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骁摇了摇头,没应声。这件事之后,肖骁忽然意识到自己一个很大的问题。他空有农事理论基础,却没有任何实践体系。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货。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大概他后面所有做的努力都会失败。
肖骁站在大棚里面反思许久,韩平也不催他,就陪在他身边站着。好一会儿,肖骁才抬起头看着韩平说道:“我等会儿想去找其他汉子问问种地的事儿。”
韩平点点头,“吃完饭我陪你去。”
“嗯。”听见韩平这么说,肖骁忽然松了一口气。他觉得只要有韩平在,就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肖骁情绪平复了,眼睛亮晶晶的,盯着韩平,忍不住垫着脚亲了他一口。
“韩平,你真好。”
韩平没说话,只是伸手扣住了肖骁的后脑勺,狠狠的亲了下去。
待肖骁跟韩平从大棚出来的时候,肖骁脸红,眼睛也红,整个人简直快要冒烟儿了一样。刘婆婆见到俩人从大棚里出来了,便转身去厨房,将放在锅上温着的粥重新端了回去。
肖骁一边吃着早饭,一边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
他想要写一本农记杂事。
不过不知道这个世界有没有这类书。于是肖骁抬起头问了韩平。
“这边有农事类的书籍吗?”韩平还真不知道,于是摇了摇头。
肖骁咬着筷子,“我想写一本关于农事类的书籍,一个是做记录,一个是想让后面的人少走些弯路。”肖骁想。
“有时间过去县城找找看,顺便问问舅舅他们,看看大肆天-朝是不是有类似的书籍。”韩平认真的把肖骁的每一个想法都放在心底。
肖骁点点头,“嗯,又麻烦舅舅了。”
“没事儿,等会儿我写封信过去。”韩平盯着肖骁不动的手,开口哄:“骁儿乖,再吃点。”
肖骁点点头,低头开始吃。
早饭结束之后,肖骁回去大棚,重新给辣椒苗松了松土。又将大棚打开了一条小缝用来通风。随后便蹲在地上,将今天辣椒苗苗的状态,以及自己的做法写了下来。半响,肖骁看着辣椒苗苗,又低头拿了一张纸,舔了舔嘴,试着将苗苗画下来。
那边韩平吃完饭后,便进了屋子给贺天诺写了一封信。随后出来将小张叫过来,让他将信送到驿站去。
西葫芦村是新设的村子,没有驿站,最近的驿站就是曲水县的。所以小张揣好了信,便出了门。
韩平写完信后,便过去大棚那边找肖骁。此时肖骁腿边已经扔了一堆的小纸团。
“做什么呢?”韩平低下头,就看见肖骁正在用毛笔描画对面的辣椒叶子。不过肖骁没有任何绘画功底,毛笔字勉强能写出来,但是画技上就真是不能多夸。
肖骁扭头看了韩平一眼,“我想把它们画下来,可是难度比我想象的要大,所以我放弃了。”如果有铅笔炭笔之类的,肖骁认为自己还是可以尝试一下的,但是毛笔……肖骁实在是用不好,能写下字来已经是不容易了。而且自己记录的这些笔记,后期还要让韩平重新按照大肆天-朝的文字誊抄一遍。总不能让他连画也跟着重新描一遍吧,所以肖骁彻底放弃了配图的打算。
“好了,画不出来也不要急,我们现在去村里问问找其他人种田经验?”韩平看着肖骁烦躁的状态,连忙让他转移注意力。
肖骁嗯了一声,点了点头,拍了拍腿上的浮灰,跟着韩平一起出了大棚,准备去找人问经验。
第58章
韩平陪着肖骁绕着西葫芦村走了一大圈,挨家挨户上门去问。不过西葫芦村的汉子们种田倒是会,但是问他们有什么经验的时候,都拍了拍腿一副:种田有啥经验,不过就是翻地、下种、浇灌、除草,等着收获么。
于是一圈儿下来,肖骁撇了撇嘴,发现这帮当兵的汉子,在农事方面是真差劲。还不如自己的理论经验知识丰富。
韩平陪着肖骁走了小半天,虽然正午的天已经是最暖的时段了,但是毕竟即将入冬,走在路上的时候,寒风刮得还是会让人受不了。走了这么久,韩平担心肖骁冷着,于是便抓着肖骁的手,不由分说的将人往家里的方向带。肖骁在外面冻了半天,也开始觉得冷了。于是没拗着,赶紧跟着韩平就回去了家里。一进门,刘婆婆就絮叨着:“这大冷天的,怎么还这么愿意往外跑,也不怕冷着了。快点抱在怀里捂捂。”刘婆婆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捧着一个汤婆子送到肖骁怀里。肖骁是小哥儿,身子骨还不好,家里人都格外惦记着他。
“少爷也是,明知道骁哥儿是个小哥儿,怎么还陪着一起疯。”
韩平低眉顺眼的听着不知声。只是伸手给肖骁捂着冻红的耳朵。心里想着,转暖之前,都不能带着骁儿出门了。
“没事儿的婆婆。”肖骁抽了抽冻红的鼻子不在意。觉得现在这身子比起上辈子来简直好的不行,他觉得就算现在出去打个雪仗回来都不带生病的。
“骁哥儿可别不当回事儿啊。”浣婆婆从厨房端来一小锅姜汤,给肖骁同韩平一人盛了一碗,姜汤在浣婆婆知道俩人出门之后,便放在灶上煮着了,辣味儿都给炖出来了,“这天儿越来越冷了,怕不是过几天就要下雪了。没什么事儿可不能在往外面跑了。家里的柴都打完了,大张跟小张也都不太出门了。你也听话点,少往外跑。”
两个月前,天气渐渐转冷的时候,韩平就带着大张跟小张去后山跟着西葫芦村的汉子们一起砍了不少柴回来,现在后厢房的仓库里面已经堆满了一个了。家里的地龙也全都烧起来了,就怕一个不小心给肖骁冻病了。
“婆婆说的是,这几天就别总往外面跑了。”韩平感受着肖骁身上的冷气散了后,便把手放了下来。出声响应两个婆婆的话。毕竟天气这么冷,万一人给冻出个好歹来,岂不是平白遭了罪。
被三个人轮番劝说的肖骁只能扁扁嘴应了。低头喝了一口姜汤,辣到吐舌头。心想这是放了多少姜?怎么这么辣!
刘婆婆看着肖骁辣的鼻尖儿都冒汗了,不由得好笑道:“热了也忍忍,不能脱了外衣,把身上寒气祛了才行。”肖骁乖乖听了,把一碗姜汤喝完后,便被韩平带着回去了房间。没再给他放出门来。
第二天一早儿,小张便从曲水县回来了。回来之后,便找到了书房里面的韩平。
“少爷。”小张低着头对着韩平鞠躬。
“有事儿?”肖骁一大早就跑去大棚看他的辣椒苗,韩平没跟着,在书房里待着等他回来吃早饭。他抬头看着对面的小张,知道他是有话要说。不然现在早就回去后院儿干活去了。
“少爷,听说韩府把三小姐嫁出去了。”小张低着头说。本来他去曲水县的驿站送了信便想回来的,但是那驿站本身就是消息混杂的地方,竖着耳朵听了几句,发现有韩府的影子,便不着痕迹的过去把事儿给打听了个清楚。
“你说韩樱?”
小张点了点头,“听说是韩老太太亲自定的人家,就是那个霍家。”
“霍家?”韩平皱着眉,有点对不上人。他对韩府本身就没那么关注,离开平南城的时间也太久了。很多时候都想不起来是哪家的人,哪家的事儿。
韩平回去韩府,一开始还抱着想要夺回韩府的想法,后来跟着肖骁来到西山,建了西葫芦村后,这种想法反而淡了不少。而后看着韩风一间铺子一间铺子的输,忽然对韩府就没那么在意了。因为韩平知道,即使自己什么都不做,韩府垮掉也不过是早晚的事儿。
“就是把韩春儿抬进门做姨太太的那个霍家。”小张接口道。
韩平皱了下眉,怎么会选了那么一家?韩平仔细想了想,霍家在平南城的时间要比韩府长了十几年,根基自然也比韩府深。但是霍家做的是酒庄生意,跟韩家向来没冲突。两家也一直井水不犯河水。怎么忽然间韩樱就被嫁去了霍家?韩平想了半天,实在是想不明白韩府那一大家子的人是打的什么算盘。便示意小张让他把事儿说清楚。
于是小张便把打听来的事儿捡个大概说了一遍。本来这事儿是平南城的,传不到曲水县来,只是最近那韩府一家子的风头实在是太盛,关注的人不少。有一点风吹草动便有不少人竖着耳朵等着听。因此这事儿便传的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