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两口子再说一些知心话,慧哥儿忽然醒了,梅香忙去看儿子。
伺候好了慧哥儿,梅香把慧哥儿交给小柱,自己洗衣裳去了。
早饭吃的早,也没有讲究那么多。上午,等梅香忙活完了之后,又从小柱手里接过了慧哥儿。
黄茂林给了小柱一些钱,让他去买条鱼回来,又让他买一些糕点回来。
等小柱买过东西回来之后,才知道今儿是师娘的生日,忙对着梅香作揖,满口吉祥话。
晌午,梅香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饭,黄茂林还特意把黄炎夏留下了,父子两个一起喝了两盅酒。
黄炎夏眼尖,上午卖完豆腐一回来,就看到了梅香头上的金簪子。
后来听说儿媳妇过生日,他就留下来一起吃饭。儿媳妇穿戴体面,出去了儿子脸上也有光。一根金簪子,以茂林如今的家资,只要不是月月买,也不是问题。
得了一根金簪子做生日礼物,梅香心里也高兴。趁着没人的时候,她把金簪子取下来仔细看了看。
簪子比较细,通身赤金,并无什么花样,只有顶端那里做了一朵小梅花。这根金簪子和她的那些银簪子比起来,显得又小又细,却是梅香这辈子收到的头一根金簪子,还是在她十八岁生日这一天。
梅香看了一会儿,又偷偷笑了笑。
夜里,等慧哥儿睡着了,梅香洗漱过之后,坐在那里梳头发,把金簪子仔细的放在了旁边的妆匣子里面。
黄茂林见梅香故意磨磨蹭蹭的,二话不说,过来抱起她就往床上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亲亲们早上好!后面的内容请自行脑补~
小广告,收藏接档文和作者!嘿嘿嘿~感谢在2020-04-13 17:48:30~2020-04-14 11:31:0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晚晴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0087618、最初的梦想 20瓶;有只喵儿叫旺财 15瓶;41118107、繁花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7章 情渐浓慧哥周岁
梅香过完生日后, 慧哥儿已经有十一个月了。
他开始不满足于成天被人抱着,两只脚总想沾地。因他穿的鞋是软底鞋,不大适合在地上走。
梅香偶尔架着他的两只胳膊让他在床上或者榻上走动。
慧哥儿两只小脚只要沾到东西, 立刻就开始往前迈。若是大人跟着他往前走, 他来来回回的捣腾也不知道累。若是架着他人不走,他就站在那里蹦蹦跳跳。
从九个月开始,慧哥儿就总想蹦。梅香担心他的小腿太软没长结实,不敢让他蹦的太狠。
如今都十一个月了, 蹦一蹦也行。
梅香知道慧哥儿很快就要开始学走路, 光穿这种软底鞋肯定不行了。说是软底鞋,其实就是厚一些的袜子。
梅香又赶紧给慧哥儿做了两双小鞋, 小孩子的脚嫩,鞋子不光要做大一些,还得软活。
梅香按照慧哥儿的小脚又放大了一些, 做了两双春天穿的鞋。
鞋做好了之后, 梅香并没有立刻给慧哥儿穿,而是反复揉捏两双小鞋,等小鞋子柔软了之后, 再下水洗。洗过了之后晒干,晒干了之后再揉。
直等小鞋子柔软的不再硌脚,梅香才敢给慧哥儿穿。
穿上了带底的鞋子,梅香开始把慧哥儿放在地上。
孩子学走路可不容易, 他自己辛苦, 整日跌跌撞撞的。大人弯着腰,更是累。
叶氏提前告诉梅香, 让她用两条洗脸手巾做了根绑带,绑带系在孩子嘎吱窝下, 从后面拎着他,大人不用一直弯腰。
自从梅香怀孕后,叶氏每次见女儿都要提醒她,“女人的腰可要爱护好,怀着孩子多累呀,身上一天吊着几十斤的重量,沉甸甸的。若是一两日也就罢了,这一怀就是十个月。等孩子生下来,整日抱在怀里,手也酸腰也疼。你这还是头一个,若是腰伤了,后面可怎么弄呢!别看你身子骨好,但也经不住这样日复一日的煎熬。”
有了叶氏的时时提醒,梅香从不仗着自己力气大而不爱惜自己的身子骨。
慧哥儿一学走路,梅香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用绑带拉着他。
慧哥儿可不管是绑带拉着他还是爹娘架着他,只要两只小脚能沾地,他就来来回回的走。
就在慧哥儿刚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黄家的喜馍铺子渐渐又开始有人来订货。
正月间除了生孩子,其余办喜事的少。一进二月,各种各样的喜事都开始操办了。许多都是想趁着春上天气暖和,又是农闲,把该办的事情办了。
家里多了小柱,每次做喜馍的时候,梅香都会去帮忙一起做,小柱在一边带着慧哥儿玩。
小柱的屋子在正院西耳房,因家里人少,他单独住了一间。小柱来的时候只带了几件换洗衣服,这也是时下的规矩,师傅收徒弟,徒弟任你管教,但你得负责他的吃穿。
梅香把黄茂林的几件旧衣服改小了,预备留给小柱穿。小柱也不嫌弃,反正都是干活穿的。
吴掌柜中途来过一回,叮嘱他好生听师傅师母的话,勤快一些。
郭家姑嫂听梅香说过小柱勤快老实之后,也不再多问。外甥大了,如今管着这么大一片家业,什么事情他心里都有数,倒不必我们这些妇道人家啰嗦。
梅香过完生日之后,那根金簪子就一直戴在头上。
叶氏最先发现,也是很为女儿高兴。可着整个平安镇,能戴金簪子的也不多。
郭家姑嫂见到梅香的金子并未说话,人家小夫妻情份好,儿子都生了,且外甥媳妇又能干,当的起一根金簪子。
再说家里的豆腐坊,自打黄茂林到县里联系了几个买家之后,隔两三天他就要去县城送一次货。因他常去县里,家里有时候便顾不上。
黄茂林与黄炎夏商议,“阿爹,往后我们往乡下少去一些可行?倘若我不在家,梅香要带孩子,小柱还小,阿爹一个人里里外外如何能忙得过来?照往常那样,咬一咬牙也不是撑不过来。但儿子想,我们一家子整日这样忙忙碌碌,为的是甚?还不是想让家里人过好一些。若为了多挣几个银子,累的阿爹风里来雨里去,梅香整日忙忙叨叨连梳洗都没功夫,这日子不但没过好,反倒越过越糟糕,无非是一个月多个几两银子罢了。”
黄炎夏看了他一眼,“你小子如今连一个月几两银子都看不上了!”
黄茂林忙笑着解释,“阿爹说笑了,儿子连一个铜板都看得重,更别说一个月几两银子了。但这银子哪里能挣的完,如今镇上天天都有人,已经不分逢集和背集了,豆腐本来就比以前卖的多,再加上如今儿子往县城里送货。这两项的进益,总抵得过乡下卖豆腐的收成。”
黄炎夏仍旧有些舍不得,“你不去乡下,人家最多不吃豆腐,但你却要白损失许多。”
黄茂林想到以前陈掌柜给他的建议,“阿爹,不如我们找几个人代卖?咱们家只管做豆腐,有人想卖豆腐了,到咱们家来进货,咱们把价格放低一些卖给他们,他们自己挑了到乡下去买,赚个差价。这样一来,咱们不用那么辛苦,多少也有些赚头。”
黄炎夏瞥了他一眼,“你就不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万一人家从你这买豆腐,却跟你打擂台,岂不白忙活一场。”
黄茂林笑了,“阿爹,头先来的陈掌柜跟我说过。这代卖也是有规矩的,不是他想在哪里卖就在哪里卖。我跟他签好契书,镇上这几条街谁也别想来沾染。再者,他们卖的豆腐价须得与咱们家一样。”
黄炎夏不置可否,“先这样吧,这代卖的人岂是好找的,且得慢慢寻摸着。你去县城也不是天天去。你若不在家里,早上我带着小柱磨豆腐。磨完豆腐我挑着出去卖,我让淑娴过来带孩子,又有你媳妇和小柱,你别小瞧我们这些老弱妇孺,照样能把家里打理好,你只管去忙你的。我这些日子帮你问一问,如果有人愿意干,找一两个人也就罢了。”
黄茂林点头,“那就辛苦阿爹了。”
梅香也赞同这个法子,全指望黄炎夏一个人挑着担子下乡,每天得出去两趟。黄炎夏年纪也不小了,风里来雨里去干了近二十年,身上也有不少毛病,今儿腰疼明儿腿疼,若再这样干下去,身子累坏了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