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玲听到他的话,有几分心软,想要放了他们,但又怕他们是为了脱身而框自己。
“我怎么知道你们是不是为了脱身,才编出这样一个让人同情的身世?”
“夫人,只要你不报官,让我们兄弟做什么都没二话?”
“是啊,夫人,饶了我们吧,我们这也是第一次,以后再也不敢了。”
可能是后院的动静实在太大,把住在前面的赵安平,赵安康、赵安扬,三兄弟也惊了起来。三兄弟拿着棍子,匆匆地跑过来。
君玲看着连衣服都没顾上穿的三个儿子跑过来,瞬间就收了浑身的气势,变成一个需要孩子们保护的柔弱母亲。
赵安康上下打量了一遍自家娘,见她没受伤,便松了一口气,柔声问道:“娘,你没事吧?有没有被惊着?”完全记不得自家娘是能打野猪的强人。
君玲:“五郎,娘没事,正好你们兄弟来了,看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赵安扬接过话说道:“娘放心,我们兄弟会处理好的。”然后走到跪在地上的两兄弟面前,居高临下的问道:“你们现在住在哪里?家里还有些什么人?给小爷如实道来。”
“公子,我们兄弟二人就住在城外,官府安排的草棚里。我叫张田,我兄弟叫张粮,我家上有一个老父亲,下有三个儿女。我这兄弟家有一个婆娘,带着四个孩子。公子,我们这也是第一次行窃,请公子饶了我们吧!”说完使劲的给三兄弟磕头,希望他们能放了他们兄弟俩。
赵安康:“大哥,三弟,先把他们捆起来再说。至于要不要报官,明日我们去调查一番,看他们说的是不是属实。要是真的,就不报官了,要是说假话,我们再报官不迟。”
赵安平:“二弟说得也对,那就先绑起来扔偏房里,等明日再说。”
君玲:“行,你们做决定,娘没意见。”
“夫人,我们没骗你啊,我们说的都是真的啊,夫人。”
赵安扬:“闭嘴,骗没骗的等明日再说。居然敢偷到小爷头上了,没把你们打得连你娘都不认识,都是我仁慈,今晚你们俩就在我家先待一晚。”
那两人听见赵安扬的威胁,当即闭上了嘴,不再求饶。怕惹怒了赵安扬,再揍他们一顿。
赵安平找来绳子,跟赵安康合力,把两个笨贼困好扔到偏房里去。
君玲见他们办完了,交代他们早些睡,自己回了房间。
翌日,君玲收到了县令夫人的一封邀请帖子。帖子上说要邀请君玲三日后,参加她举办的一个宴会,地点在县衙后面的家属院。看过帖子后,君玲对来人说自己三日后一定会去,便打发他回去了。
赵安平三兄弟下学之后,就去城外调查那两个贼,有没有说谎。
到了城外搭的草棚这块,看到到处都是脏兮兮,流着鼻涕的孩子跑来跑去,还有很多面黄肌瘦的妇人、老人。一些老人就那样,随意的躺在稻草上,瞬间就明白,自家娘为什么要施粥了。
之前只是听人说城外的流民怎样怎样,从来没来过,现在来了,感觉这就是人间炼狱啊!
三兄弟问了一圈下来,在草棚的最边上找到那俩兄弟的家人。三兄弟在草棚门口往里看了一眼,见草棚里的稻草上躺了一个老人,时不时的还咳嗽几声,应该是生病了,旁边的地上站着的几个,浑身脏兮兮流着鼻涕的孩子。
兄弟三个对视了一眼,决定帮他们一次,回去便放了那两个贼。赵安平上前去故意问道:“小孩儿,你们爹娘呢?怎么不在?”
一个大点的孩子怯生生的回道:“我们娘出去找吃的去了,天黑了才回来。我爹昨日出去,还没有回来,应该是去山里给我爷爷找药去了,他们昨日出门时是这样说的。你们是谁?找我爹娘有什么事?”
“你们爹昨天帮了我们兄弟一把,我们兄弟想着找上门来感谢他们一番。”说完把身上的银钱全拿了出来,赵安康和赵安扬,也跟着把银钱拿出来递给赵安平。赵安平接过之后全递给那个大点的孩子。
那个大点的孩子看了看赵安平三兄弟说道:“哥哥,我们不能收你们的银钱。”
赵安平三兄弟见孩子不收,也不勉强,想着回去给他们爹是一样的。当即说道:“你们既然不要,那哥哥们今日就先走了,改天再上门来感谢你们爹爹。”
说完之后,三兄弟便没在停留,直接回了家。
回家之后,赵安平便把在城外见到的给君玲讲了一遍。“娘,那两个贼确实没说谎,家里也像他们说的那样。我们要把身上的银钱给那家的孩子,没想到那孩子却没要。可见他们平日里,还是把孩子教得挺好,不是那种大奸大恶之人。”
“那你想怎么处理这事?”君玲问道。
赵安平:“娘,我想着我们家也需要一些人手,要不就雇了他们来帮忙?”
君玲又问:“那万一他们引来更多的人来偷我们家,怎么是好?”
赵安扬:“这还不简单,让他们签下卖身契,敢叛主,打死都不为过。”
君玲:“要是他们不同意卖身呢?”
赵安扬扬了扬嘴角,回道:“不同意就送官。”
这下君玲就知道,这是个下得了狠手的主,以后家里有他在,就不用担心被人欺负了。当然,自己也不是个任人欺负的主,只是比较心软。
“行,你们去办这事,娘就不管了。”说完就从怀里掏出一百两银票,交个赵安平:“二郎,这是他们的卖身钱,要是用不完,就留在你身上。人如何安排,也由你们决定,娘就不过问了。”
“是,娘。”
最后,赵安平买了那两兄弟全家,把他们安排在新庄上了。
第74章 074
三天后, 君玲带着兰花和翠花去赴宴。到了才知道,原来这场宴会是县令夫人,召集了一些临水城里的一些富户的夫人, 来一场义捐。这些捐来的善款,用来筹建收容所, 收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和失去劳动力的孤寡老人。
君玲跟顾薇、还有两位未来亲家母,钱氏和小顾氏, 坐在一起闲聊。自从跟她们两家定亲后, 这回倒是头一次在外面聚在一起。
君玲跟她们聊得还行,这两人也还挺随和, 没有大富人家的那种傲慢与冷漠。
陆陆续续的来了很多夫人,估计临水县里的富户,全都邀请了来。
“顾姐姐,县令夫人今日邀请了好多人啊!”君玲看着院子里来来往往的人群感叹道。
“是啊,走, 妹妹,带你去认识几个人。”
“好啊。”
随后, 君玲跟着顾薇, 认识了好几家的夫人。这些夫人一听君玲有三个儿子都中了秀才,纷纷围着她向她请教怎么教养孩子的。
午时正, 义捐开始了。君玲随着她们捐了五十两,不算多,但也不是最少,毕竟自家在别人眼里, 也不富裕。
宴会后,县令夫人的速度很快。没过几天,就在城西,找了一处大院子。县令大人还亲自题了字--临水县慈爱院。
里面的第一批孤儿和孤寡老人,很快就收了好几十个。后面还更多的孤儿和老人前来,要进慈爱院。
从这个慈爱院开了之后,君玲每天都会带着兰花和翠花,到慈爱院做三个时辰的义工。这让君玲想起自己在大学时,去儿童福利院做义工的日子。
这天晚上,君玲无意中听到赵安康和赵安扬的对话,吓得君玲后面看见他们兄弟就有几分心虚。
那段对话是这样的:“二哥,你有没有觉得,最近记忆力变好了?”
“咦?你也有这种感觉?我最近也有这种感觉呢!一篇文章看个四五遍,就能全背下来了,并且过了几天再背,还是能背出九成左右。这跟以前比,进步好多。”
“是啊,我也跟你差不多情况,不知道大哥有没有这种情况?”
“走走走,我们去问问便知道了。”
****
冬月里,青宝回来,告诉君玲姜中棠受了重伤,现在昏迷不醒。君玲听后心中一痛,然后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到他身边去。
跟赵安平、赵安扬、赵安康,三兄弟交代好,然后去开了路引,便骑着驴子上路了。
赶了一天一夜的路之后,君玲再次停下来吃点东西喝点水。这一天一夜,除了喝水吃东西,都没下过驴背。这驴不愧是头头驴,耐力都快赶上马了,就是速度比马慢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