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源笑道:“这场仗,上鲁国必赢……你想说的是这句吗?”
墨曜点头赞道:“这句话说得好。我想说的是另一句。”
陶源又道:“我还说过,国君墨曜智谋无双……这句可是大实话。”
墨曜眼中透亮,嘴角有些无奈地弯着,微一摇头。
陶源郁闷道:“不记得了。我说了什么要命的话吗?”
墨曜轻声道:“你说自己是奉了王命去郁城。”
陶源一愣,当时只想着要快些平息事态,安抚人心,便脱口而出了。这下变成骑虎难下了,若不去郁城,就会有传言说陶源抗命不遵,若去了郁城,却又怕打乱了墨曜事先的安排。而且,这是否算是伪造王命?
墨曜见陶源脸色微变,不愿她多心,轻轻握住她的纤细手指,道:“我们本也是要去郁城。便帮你圆了这个说辞。”
陶源有些失落道:“墨曜,对不起……”
墨曜面上有些忧色,微微蹙着眉头,沉声道:“之前说好此行你要一直跟在我身边。”
陶源一愣,忽然明白了墨曜之前在生气什么,不想他担忧,道:“我会小心的,我保证不再冒险。”
见墨曜还是蹙着眉,陶源逗趣道:“拿了你的画,便是你的人。我记得这承诺。”
墨曜沉默着。
云盛在马车外扣门,禀告道:“启禀君上,队伍已修整完毕,只是损失了干粮,其他一切完好。”
墨曜道:“好,立刻出发,马不停蹄,今夜要赶到郁城。”
云盛一拱手道:“是。”
车队启程。
墨曜对陶源道:“桃源圣手,今日要辛苦一些,要急行军了。”
陶源知道,他是为了赶在那些难民之前到达郁城,赶在传言传开之前,提前做一些布防。
陶源心中一阵紧张一阵感动,道:“墨曜,其实你不必太担心我,我有四维术,实在遇到紧急情况,我会豪不犹豫逃之夭夭的。”
“嗯,我知道。”墨曜一点头,柔声道:“有备无患,更好一些。”
马车一路飞驰,陶源抬起侧窗的车帘,望向车外,月色清辉中只见到远处的黑色山脉延绵起伏,上鲁国境内地貌以平原为主,而越往北走,山脉便渐渐多了起来,到得此处地界,看地貌应已靠近和邾国之间的边境了。
这里,本应是上鲁国和须句国之间的边境线,但自从七年前须句国亡国后,须句国国土被邾国鲸吞蚕食,这里慢慢变成了上鲁国和邾国之间的边境线。
到底是谁主导了多年前的那场瘟疫?是谁暗中策划了那场烈火?七年前的事,邾国是最大的受益者。
陶源忽然意识到自己内心深处的一丝隐秘,之前连自己都没察觉到的一缕微光。她来寻墨曜,其实还有暗暗怀着隐思,也许此行可以寻找到一些七年前的蛛丝马迹?
想到这里,心中忽然有些迫切起来。
是谁,对须句王族怀着这样的恨意,一场大火烧毁须句王宫,让自己一夜间失去父母,失去一切?将这个人找出来!是邾国国王?
可是然后,然后呢?母亲说过不要复仇,自己也从未想过要复仇……
一行人踏着月色,终于在夜色中赶到郁城。
郁城城门已关闭,墨曜写了一道诏令给云盛,云盛带着诏令去叫门,不一会城门亮起灯光来。
陶源靠在车厢中闭眼默默沉思,身边有人轻呼自己,睁开眼睛。
墨曜道:“桃源圣手,快醒醒,县大夫来迎你了。”
陶源将刚才的杂乱思绪从脑中扔出去,重复道:“县大夫要来迎我?”
墨曜轻声提醒道:“你是奉了王命来郁城的,我们都是君上派来保护你的,记住别说漏嘴了。”
陶源瞬间清醒过来。
马车外亮起灯光,有些嘈杂人声传来。
陶源款款走下车来,路边整齐站着两排守城士兵,手上都执着火把,一名红衣长袍官员对着她深深一拱手,道:“郁县县大夫象志诚,特来迎接陶源特使。”
陶源望向来人,只见他身材峻拔,面色沉稳,两眼内含精光,好一个精悍内敛的边城官员。郁城,由于是边城,在行政规制上是特属于县制的,郁县县大夫是郁城的最高级别的官员。
陶源对他还施一礼,道:“象长官有礼,深夜到来,打扰了。”
象志诚微一点头,道:“边境战事正吃紧,我城中又现瘟疫传言,百姓人人自危,陶特使的到来,正如久旱甘霖。”
象志诚转身向着陶源身边的墨曜,问道:“陶特使,您身边这位是?”
墨曜天生的王者气度,即使在这夜色中也犹如自带光环,无法不引人关注。
陶源暗暗头疼,不知该怎么介绍墨曜,正在犹豫间。
墨曜一拱手,主动道:“象长官有礼,在下冰雕。我和身后诸位,都是君上特派来协助陶源特使的。”
似乎有人忽然呛到,咳嗽起来。
墨曜望向陶源。
象志诚对其余人等一阵招呼,将众人迎进城去。
郁城谣言
象志诚引路,将一众人等引至县府中,县府中有几间闲置的厢房,专用于接待往来官员,便将众人暂时安顿在此。众人稍作歇息,陶源不想多耽搁时间,便与墨曜一起向象志诚先行了解城中情况。
“陶源来的路上,遇见了一些从郁城出去逃难的百姓,这城中近况如何,还请象长官解说一二。”陶源道。
象志诚微叹口气,道:“郁城中原有人口约三万多,近日有人开始举家外逃,目前城中百姓,十户中约已去三户。”
陶源道:“战事一起,难民逃亡,必然会导致民心动荡,官府理应想办法安抚民心。”
象志诚点头道:“自从莫兰山开战后,各种谣言纷起,官府虽竭力辟谣,但仍是杯水车薪。大部分百姓心中惶恐不安也是人之常情,幸而地方治安总体平稳,只是各商品贸易受些影响。近日,城中忽出现数百名不明身份之人,在菜市场,酒肆,热闹街巷口等各处散发传单,那传单上书写了几条我国将亡的理由,我等官员知道后立刻派人去阻止,但不少传单已被市民带走,恶劣影响已成。这些传单在百姓中引起恐慌,不少人纷纷结伴出逃。”
这些传单必是邾国探子的手笔。陶源望向墨曜,墨曜只是听着,并不发言。
陶源问道:“是何谣言?愿闻其详。”
象志诚道:“谣言其一,邾国将输送数万名瘟疫重病患到边境各城,大规模瘟疫即将在郁城爆发。”
陶源问道:“郁城目前瘟疫情况如何?”
象志诚道:“本城瘟疫患者不足百人,都已按之前的防疫规则,将其安置到城郊的古庙中,进行统一诊疗,并未有爆发趋势。我刚已令那处的主治大夫过来汇报情况,估摸时间,也应快到了。百姓只是道听途说,如今以桃源圣手之名,可速击退此谣言的影响。”
陶源一点头,道:“自当如此。还有何谣言?”
象志诚道:“又曰,上鲁国国君遇刺,实则国君已亡,只是秘不发丧。”
陶源虽知道这是谣言,但听到这句话时,心中一震,全身发冷,忽然语塞,说不出话来。
墨曜忽然开口,冷冷问道:“象长官信此话吗?”
象志诚微微一摇头,道:“我自是不信,我上鲁国国君何等英雄,怎会轻易遇刺。如今,陶源特使从南华城来,带着国君新签发的诏令,这说明国君耳聪目明,必然无恙,此谣言也可不攻自破。”
陶源回过神来,道:“我自南华城来,国君之前是被邾国刺客轻伤,但目前已无恙了。象长官可向百姓说明此事,安抚人心。”
象志诚点头道:“好,自当如此。”
墨曜忽然站起身,快步离去。
象志诚见了,心中吃惊,这哪里像是陶源特使的助手?是来暗中督察的要员吧?默默思量自己刚才的言语是否有失当之处。
陶源也是一愣,话说了一半,有些尴尬,见那象志诚似乎话犹未尽,道:“这些谣言皆是无根之萍,如今我们皆已有足够理由去说法百姓,只待明日象长官发话,向市民说明清楚便好。”
象志诚目光略有犹豫,道:“确实如此,谣言其三,更是无稽之谈,不说也罢。现已夜深,不如明日再做讨论吧。哦,对了,那瘟疫的主治大夫我也叫他明日再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