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举](162)

作者:沈桑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文以苓看了看丈夫,每回这种时刻,她便觉幸福,这个家是他们一点一点撑起来的。比起嫁入高门,文以苓更喜欢同丈夫一道努力,日子苦不到她,顶多开头那几年难了一些,有舍就有得,她在嫁入沈家之前就考虑好的。

*

从今年开始,成衣开始收税了,织造业也一直在商议对策,尝过甜头之后,如何愿意放弃利润,他们只能压低成本,但成衣制造的确受到了一定的打压,毕竟价格上去之后,不少人还是选择自己做衣服,目前布匹的价格还是比较便宜的。

想要走出困局,还是得下面自己努力,一旦发展得好,商人和朝廷会是一场双赢,历史拐点是很微妙的,谁都说不准会往哪边发展。

今年又是种痘的一年,全国上下都兴起了种牛痘,但大多都是男人,女人愿意种牛痘的比较少,宫中的妃嫔都不愿意,因为牛痘极有可能长在脸上,留下了疤就很难看了。

而且古代妃嫔和想象中的国色天香不太一样,位份高的妃嫔基本上长得都一般,因容貌而被选上去的大多数都是地位低的。想想也正常,圣上需要平衡各方,后宫不少都是朝中官员之女,又不是家家姑娘都能长得美若天仙。

至少沈陵见到过的夫人们,有些容貌连普通都称不上。但古代男人的思想便是娶妻娶贤,纳妾纳美,妻子更重要的是地位和能力。

只要是女人,没有人不怕脸上留疤的。男人们都无所谓,不得天花才是更重的。

方氏还好,年纪大了对容貌看淡了,文以苓却没办法不看重容貌,她独占夫君,于世俗本就不容,不少女人觉得她善妒,若是她还毁了容……

沈陵不知她这般心结,只以为她在意容貌,做了好久的思想工作:“你看咱们,身体好的时候种,脸上都不会长,反应很小的,这几个月我一直让你们锻炼,你们身体都好很多了。虽说如今没有天花,可谁都不能预料未来

,阿苓,咱们一家人都要健健康康的,你是要陪我一起老的人……”

不知那句话触动了她,总算是把她说通了,文以苓愿意为此再锻炼锻炼体格,希望不要有太大的反应。

圣上为了灭绝天花,命宫妃们也种牛痘,皇后作为表率,以身作则。

朝中轰轰烈烈地开展种牛痘,等到下半年很快就传入了民间,圣上命地方官推行种牛痘之法,毫无疑问,这显然让圣上在民间的威望又上了一个高度。

据说每月从各地送来颂扬圣上功德的奏折就有一打,朝中百官也都纷纷上奏,认为圣上乃一代明君,理应封禅泰山。

圣上谦逊,自觉远远不足,推辞之。

沈陵相信在史书上,圣上绝对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圣上如今推辞,不过是他登基时间尚短,还不急于封禅泰山。

近几个月,圣上的心情好极了,于推行牛痘格外热衷,妃嫔们都开始种了,下面官员的家眷又如何敢不。沈陵喜闻乐见,圣上愈喜欢对他好处愈多,毕竟会记得他的功劳。

暂时是不奢望升官,首先他资历短,其次在京城上升就没有那么固定,地方调任资历到了都可以升一下,京城一个位置一个坑,并非他如今正五品,过几年就是从四品,很可能十来年都不动官职,一下子升到四品或者三品,主要还是看圣上想把你摆在哪个位置。

沈陵如今在工部做得挺顺手的,左尚书待他也不错,若是换个还不如这儿的地方,他还不如就在这正五品的位置上呢。

他在工部如鱼得水,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对工艺方面更加了解了,和下面的工匠沟通起来也更方便。

这种“国企”比较大的问题就是缺乏研发动力,即便拥有最顶尖的能工巧匠,但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如何改进,守着这点技艺就过一辈子了,没有竞争压力也是一个原因,除了上面需要的东西,他们就不会多动。

沈陵上任后就提出要求,要求他们改进技术,有进步他自掏腰包。

沈陵设计了一个手动的切割机,切割木头快一点,现代是电动的,古代就只能做个手动或者手拉的,做木活更方便一些,不然锯大木头真是太累了。

这种东西看着是小物件,可用处很大,一旦有了就离不开。

除了下面的署可以使用,他的作坊也需要,这样可以加快效率。新宅子装修也能更快一些,沈全除了每日接送年年,又有了新的事情,每天都去新宅子那边盯着,生怕工匠们做得不对。

今年年底,建康府传来噩耗,爷爷的身体快撑不住了!

沈陵二话不说,立即向朝廷递了假,古人重孝,这种假非常好请,得了假,沈陵立即准备马车全家前往建康府,北方的河道都封住了,只能坐马车一路向南,等到河水未冰封的地方再换水路。

一路上沈全很沉默,沈陵明白他的愧疚,这些年父亲一直很愧疚自己未能在爷爷奶奶面前尽孝,爷爷奶奶一直是那种为后辈考虑的人,亦是从未对他们提过任何要求。

沈陵只恨船和马车为何如此之慢,内心从未这般煎熬过,路上他未哭,一直安慰着父母,待赶到建康府,得知爷爷在十日前已经去世了。

沈陵大恸,未能见到爷爷最后一面,泪水滴在棺木上,脑海里浮现爷爷的音容。

沈全哭得捶胸顿足:“是儿子不孝啊!是儿子不孝!”

沈老爷子还未入土,如今天冷尸首还能保存,都等着他们回来,灵堂上又嚎起了各种哭声。

大伯扶着沈全,怕他伤心过度,含着泪说:“阿全,爹没怪过你们,爹知道你们回来一趟不容易……”

正因如此,他们才会更加难受。

第135章

沈老爷子办丧事那一日极为盛大,建康府的乡绅富贾都前来吊丧,小村庄来来往往全是马车。

“沈家老爷子这也算是有排面了,去世了孙子做了这么大的阵势,哎,要是我家子孙这么出息,我也是死而无憾了,沈家真是祖上积德。”

一同围观的人嗤笑:“这祖上积德怎么就旺这一支,你瞧瞧沈德那一支,真是同祖宗不同命哦。”

沈老爷子入土之后,正好是过年了,今年沈家可能是不走动了。沈老爷子走后,崔氏就有些郁郁寡欢,她比沈老爷子小一些,可也是高龄了,大家都怕她想不开,她疼年年和安安,沈陵便让两个孩子多陪陪太奶奶。

原本在京城没能让安安瘦下来,没想到这一路让安安瘦了不少,如今又守孝了,沈陵竟也心疼了起来。

崔氏和沈老爷子相伴几十年,老爷子是个能耐人,勤勤恳恳了一辈子,崔氏作为妻子,她操心的比较少,这么多年也是相互扶持着一点一点把家业给撑了起来,忽然间没了沈老爷子,崔氏像是没了主心骨。

可看着儿孙们都为她担忧,崔氏和沈老爷子都是不愿意给后辈添麻烦的,一点点好了起来。

后辈当中,沈陵是最特别的,沈家因他而兴旺,在崔氏心中,沈陵也是特殊的那一个。

崔氏格外担心他们的死影响孙子的前程,他们年纪大了,入土就入土了,铁娃是他们家顶梁柱,若是因他们而耽误了前途他们死不足惜。

沈陵心中难过,爷爷奶奶肯定是不知道从哪边听来的消息,说他们死后他守孝会影响仕途,沈陵说道:“奶奶,您放心,圣上以孝治天下,若是有丧而不报,才是大罪。”

崔氏松了口气,又不免伤感:“你爷爷走之前,最惦记的就是你,一直撑啊撑,他神志还清楚的时候说,怕你回来奔丧不能好好做官,后来又想见你一面……”

沈陵背过去擦眼泪。

崔氏怕他自责,话一转:“你爷爷从没怪过你,知道你在外做官不容易,咱们家的荣耀都是你撑起来的。”

沈陵擦干眼泪,他不敢再崔氏面前哭,勾起她的伤心事,跪在地上伏在崔氏的膝盖上,小的时候洗完头,他坐在小马扎上,崔氏就会这样给他擦头发。

崔氏苍老的手覆在他的头顶,温度透过头发传入头皮。

“奶,爷爷走了,一定要好好的……”

从崔氏的屋子出来,沈陵难掩悲伤,一个人到书房里去静坐一会儿。

沈陵正直悲伤之际,又开始写祭文,这篇祭文从爷爷下葬开始写,如今快写完了,若真要详细叙述,几天几夜怕也是写不完,原来真是感情到了,文章自是水到渠成,不想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