一起搬石头,砌火堆,生火,堆柴火,做烧烤架子,干劲儿十足。
月婵这边热火朝天,太子那边也是捷报频频。
源源不断的猎物被太监们一波一波的运回来,太监们大张旗鼓的,高喊着:捷报,太子殿下又猎得一头豹子!太子殿下又猎得一只獐子!太子殿下又猎得两只麋鹿!太子殿下又猎得七只兔子……巴拉巴拉。
总之,就是太子不断扬威,射了一头又一头,很是了不得。
太子毕竟是太子,他射猎有人大张旗鼓的传捷报,其他的王公大臣们就没有了,比如淳于瀚文、瀚宇两个兄弟,只会猎到了由小厮们将猎物默默的送回来,一人放一堆,计数。
月婵一边搬着石头将火堆围成一个小圈,一边看着一波一波传捷报的小太监,纳闷道,“这大冬天,天寒地冻的,小动物们应该都存好了过冬的粮食,缩在窝里,怎么会有这么多跑出来啊?”
动物世界里,像这种时候,动物不都是在洞里睡觉吗?干嘛要这么想不开,一个个都跟往太子的弓箭前撞似的。
月婵环顾四周,再看看猎场周围各个小太监看守着的,各个大臣、公子们猎的猎物堆起来的数目,正中央,太子名牌下的那一堆高高堆起,远超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