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跃笑着说道:“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诶诶,不能厚此薄彼啊!”
沈陵无奈而笑,对身边的小厮说道:“去问问夫人,咱们家还有多少牛肉酱,装进小罐子里备好。”
大家对沈陵在地方做的事情还颇感兴趣,他们在京城只能了解个大概,甚至有颇为艳羡的:“早知当初我也下放了,孝原兄这三年一级真是赶也不赶不上,果真还是在地方升得快。”
曾跃以酒掩笑,淡淡道:“孝原这些年也是实打实为百姓做了不少事的,其中之辛劳不足为外人道也。若真人人都做到这般,也不会有那么多地方官只在七品打转了。”
沈陵心中一暖,曾跃到底还是曾跃,为人做事便是比旁人高出不少,别人只瞧见他升官加禄,却不想这背后的凶险。收获总是和付出成正比的,就像在股市一样,高风险才能有高收益才能有高收益。
曾跃如今能位列三品,何尝不是他那几年铤而走险跟随圣上换来了如今的高官厚禄,天下哪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沈陵朝他举了举酒杯。
汤鸣则瞥了一眼那人,道:“咱们在京城不知地方之苦,地方到底凶险。”
那人讪讪而笑,自圆其说:“孝原我敬你一杯,能做出这番政绩定是不易。”
沈陵受了他这番示好,抿了一口酒,道:“各有各的难处和好处,在地方责任更大一些,担负了一方百姓的安危,时刻都得警惕着。”
曾跃同他碰了碰酒杯,两个人离得近,曾跃道:“淮南府在你的治理下明显得更繁荣了,从你们淮南府交上来的赋税就可以看出,你费了不少心思。”
沈陵对着他也忍不住多说了几句:“在地方浑浑噩噩也是六年,勤勤恳恳也是六年,这般想着,还是勤勤恳恳做些事情对得住这六年。我运道好,做通判的时候碰上了好上官,也算顺风顺水,还有圣上的支持,若不然我也做不了这么多。”
曾跃认同地点点头,即便他们不是一路人,也并不妨碍他欣赏这样的人,他最为难得的是私欲少,当初在中枢院的同僚中,曾跃觉得沈陵是最值得相交的,后来的确也印证了这一点。
“天时地利人和,但还要你自身的本事,孝原,你在地方做得这些,我是敬佩你的,换成我,我不知道能不能做得这么好。你在地方做得不错,怎么想调京城来了?”曾跃说道,可能意识到话语里的漏洞,补充道:“我知道你岳家为你走动过,应是你想回京。”
沈陵也不忌讳,道:“是,淮南府是我经营了很久的,但若是换一个地方,我不一定能做得好,我不太擅长处理地方世家的关系,再加上我家年年也到进学堂的年纪了,一直跟着我调来调去,孩子无法安心学习。”
曾跃笑着望着他,感慨道:“为了孩子,是你能做出来的事情,年年今年七岁了吧?可有找好私塾?”
沈陵道:“这才刚回来,还不知道送去哪边好,曾兄可有好的私塾推荐?”
“你一口一个曾兄,我喊你孝原,咱俩都认识这么多年了。”
沈陵从善如流:“子钊兄。”
曾跃吃了口虾滑,配上牛肉酱,真是鲜美极了,道:“何须找,我家中便设有私塾,请的是纪举人,我家老太爷闲来无事也会给小子们讲讲课。”
纪举人还颇有点名气,他因中举后伤了腿有些坡脚便不能再科考,曾家老太爷可是三朝元老,再加上曾家书香世家的名号,学问自然不用多说。
这样的师资力量,放现代就是重点学校。沈陵都来不及多想,应道:“那真是太感谢子钊兄了!”
吃饱喝足,大家在沈家又聊了一会儿,顺东西的顺东西,要方子的要方子,都心满意足地归家去了。
沈陵休息了半个月左右,打点好了京城的一切,向工部递了话,准备上任了。
第127章
沈陵上任的第一日就碰上了早朝,这还是他头一回上早朝,五品官以上才有上朝的资格,他这是头一回,文平昌特地给他讲了一下上朝的流程,虽然学礼制的时候也都学了,但毕竟和现实还是有些差异的。
当天沈陵跟随文平昌一道去上朝。
如今三月底,昼夜温差较大,上朝的时候得半夜起来,凌晨三点赶到紫禁城,五点正式开始早朝,所以日日早朝简直是要命。
一匹匹马一辆辆马车都停在紫禁城门口,沈陵和文平昌下了马,下人们牵住缰绳,会把马带到专门的地方。
“文大人,今日带女婿一起来的?翁婿一起来上朝一段佳话啊!”
文平昌笑着应道:“孩子刚回来,还不熟悉。孝原,这是米大人。”
沈陵忙行后辈礼:“米大人。”
米大人笑眯眯地从沈陵身上滑过:“哎,你这女婿当初可真是被你挑中了。”
文平昌看了一眼在他身后半步的女婿,也有些得意,可亏他当初下手早。
一路走进去,大人们三三两两地边走边交谈,文平昌一路带他认人,沈陵交际少,又离京六年,更是认不得多少人,文平昌尤为给他介绍工部的一些大人。
沈陵还碰到了姑父刘维、王大人、汤大人,他在京城能走动的也就这么几家。
刘维如今是太常寺少卿,在正四品的位置上已经有多年了,前些年因站队摇摆不定,更是错失了良机。
刘家和沈家关系是隔了一层的,刘维拍了拍沈陵的肩膀,道:“孝原,你姑姑一直念叨着年年和安安,有空常带孩子来。”
刘维亦是没想到当初那个农家小子短短十年里头,已经升到了五品,关键是沈陵还不到三十岁,多得是这个年纪才中进士的。说不懊悔是假的,当初岳父岳母也是向他们提过一嘴的,谁不想有这样的乘龙快婿,有这般珠玉在前,刘维想想自家的儿子女婿升腾起一股失落。
沈陵道:“会的,待家中收拾妥当了,定是要登门拜访一下姑姑姑父。”
文官居左,武官居右,在午门前按照官员等级依次排列,纠察御史开始唱名号,由于沈陵是新加入的,名册上还未记载,沈陵便同御史说了一下。
排到他这儿已经很后面了,本来在上朝的官员里头他的品级就不高,再加上资历短,岁数小,与他同级的都排在他前面。
待卯时,午门上钟声响起,宫门开启,宣百官入内,此时天才有些光亮。
文武百官鱼贯而入,必须整齐统一,沈陵小心翼翼控制好与前者的距离,注意脚下,上文徳殿前的台阶,开始进入文徳殿。
待百官皆站好位置,圣上才会从后面出来,百官一道行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沈陵站得位置靠后,耳朵都是得竖起来的,前面的声音太模糊,若是宣礼什么的还得靠旁边的传话公公。
然后就开始了今日的早朝,大事情不常有,但时不时会有些争议的事情,比如说有人参谁家的儿子啦,文官和武官日常打嘴仗,文官和文官之间日常内斗。
今日的早朝就比较无聊,沈陵听了两场嘴仗,圣上宣布退朝了,此时天已经亮了,换算成现代时间,应该是六点多了。
半夜到现在,上个朝真是太累了!还好比较人道的是,上朝的日子下值会早一些,大概下午就可以下值了。
做地方官和京官在上值时间上区别也很大,地方官看似随心所欲,你是最高领导想什么时候上班就什么时候上班,但其实你得时刻警惕,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做京官就和做公务员一样了,时间固定,规矩森严。
沈陵跟随工部几位大人一道回工部办公,他的上官便是工部尚书和工部侍郎,工部尚书姓左,左大人年过五十,不怒自威,工部侍郎姓朱,和他算得上半个老乡,他是滁州人。
其他还有三位郎中以及员外郎,分管其他司的郎中年岁都比他大,员外郎就是郎中的副手,他的副手姓邓,四十上下,面黑,瞧着还挺干练的。
沈陵在回京后,也都给上司以及同僚送了礼,人际关系还是要打点的,提前示好,以表自己的态度,再者他年纪小,定是要矮一头的。
左尚书道:“沈郎中,你初来,不急着做事情,让邓员外郎好好带你熟悉熟悉。”
沈陵微微鞠躬道:“谢大人,下官会尽快熟悉工部,好早日为大人分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