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颜偏要靠异能恰饭(修真)+番外(28)

作者:书道子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收回目光,望向脚下的山,山上有一些高大的植物,看不出什么物种,好像比地球上的不太一样。

在这里,杨东平觉得自己很渺小,周边的植物都比已知的大很多,也许是独特的环境改变了植物的基因,成就了现在的体型;也许是未知的宇宙物质,改变了形状。就比如国家载人航天卫星,发射时会带一些种子,等卫星降落以后,把种子取出来,经过特殊处理,栽种研究。

从已知的资料上显示,月球上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现在杨东平很肯定,自己所处的位置,一定是最后一座“月堑”,此处的月堑没有其它三座高,因而没有它们明显,但是这座“月堑”非常非常大。

小家伙也看得目不转睛,圆圆的脑袋跟着杨东平一起转动,两只前爪上的家当还掉到了地上,使得恢复平常心的杨东平看着小家伙的“蠢样”,摇了摇头,眼里都是笑意。帮小家伙把家当都收拾进自己的背包,然后带着小家伙离开广场,从性能来看,这里明显不适合居住,这里就跟地球上的飞机场、火车站一样,是人流中转的场地。

顺着石梯慢慢一步一步走下去,共计1999道石梯,差不多一千米,道教里有9为数之极,1为数之始的说法。

石梯结束后是一道城楼,就如古代的山海关一般,高大威严,沧桑古朴。城墙符文流动,跟地球上通了电流的防盗墙一样,杨东平猜那也是一种防御。城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既有防御作用,又有保卫功能,不管是对于刚进入月球的人,还是生存在月球上的人来说,都是一道坚固的屏障。

城墙是空旷的,没人驻守,符文流转,阵法自成,浑然一体。

城楼是石砌的屋子,屋顶上一朵雕刻的火焰,非常形象。杨东平不禁暗想:“难道这就是原始崇拜?拜图腾?拜火种?”

站在关闭的城门口,杨东平抱着小家伙,思考着要怎么打开,不能辛辛苦苦来到月球,居然进不了世外桃源的大门,就差门里门外,怎么会甘心。

城门约16米,只有一个门洞,两扇大门的材质为未知金属,跟杨东平手上的阵盘一样,也是青黑色,几乎看不见门缝。门很简洁,几乎没什么符文,两个大大的兽头一左一右,威严的注视着杨东平。

不知道怎么打开城门,杨东平只能把门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就差一寸一寸的抚摸,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没找到任何凹槽或者机关,抬头看了看天,太阳明晃晃在天空中喷着火焰,不知道是阵法的原因,还是因为穿着长袍的缘故,体温刚好,小风一吹,正适宜。

想了想爬城墙的可能性,高估计得有20多米高,笔挺,上面流光溢彩,估计贴上去都得电个半死,想想还是放弃。

掏出干粮与水,杨东平与小家伙靠在城门下,抚慰起饥肠辘辘的肚子,今天小家伙没有闹脾气,真是委屈小家伙了,为了节约空间,干粮只能带压缩饼干,小家伙也只能跟自己吃一样的,却懂事的没有闹腾,很欣慰。等进到门里,估计吃的多了,到时候,再也不用憋屈大家的胃,一定要大吃一顿。

看看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估计应该是下午3—4点的样子,运气不错,应该还有几天才到晚上,趁着月球还是白天好好了解了解周边。

一边吃一边想,还是没个结果,吃饱喝足,铺好睡袋,还是先休息会再说,反正安全,等醒了再考虑。

小家伙看杨东平钻进睡袋,自己也跟着跳进去,无忧无虑,全身心的信任。看着小家伙的样子,杨东平只觉得无比温暖,陌生的环境有“人”陪伴,害怕与寂寞慢慢消失,哪怕是一只小兽,也让自己无比安心。

睡着之前想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淡然相待。”

作者有话要说:

虽然不知道能否签约成功,但是非常感谢各位的支持,在等待期间我还是决定日更,至于后续,等结果出来再说。

再次谢谢亲们的支持

此文读者都是我不认识的人,从开文到现在,非常感谢大家的默默支持。

第26章

时光悠悠,岁月静好。

杨东平蒙着眼睛在城门下的阴影里一觉醒来,阳光正好,见小家伙还在睡,懒得“起床”,躺在睡袋里想着遥远的父母、亲人,思念着他们;想着身边发生一些人与事,如过眼云烟。隔着空间与距离,一时百感交集。

一朵白云悠悠飘过,留下一地淡淡的阴影,也晃动了杨东平的思绪,思绪回笼,抬眼往上看,兽头,城墙,白云,蓝天,太阳。没有大气层的天空那真是碧空如洗,那么纯粹,那么迷人。

白云在天空变幻着姿势,阳光也透过云层折射出不同的光线,光照在杨东平身上,照在城门上,也照在兽头上。兽头是一对龙头,龙头在明暗的光影下仿佛变换着不同的神情,心中一动,杨东平站起来摸了摸兽头,仔细检查,掰了掰犄角,按了按龙眼,扯了扯龙须,连龙嘴都没放过,还伸手进去探了探,什么都没有,没有凹槽,没有机关。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小家伙也醒了,跟在杨东平后面上窜下跳,时不时的‘吼’几声,周围植物平和的气息让小家伙无比安心。因此杨东平没有制止,耐心的看着小家伙,难得既安全,又让人心生愉快,就让小家伙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闹腾。

想着小家伙对自己的依恋,杨东平猜测自己是小家伙睁眼见到的第一个人类,雏鸟情节,把自己当成同类或者父母。

摸着下巴,杨东平沉思起来“难道是我多想了,我怎么觉得兽头是关键!”虽然没有根据,但是杨东平还是相信自己的第六感。

盯着龙头反复研究,甚至变换不同的位置专研,思考。龙头还是那个龙头,并没有多出什么,不死心的再次又抠又按,龙头还是没有变化,杨东平气馁的站在离门三、五米的地方,恨恨的盯着龙头,空有宝山不自得,简直郁闷得要吐血。

突然眼前一暗, ‘月球之夜’来临了?杨东平差异的抬头望天。

还是白天,山顶到部分石梯依然明亮如初,只是城墙周边变得暗淡,原来不知何处飘来一朵特别厚的乌云,乌云下没了日光,太阳被挡得严严实实,只有地球发着幽幽的冷光,挥洒在城楼周围。

云应该是阵法里自成的,离地面比较低,只是不知道形成的原理,跟地球上的乌云还不太一样,能把太阳挡得那么严实,就跟瞬间进入月夜一样。

月球上的自然光也分两种,一种是热烈的阳光,一种是清幽的“月光”,也就是地球反射光。

“月亮反射光叫“月光”,地球反射光难道要叫“地光”吗?”杨东平想想就乐,还很形象,天光、地光,天地之光,挺不错。

“月光”是惨淡的白色光芒,给人感觉就是清辉。地球三分之二被水所覆盖,从月亮上看去就跟一个蓝色的水球一样,反射的太阳光也就有一点淡淡的幽蓝。因此“地光”是白中透着一点点淡蓝,很漂亮的光芒。

一边发散思维一边还不忘盯着龙头看,看着看着,就发现龙头两个犄角之间反射“地光”,光照在城门前,形成两个光斑,杨东平走过去,摸了摸反射区域,没有变化,也按不动,连温度都没有,还是冷冰冰的,但是这个鼓包里面一定有什么东西,不然为何单单只有这个位置反射“地光”。想着阵法的神奇,杨东平内心一片热切。

看着反射区域与城门前的光斑,杨东平考虑是不是这两个光斑所指的地方,走过去,蹲下身子,有手指按了按,没动,再使劲按,还是没动“难道想错了?”做了个记号,站起来,再用脚使劲跺了跺,还是纹丝不动,杨东平不得不放弃之前的思路。

一直觉得跟龙头有关,既然龙头引起两个光斑,不是龙头就是跟光斑有联系。杨东平离开之前站立的位置,目不转睛的盯着那两个光斑,站在一旁不影响光斑移动的轨迹,希望能有个结果。

远处的山巅刮过一阵风,树枝摆动,风欲动云不止,乌云加快了速度飘过,光斑移动也跟着加快,随着光线角度的不断变化,等光斑斜射到最后一级石梯时,两块光斑慢慢融合成一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