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妃策之嫡后难养(1165)

邝嬷嬷心惊肉跳。

她印象里的周畅源还是原来的那一个,一时之间她很难接受对方突然变成了敌人这样一个事实。

可宜华的话又似一片片响雷在她脑海里炸开,她努力的去听,努力的去记,一直又过了好一会儿涣散的瞳孔才逐渐恢复清明。

她用力的点了点头:“老奴记住了。”

她就算再看好周畅源,但人和人之间都有亲疏内外之分,不管怎样,她还是相信宜华更多过周畅源,对宜华不利的事,她什么都不会做。

宜华等到她的答复,总算是彻底的放了心。

她缓缓的松开了手,眸色却是深沉,透着浓重的隐忧,又走到外间,打开了那扇朝向北方的窗户。

邝嬷嬷亦步亦趋的跟着她走过去,见她眺望北方,顿有所感,也就满是忧虑的询问道:“公主,那现在咱们该怎么办?太孙殿下不在皇都,咱们又没办法送了消息出宫,都不知道周家那位二公子接下来还想做什么……”

“等。”宜华斟酌半天,最后只吐出这么一个字。

邝嬷嬷不解其意,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她的侧脸。

宜华从远处收回目光看了她一眼:“不管这期间他会折腾出什么事来,但是最后一步,他决胜的战场也一定还会设在南梁这里。如果他不能收服晋儿为他所用,那么就一定会不择手段的从中破坏,阻止他夺得帝位。本来我想给子御提个醒的,但现在既然消息送不去,周畅源的身份就只能等着他们自己去发现了。但是我也不能坐以待毙,得先想想皇都这边要怎么做些准备了。”

宜华一直都不否认周畅源对她的感情,现在她的拒绝,已经彻底激怒了他,甚至让他出离愤怒了,这种情况下,梁晋俨然已经成了他的眼中钉。

不管这中间周畅源还会做什么,但最终,他一定会搅局,阻止梁晋上位的。

梁晋身世的把柄就捏在他手里,就算他没有真凭实据,但是以他曾经为东宫谋士的身份,就算空口无凭曝出这样的秘密来,也会平地起惊雷的,南梁朝中想要抢夺这个皇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宜华倒是不太担心周畅源能在胤京做出什么大事来,毕竟那里与皇都不同,他早已离开多年,一无人脉,二无势力,唯一的支持就是曾经的家族定国公府,可定国公府已经逐渐没落,现如今还能有这样的地位全靠周太后撑起来的。宜华虽然从母女亲情上原谅不了周太后的作为和选择,但她却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这位母后真的是一个很撩起的女人,毫不客气的说,以她的手腕和魄力,要掀翻一座定国公府简直易如反掌。别说周家的人不可能糊涂到跟着周畅源一起都极端,退一万还不讲,就算他们真的脑袋发热走上歧途,也不可能在周太后的眼皮子底下翻出风浪来。

对这一点,宜华还是有足够的信心的。

所以,这个消息送不出去,她就也暂时按捺下来了。

而武昙这边,因为梁帝突然改变了对大胤的态度,自然就变成了最不希望她会在南梁境内出事的那个人,于是快马加鞭让心腹送了口谕过去,追上护送武昙的御林军,勒令他们一定要尽快安全的把武昙送回大胤去。

这样一来,从第三天起,他们这一行人就加快了行程,不过因为带着武昙这么个金尊玉贵的女眷,那些御林军也不好太赶,还要尽量让她在路上住的舒适了,这样一共走了八天,前面大胤的边境才赫然在望。

南梁这边只是来送人的,不好大军压境往元洲城方向开,所以在他们自己的最后一座城池里就把人数压缩了一大半下来,一边派人往元洲城去送信,一边重新正装,次日护送武昙过境前去交接。

次日临近中午,一支四百人的南梁御林军护卫武昙的马车抵达元洲城外,彼时已经城门大开,城门之外穿着一身便服的武青林亲自等在那里,旁边跟着戎装的郑兰衿带着一队兵马随从,严阵以待。

第684章 另有办法

这个阵仗摆得不算低调了,虽然是边城,监管极严,平时进出城门的百姓就不多,这天也免不了有些好事之人驻足观望。

燕北敲了敲车厢,武昙就将窗帘掀开一角。

燕北往前凑了凑,提醒:“王妃,前面就到了,定远侯亲自来接您的。”

当初武昙离京的时候走得匆忙,去找武青林夫妻给她打掩护和善后都是后来萧樾去安排的,之后才飞鸽传书给她,将情况告知。

武青林紧随其后秘密来了元洲城,武昙虽然已经知道了,但是得知对方一直滞留到现在还在等着她,就立刻有些心虚。

她唇角僵硬的扯了一下,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又问:“青瓷那边有消息了吗?”

其实昨天下午他们就早早抵达南梁在边境的最后一座城池郓城了,但却刻意磨蹭着在那里多留了一晚,为的就是拖延一点时间。

燕北目光戒备的瞥了眼四周,然后慎重点头:“今天一早他们已经提前我们一步先行进城了,王妃放心。”

武昙这才安心,微微的吐出一口气:“那就好。不用停,我们也直接进城就好。”

说完,就放下了窗帘。

燕北应诺一声,打马赶着上前先去和武青林还有郑兰衿打招呼。

因为武昙是皇室的女眷,抛头露面的大老远跑出来到底也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好事,所以双方在城门外交接的时候她并没露头,武青林也没出面交涉,只接到武昙的马车就径自调转马头,亲自护送马车进城去了,却是郑兰衿打马上前,和对方过来的人交换了一封文书,又道了谢。

两国之间虽然达成协议,这三年都没再动过干戈,可彼此之间却是夙愿已深,不说边境驻军,就是百姓心中的敌对情绪都很重,所以南梁那边的来人也没进城,直接寒暄了两句就打道回府了。

郑兰衿将那封文书收入怀中揣好,就也转身招招手:“走吧,回城。”

她今天奉命前来就是为了给武家兄妹壮声势的,带了一千骑兵,既然事情办完了,进城之后她就先打发了随行的副将把带来的人先带回军营去,她自己则是带了一队心腹追上等在前面路口的武家兄妹。

“侯爷。”她策马过去,武昙依旧没露面,她忍不住朝马车的方向看过去两眼才对武青林展开一个笑容:“城内为王妃准备好了住所,王妃舟车劳顿,现在既已进城,你们应该就也不必太急着赶路了,要么在城里歇息两日吧?正好你家二公子奉命外出剿匪了,再过两三日也就回来了,可以见上一面。”

武青林的脸上没什么特殊的表情,冲她拱了拱手:“不了,我们急着赶回京城还有别的事,就不在此滞留了,今天为了接我妹子,劳郑将军破例调派了军中人手,又烦你亲自过来……我们兄妹急着赶路,就不过去当面拜谢郑将军了,麻烦你帮忙转告一声。”

言罢,看了眼天色:“时候不早了,我们还要赶路,就此告辞了。”

郑兰衿面上倒是一直带着一丝浅淡又客气的笑容,表面看上去无懈可击,可是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明白,在听到武青林拒绝去拜访郑修的时候她紧绷了半天的心弦才瞬间为之一松。

她甚至下意识的松开了一直紧攥着马鞭的手指,面上不动声色的颔首:“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耽误两位的行程了,不过此去胤京路途遥远,王妃身份尊贵,是否要我派兵护送?”

“不必了。”武青林断言拒绝,这一次就连寒暄都省了,再度拱手道:“告辞!”

他挥挥手,带着他自己和武昙的随从径直往北城门的方向离开。

郑兰衿站在原地,目光紧盯着他们那一行人的背影,唇角的笑纹却越绷越紧,直至最后,嘴唇抿成了一条线,眸中光线明灭不定。

她一直在街头驻足许久,直到武青林那一行人拐过街角从视线里消失也始终未动。

她手底下的人全都不敢催她,一直又过了好一会儿,从街尾那边行来一骑快马,她才一个激灵,骤然回神。

马背上来的是个年轻男子,二十七八岁的年纪,生得伟岸高大,样貌不说十分俊美,但是浓眉挺鼻,很是爽朗精神,穿着一身轻便的皮甲,一看就是军旅之人。

“你怎么来了?”看见他,郑兰衿就绽开一抹笑容,打马往前迎了一段。

叶阳岚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