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玲拿着卖猪的九吊并四百个大钱进屋放好,想了想,数出来五百个穿好,又数了五十个出来穿好,拿着这些铜钱就去堂屋找齐氏。
进屋对齐氏道:“娘,辛苦您和爹了,这五百文钱是孝敬您和爹的。”
齐氏知道君玲是真心想孝敬自己,也没推辞就收下了。
君玲出来在灶屋里找到赵彩然,对赵彩然道:“大丫,翻过年你就十三岁了,是大姑娘了,这五十文钱你收好,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谢谢娘!”赵彩然接过铜钱,兴奋得小脸都红了。
时间,就在不经意间溜走了,转眼就到了过年。
回想这一年,自己每天都像头牛似的,在地里家里的忙活。也成了一个地道的农妇,哪里还有一点白领丽人的影子。现在这个样子,站在夏时面前,估计都认不出是自己。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还好吗?有没有另结新欢?还有母上大人,还好吗?
现在总于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什么滋味了。
君玲伤感了一会儿,回头看见睡成一排的三个儿子,就强打起精神进空间忙活。
经过这些时日不断的改良卤肉方子,费了好几十斤肉,和好几两银子的调料。终于做出,跟自己以前经常买的那家卤肉味道的六七成。果然秘方不是那么容易得的,不过,现在做出来的卤肉吃着也算不错了。以前听人说过,卤料是越卤越好吃,或许自己的这个配方时间久了,也会越来越好吃。
今年家里留了一整头猪的肉,君玲全做成了腊肉,连猪板油也做成了腊猪油。看着灶头上方,挂的那一方方腊肉,每日饭都能多吃一碗。
三十一大早,君玲就起来开始准备做汤圆,这里的风俗就是,三十、初一早上都要吃汤圆,寓意一年到头,家里都会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刚包一会儿,赵彩然也进灶屋来了,母女俩就一起包汤圆,汤圆里包的是早就准备好的红糖花生碎。家里人多,君玲计划包一百个,包好就开始下锅煮,等煮好时,齐氏他们也起来了。
君玲让赵彩然把煮好的汤圆端到堂屋,自己则去给三胞胎穿衣服。
吃过早食,君玲就开始杀鸡、煮肉,准备晚上的团年饭。今年的团年饭,照旧还是在君玲家吃,好几十号人吃饭,吃得可不少。
赵安平带着几个小的贴门神、贴对联、贴福字。几兄弟嘻嘻哈哈的倒是玩得很高兴。
中午吃过饭食,君玲带着赵彩然正在灶屋里忙,杨氏和文氏、张氏也来了,一人还带了两个肉菜过来。文氏怀着身孕,君玲就让她帮着烧火,杨氏和张氏帮着洗菜、切菜。几个妯娌边做事边聊天,也是热闹得很,很快就整出两桌菜。
饭后,赵二江开始给孩子们发压岁包。赵二江发完君玲发,接着是赵二虎,赵三虎,赵四虎。
赵安华收到压岁包,就跑回自己的房间,把收到的红包放在自己的枕头底下,说要感受一下枕着钱睡是什么滋味。
众人聊了一段时间,就各自回家守岁。
初一一大早,赵二江就带着孩子们出门拜年。今年家里过了孝期,也有村里跟自家关系不错的人家来拜年。上门来的都是客,君玲给来的孩子们都发了一个红包,又抓了准备的花生、麦芽糖。
初二,是回娘家的日子。
去年赵大虎死了,君玲没回娘家,今年无论如何都要回去一趟。因要带着三胞胎回去,正在跟齐氏商量,是不是去村里借牛车回去。
正商量着,顾二哥就赶着牛车来接了,一进门先给赵二江和齐氏拜年,之后就对君玲道:“大妹!娘说你带着孩子不方便,让我来接你了。”
孩子们围着顾二哥欢呼着喊“二舅”。
顾二哥招呼着孩子们上车,帮着把三胞胎也抱上车,等君玲也坐上车之后就赶着牛车走了。
一路上,小七郎的小嘴就没停过,一会说:“二舅!我可想你了。”一会儿又跟顾二哥分享枕着钱睡是什么感觉。赵安康、赵安扬也跟顾二哥讲书院里的事,赵安平也想黏过去,又觉得自己长大了,坐在哪里纠结着。三胞胎坐在车上,好奇的看着周围,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出远门。赵彩然继续当着她的贴心小棉袄,帮君玲看着三胞胎。
“二哥!大哥回来了没?”君玲问。
“回来了,大妹你找大哥有事啊?”
“没什么事,我就问问,娘还好吗?二嫂和侄子们好吗?”
“娘挺好的,我走的时候还念叨着你,你二嫂和侄子们都挺好的。”
坐牛车,其实比走路快不了多少,就是不用脚走,不累。赵安平纠结了一会儿,还是加入了赵安康他们,跟他二舅说话。
到清河村时还很早,顾小妹还没有到。
一行人往顾大哥家走,远远的就看到林氏在大门口等着,看见君玲一行人到了,就对着君玲招手。孩子们见到姥姥也非常高兴,也使劲的对着林氏挥手。一边挥手,一边喊‘姥姥。’其中,就数七郎声音最大。
“娘!我回来看你了。”
“诶!路上冷吗?快进屋暖和暖和。”
等顾二哥停好牛车,赵安平率先跳下牛车,下车之后就扶着赵安华下车。林氏过来帮忙抱三个小的,跟君玲和赵彩然一人一个,顾二哥帮着拿君玲带给娘家的东西。
君玲跟着林氏进到院里,顾大哥和侄子们也迎了出来。
“大妹回来了,快到屋里歇歇。”
“大哥!”
“大姑”“大姑”顾大哥家的孩子跟着叫君玲。
顾大嫂听到动静,也从灶屋里出来打招呼。
君玲抱着小十一走进屋里坐下,顾大哥从君玲怀把小十一接过去抱着。君玲把给娘家带的东西分好,先把给林氏和顾大哥的给林氏收着。把给顾二哥的东西给顾二哥拿回去,又让顾二哥顺便把给顾小弟的东西带给顾小弟。
分完东西,林氏拉着君玲说话,一会儿顾小妹带着丈夫和孩子也回来了。众人打过招呼,就坐在屋里聊天。
第26章 026
君玲跟顾君梅也好久没见过了,上次见面还是君玲生三胞胎满月的时候。两姐妹没嫁人前关系就很好,嫁人后也不错。两姐妹和林氏聊了一会儿,君玲就把三胞胎交给林氏看着,自己和顾君梅去灶屋里帮顾大嫂做饭。
两姐妹刚走进灶屋,顾大嫂就问:“大妹,小妹,怎么不陪娘多说会儿话?”
君玲回道:“我和小妹来帮大嫂做饭!大嫂,你看让我做些什么?”
顾君梅也跟着说:“是啊!大嫂,你也给我按排个活,怎么好让大嫂一个人忙呢?侄媳妇也回娘家了吧?”
顾大嫂笑着回道:“是啊!本来我也要回娘家去的,担心你们来了,娘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准备明天再回去。”
君玲听顾大嫂说特意留下来招待她们姐妹,心里有一点愧疚,道:“辛苦大嫂了!”
顾大嫂不在意的回道:“没什么,我其实也想你们了。”
君玲见顾大嫂在切菜,就帮着洗菜,顾君梅则帮着烧火。
顾君梅一边烧火,一边跟君玲闲聊:“大姐,听说你家今年又买了十五亩地啊?那你家不是有六十多亩地了?”
君玲:“是啊!今年上山运气好,挖了一根人参,托大哥卖了些银钱。我想着银子放家里也下不了崽儿,就全买了地。”
顾大嫂见大姑子没说实话,也就没有多嘴,大妹家卖人参,具体卖了多少银钱,除了林氏和顾大哥顾大嫂就没别人知道了。
顾君梅:“这么多地,那你们种得过来吗?”
君玲:“刚买的十五亩地离我们村有些远,打算佃出去收些租子。”
顾君梅:“姐,那你们可要找些勤快老实的人家,刚开始就要把规矩定好,不然这租子可不好收。”
君玲诧异:“哦?怎么说?”
顾君梅:“我公爹以前就遇到过,明明一亩地收了四百斤谷子,只说收了三百斤,按三百斤交租。”
这到是没听说过,不过大千世界,什么样的人也有,君玲好奇的问道:“那你公爹后来是怎么解决的?”
顾君梅:“我公爹就请了村长、里正和族里的长辈来评理,拿回来应收的租子,又把地收回来换了户人家佃出去。吃过一回亏,现在收租就是固定一亩地收多少斤粮食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