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166)

作者:沈桑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而齐王,亦是用自己的安分守己为自己儿子铺了一条康庄大道。做皇子有风险,可做亲王的儿子没有。

沈陵笑着说道:“瑞哥儿也快议亲了吧?”

“是啊,我是说不上什么话。”齐王丝毫不忌讳提及自己低微的家庭地位。

沈陵忍俊不禁,道:“圣上定会为瑞哥儿赐一门好亲事的。”

“瑞哥儿也挑呢,让他伯

父头疼去吧。”齐王想想也头疼,这个时候就惦念起他那老爹,哎,现在可只有皇兄一个可以赖了。

沈陵瞧着齐王这万事不愁的样子,再一次感慨投胎投得秒,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道;“你的庄子里是不是有善于嫁接的农夫?”

齐王这些年爱上了玩花,没错就是,玩花,他不养,就是爱弄一些珍奇的花,他下面的庄子上有人嫁接出几种颜色的花,在京城引起了潮流。

齐王问道:“嫁接?什么是嫁接?”

沈陵:……高估了。

最后齐王恍然大悟,道:“你要种花的?要什么花同我说就行了。”

“不是种花,是要种菜的。”沈陵喜欢吃的不少绿色蔬菜如今都还没有,蔬菜在进化过程中,不少都是人为栽培出来的,有些甚至意想不到,比如说茄子的兄弟是牵牛花。

除开一些可能长在别的大陆上的,沈陵还是想努力一下,多培育一些蔬菜品种出来。当初留学时发现的番茄他让沈全在建康府培育试试看。

如今的番茄比较小,后世的大番茄好似是人培育出来的,小番茄才是祖宗。

沈陵向齐王讨要了两个嫁接能手,下面就各种物种配对吧。

沈家办乔迁酒当日,能来的都来了,左尚书都亲自到场了,沈陵还有些受宠若惊。

乔迁酒过后,沈陵又邀请了几个亲近的朋友来家里吃烤肉和火锅,新家他特地开辟了几处吃烤肉火锅的好地方,夏天就在水阁里头,冬天在花园里的避风处。

汤鸣则在鸿胪寺,给大家透露了一个消息:“马上可能会有不少外邦来朝见圣上了。”

“可有战事?”大家都忧心战争,对于他们官员来说,自然是太平年间最好。

沈陵亦是侧目。

汤鸣则笑着摇头,喜上眉头:“是好事情。我朝消灭天花的事情穿入外邦,外邦派使者前来学习,高句丽、大光、东瀛皆派使者前来,我们鸿胪寺马上就要忙起来了。”

忙代表着有重要事情做,这重要事情做得好,一份功劳自然少不了。

沈陵举起酒盏,笑着恭贺道:“恭喜鸣则了,这可是国之大事,我朝国威远扬,万邦来朝。”

其他人也纷纷表态:“圣上英明,想出这种牛痘的法子。”

“如今也能算是一代盛世啊!圣上贤明,是我朝之大幸。”

《论如何做一个好官员:无时无刻不在称赞圣上》

沈陵得此消息,亦是有些高兴,外邦来朝能够加强内外交流,如今虽然没有闭关锁国的说法,但的确也不是很开放,海外贸易比较少。

令他比较不满的是,朝廷实在太大方了,外邦朝见只会带一点点东西,朝廷的回礼确会很丰厚,美名其曰:大国风范。

沈陵看来就是人傻钱多,倒不如狠狠赚他们一笔,开个船去通个商多好。

上果然非常高兴,命人早做好准备,不可丢文朝的国威,务必要让外邦感受到我朝的强盛。

最忙碌的自然是鸿胪寺,他们要接待外邦使者,但六部也不闲着,自然会有交叉业务,礼部需要根据礼制设国宴,他们缺了什么物件,得来找工部要。

还有送给使者的回礼,务必是要能代表文朝的国力的。

沈陵选取了风扇和布匹,江南织造如此强盛,圣上送出去的自然是要最好的,各地的锦缎纷纷上贡,任由挑选。

沈陵选取了代表性的蜀锦、宋锦和丝绸,望着这些琳琅锦缎,沈陵想起了当初他对织造业的一些设想。

织造业想要真正发展起来,还是要走出国门,赚“外汇”的利润才是最高的,一旦发展起来海外贸易,国家尝到了甜头,如何舍得制止。国外的银子都流入国内,织造业再也压制不住,一旦利益巨大,没有人能够抵抗诱惑。

而此时岂不正是发展海外贸易最好的时机!真是送上门的瞌睡枕头!

第138章

外邦的使者还未入京,沈陵已经开始思考通商的可能性,通商的话,不仅仅是要上面的支持,还需要下面配合,谁敢第一个吃螃蟹,这就是个问题了。

万事开头难,开放通商最难的还是得克服那群守旧思想的人,从上次商税的事情上,沈陵也得到了一点启发,朝政事事,并非你的意见好就是听你的,权力才是最关键的部分,如何权衡各方的利弊,一要符合圣上的利益,二要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才能行得通。

在他看来通商的好处这么多,却仍然有老顽固守着老一套的作风。

思想观念是最难扭转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冒险精神的,其实大部分都是求稳的。人对食物尚且都有接受程度,有些食物并非不爱吃,而是内心的抗拒,拒绝去吃。

只有利益才能驱使人去冒险。

乔迁过后,沈陵就把两个孩子送往建康府,书信一封,功课就托付给世敏和齐子俊了。家里一下子只有两个主人了,少了孩子,怎么都觉得空荡。

沈陵还有事情做,最无趣的还是文以苓,有孩子的时候,文以苓头疼,孩子不在了,日子没劲,甚至心生出孝后再生一个的想法。

沈陵原本是想的,可出孝后,文以苓也三十岁了,放现代三十岁生孩子多得去了,可在古代,他不敢让她冒这个风险。

“咱们不生了,孩子都是来讨债的。”

文以苓纳闷:“你之前不是一直想要个女儿吗?”

沈陵的确是挺馋闺女的,但他觉得女孩子在古代实在不是一件好事情,也不知道那些想穿越的姑娘是怎么想的,女人没有人权,换成自己的女儿,沈陵觉得很残忍,最打退他的是女儿家的婚事,他日后上哪里给女儿找一个一心一意的丈夫。

他们家的相处模式和别人家不一样,细想之下,沈陵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两个儿子也够了。

沈陵说道:“不要了,有你就够了,咱们好不容易把那两个臭小子送走,过过二人世界,再要一个小魔星做什么,再说了,再生一个一定是闺女吗?”

文以苓被他说得不好意思,都老夫老妻了,还二人世界。

沈陵继续说道:“孩子们总归是要大的,日后成家立业也陪不了我们,一起走下去的还是我们两。再生一个,我担心你的身子。”

文以苓觉得丈夫总是一本正经地说情话,像是在说今年天气真好似的,不过,文以苓像是吃了一颗糖,她往夫君那边靠了靠,道:“那就不生了,哎,就是两个小魔星刚走,还有些不适应。”

“他们估计高兴着呢。马上天要热了,过两天我带你去庄子上玩好不好?”沈陵想着还是得转移一下注意力,两个孩子现在都大了,文以苓原本很喜欢画画的,有了孩子以后,重心都在孩子身上,这也是她为家庭做出的牺牲。

文以苓兴致盎然:“好啊,咱们不是在近郊买下来个庄子吗,正好可以去看一

看。”

这个庄子可以花了大价钱买的,若非当初一批官员落了马,他们才得以接手。

沈陵笑着握住她的手:“好。”

*

最炎热的时候,东瀛的使者率先入京,整个京城的治安都提高了一个级别,可不能在外邦人面前丢了份,必须宣扬我朝国威。

这些日子圣上的好心情显而易见,东瀛使者远道而来,一是为种牛痘一事,二是向文朝示好。

京城的百姓不懂政治的弯弯绕绕,他们就知道最浅显的意思,那就是他们文朝强盛到别的国家都来觐见,如何不骄傲。

随后高句丽以及其他小国很快也入京了,外邦来朝,这是文朝历史上重要的一笔,亦是盛世的开端。

满朝都在忙碌接待使者的事情,沈陵在筹划通商之事。

他画了一个分枝图,首先这件事情以什么样的形式提出来,将会涉及到哪些人和哪些派别,以及可能的站队。

就像是下棋一样,每一颗棋子都有存在的意义。

沈陵想了好几日,脑袋都疼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