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上云霄》作者:气势磅礴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人,在最好的年华里选择了飞行,选择了战斗,选择了冲上云霄。
二十多岁的他们,上了战场,比谁都接近死亡。他们的国恨家仇,他们那些儿女情长的故事,在天际,在云端。
他们亲手斩断了自己的未来,斩断了自己的出路,却为这个民族,开创了未来,找到了出路。
战争带走了他们年轻的生命,而无数个他们,也用自己的生命堆积着,带走了战争。
他们为正义而战,也为所爱之人而战,沉默着,也荣耀着。
向死而生,一往无前,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壮烈。
在时间的洪流中,他们挺起了历史的脊梁。
人们在赞歌里歌颂着英雄,而英雄背后的人,痛失所爱,日后的茫茫人生,太苦,太长,只能孤老终生。
上了战场的,和在家等待的,谁都逃不了战争的残酷。
大时代下,所有人都身不由己,没有人能置身事外。
内容标签: 民国旧影 青梅竹马 年代文
搜索关键字:主角:沈以诲,许哲宁 ┃ 配角:许哲远,楚念民 ┃ 其它:西南联大,驼峰航线
一句话简介:战乱时代的极致浪漫与刻骨悲痛
立意:战争对美好生活的摧毁,守望一生的爱情
引子
几十年了,我终于再一次踏上了祖国的土地,这里,与我离开时相比,已是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时,山河破碎,家国飘零。
如今,已是国泰民安。
那时,我尚是二十多岁的女子,却好似经历了所有的离合悲欢,我的爱人,我的孩子,都离我而去。
如今,我已是华发老人,这么多年,一个人,也就这么过来了。
当我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才明白,原来,一个家族的命运,以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和民族,息息相关。
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
我想起了我们的故事,浪漫又悲情。
沈以诲,你可知道,我们爱过,就是我的一生。
和你在一起,也许太过轰轰烈烈。于是,我的前半生,永远都在等着一个人降落,而我的后半生,全都用来追忆。
都说,年轻时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这一生,心里,就全都是他了。
见过雄鹰的人,这一辈子,只能爱上雄鹰。
可是,我和他的相遇,是孩提时。
或许,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宿命的安排。
这一辈子,遇到有情人,管它是劫还是缘,爱,就爱了。
沈以诲,让我心头开出一朵花的人,就是你,我认定了。
青梅竹马,这四个字用来形容我们,一点都不为过。
不过,好像他和我们家的每个孩子,都可以说青梅竹马。
我们,从小都在一起长大。
沈叔开玩笑,他待在我们家的日子,比自己家都要多。
第 2 章
1936年,杭州。
后来,当我回忆往事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杭州的这段时期,竟然是我这一生中最幸福最安逸的时刻。
尽管,当时,东北,已经落入日本人手中,东北人民生活在入侵者的□□之下,不见天日。
尽管,当时,华北,政府和日本达成了“何梅协定,”日本妄图策动的华北自治风起云涌,想要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但是,在我的家乡,这里,仍然是一片春光旖旎的江南风光,小桥流水,暖意融融。
我的家里,也处处都是欢声笑语,父慈子孝,琴瑟和鸣。
在这之前,我生活得一直都很安逸。
爷爷是前清武举,父亲是北平经济界要员,各位叔叔伯伯守家的,经商的,参军的,我们家,是当地十足的名门望族。
家里发生的第一次大的震动,来自于大哥。
大哥的成绩一直都很好,身为长子长孙,我们全都以为,他会按照家族为他设定好的路线,学成之后继承家业,光大门楣。
浙江大学毕业后,他本应该出国留学,家里为他的出国做好了一切准备。
甚至,全家人一起为他饯行。
哪里知道,这一次,中规中矩的他,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那天,门外传来了隆隆的飞机的轰鸣声,我们本以为外面发生了什么大事,忧心忡忡地跑出门去,只见,一架飞机正低空盘旋在上空。
驾驶飞机的那张面孔赫然映入眼帘,那张脸,我们再熟悉不过,那不是大哥又是谁呢。
母亲摇摇晃晃,几乎站立不稳。
直到这时,我们才知道,大哥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他居然瞒着家里人,策划了一个完美得没有丝毫破绽的骗局,表面装着出国,背地里却偷偷考入了笕桥中央航校。
大哥就这样,毅然投笔从戎了。
这么长时间以来,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却丝毫都不知道,他就在不远处的那个刚刚成立的航校里,每天训练。
当大哥已经是航校的优秀学员,当生米煮成了熟饭,他才趁着今天的飞行训练,驾机飞到了家门口,以这样的方式道出了事情的真相。
大哥居高临下,看着地上的我们,抖了抖飞机翅膀,然后,就追随队友了。
当时,我不知道,在空中的大哥看地面上的我们,是否渺小如沧海一粟。
这件事情在家里引起了轩然大波,当大哥壮着胆子回家的时候,长辈们晾着他,在地上跪了整整一天。
做官,经商,参军,这些经历,这些数不尽的风光,祖上都拥有过。
这个家族,早已见过了太多的世面。
如今,退去曾经的浮华,家族里更多的是读书和经商。
历史上的族人,不是没人当兵,而且军阶还不小。
但是,当空军的,大哥是第一个。
尤其,在这样的乱世之中。
母亲哭了,她坚决反对,乱世之中的空军有多么危险,所有人都知道。
可是,木已成舟,军令如山,母亲也没有任何办法。
她实在想不到,要么读书治学,要么接手家业,大哥为什么放着这大好的前程不要,而跑去一头扎在了那个刚刚成立不久的航校里。
跪在地上的大哥说,母亲,孩儿是个读书人,可是,就是因为读了太多的书,孩儿才觉得,在教室里坐不住了。如今的中国,已是风雨飘摇,任人欺凌。自鸦片战争以来,将近百年,中国被践踏,被□□,国土沦丧。儿是血性男儿,无论是东北还是华北,儿只觉血脉喷张。失土不可不复,国仇不可不报。所以,儿要参军,如今,航校就在家门口,将来,如果开战,制空权尤为重要。国家正在培养第一批空军,所以,儿不能置身事外了。
母亲同样出身名门,那种优雅和端庄早已深深地刻在骨子里。之所以反对大哥参军,是因为,母亲只是希望,大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享受自己的生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她不想大哥在这人间没待够,就孤零零地离开了。
二哥和三哥见状,也陪着大哥跪着,他们说,大哥说得没错,只是,他们尚在读高中,不如大哥有勇气。
我也陪着哥哥们跪了下来,他们调侃,我又过来凑什么热闹,天热,别把我再弄得中暑了。
我说,“这你们就不懂了,有一句话叫法不责众,我们几个都在这里,就算母亲有再大的怨气,就算母亲再想处置大哥,有我们几个陪着,母亲也不太好意思发作吧。”
“得了吧,就你这小体格,待会儿别再晕了,”二哥道。
“就是,这种事情,有我们几个就够了,你还是哪凉快哪儿呆着去,”三哥也帮腔。
“大哥,三哥的话怎么听着这么别扭呢,你替不替我做主?”我装作可怜兮兮的样子央着大哥。
“你大哥现在都自身难保了,替你做主,怎么着也得等哥哥能站起来再说,”大哥稍微挪了挪已经跪得酸麻的双腿,长叹一口气。
都说物以稀为贵,其实,人也一样,在家里,哥哥们总是装作又羡慕又嫉妒的样子,说,家里人最疼的就是我。
这话没错,不仅长辈,就连他们,我这几个哥哥,最疼的也是我。
后来,母亲还是心软了,看着屋外跪成一排的儿女们,尤其还有她最疼爱的唯一的小女儿,母亲深知拗不过大哥,索性让郭叔出来传话,叫我们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