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其间发生了一件小插曲,就是雷蒙团队差点儿丢了一个机器人。那个机器人不是普通的机器人,而是找到了几乎三分之一辐射源的“排查之星”。
为了随时维护,机器人每天早上放出,晚上归队,就像放牧一样,完全靠信号感应。但有一天,“排查之星”的感应消失了,晚上也没有回来,谁也找不到他,直到第二天一早,他自己回来了。
后来,雷蒙团队对“排查之星”进行了全面维修。
历史书上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斯诺有了新的怀疑:“排查之星”哪儿去了?失踪的那天在哪儿?现在又在哪儿?
而且,这么大的功劳,雷蒙不可能不吹嘘,但他却从没说过,连他的个人简历也没提这件事。
所有网络空间里,都没有。
线索仿佛都在这一刻断了。
就像被戳破的肥皂泡,任你怎么想,就只剩下了空气,和让人困惑的味道。
斯诺压下了疑惑,回到了手术室。夏思琪仍然处于昏迷中,他给她打了一剂针,提取了一些血液和肌肉组织,放进再生瓶中。
另一边,夏思琪的父母从研究所里出来,男人又看了一眼小白楼:“真没想到,雷蒙研究所原来这么不起眼。不过,里面的实验室真是不少,我刚才往里面看了一眼,密密麻麻的一个接一个,工作人员也都忙忙碌碌的。”
女人泪痕稍干:“我只希望再来的时候,我的女儿能像以前那样蹦蹦跳跳。”
男人拉开车门,让女人先上车:“我也希望,但她实在伤得太严重了。”
车子开动了,两人反倒沉默下来。良久,女人问:“你觉得行吗?”
男人:“谁?雷蒙吗?应该可以吧,毕竟现在他们的技术最顶尖。再说,思琪的血液那个样子,不找他又能找谁呢?”
女人:“但他也只是做试验……”
男人反问道:“如果不做试验呢?还有机会吗?而且,哪个手术都不是百分之百成功。”
女人不说话了,过了一会儿,犹豫道:“要不然,为了以防万一,我们把夏娃接来吧。”
男人想了想,点点头。
……
乡下,山水灵秀,但是再美也美不过村落里的少男少女们。
田间小路崎岖不平,一个十八九岁的大男生骑着摩托车缓缓经过。他眉清目秀,一双眼睛如星星般闪亮,不见咧嘴,但整个人洋溢着笑意。
这时,前面农地里钻出来一个女孩儿,看见了他,惊喜地挥了挥手:“悦翔!”
男生停下来,问道:“干啥?”
“搭车啊!”她一屁股坐上了后座,顺手搂住了他的腰。
悦翔尴尬了一下,啥也没说,带着她摇摇晃晃地继续往前走。
“你是要去接娃娃姐吧?”女孩儿问。
他“嗯”了一声,笑了笑。
“我就知道!那啥,到路口停了就行了。”女孩儿拍拍他的背。
悦翔正中下怀,忙狠轰了一脚油,车猛的往前一冲,女孩儿的自尊心顿时碎了一地。
第15章 夏娃
悦翔在一个小道口把女孩儿放了下来,然后加大油门,片刻功夫,就看到了正站在“电脑学校”大牌子下,举手遮阳眺望的娇小女生。看到了他,女生的眼睛弯成了月牙。
她五官精致,整个人娇小可爱,像个瓷娃娃,和夏思琪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她的脑后束起了一条马尾,而夏思琪的长发永远都是披散的。
她就是夏思琪的妹妹,夏娃,
夏娃娴熟地跨上了后座。
“搂紧了。”悦翔感受着腰间的小手,摩托车开心地带着一阵风走了。
“等了多久?”路上,男生大声问。
“没几分钟。” 夏娃大声回答。
“刚才小燕搭车,所以有点晚了。”
夏娃用额头轻轻敲了敲男生的后背,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后两人不再说话。
摩托车很快开进了一个院子,夏娃从车上下来,经过厨房的窗户,她向里面挥了挥手,甜甜地叫了一声:“梅姨!”
一个中年女人,大约五十岁上下,一边擀着饺子皮,一边透过窗户慈爱地看着她俩。
夏娃是梅姨给夏家做保姆时,主家托她带回来的女孩儿。当时,夏娃还不到三岁,然后就一直在她身边生活长大,如今已经十八岁了。
儿子悦翔喜欢夏娃是公开的事情,她也乐见其成,就是不知道夏娃的父母是否同意,兴许觉得悦翔配不上自家闺女。
之所以是“兴许”而不是“肯定”,是因为夏家对夏娃的态度让她觉得奇怪,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
两个女儿,夏娃父母自己留了一个大的在身边,让她把小的,就是夏娃,带回农村老家养着,这一养就是十几年,中间只是偶尔打打电话,从没有来看望过,更没有把夏娃接过去团聚一下。虽说两个女孩儿长得很像,经常搞混,但也不至于做得这么绝。
梅姨想,如果真不想要,干脆就送给她好了,但又好像很在乎,每月给不少抚养费。可是,他们关注的似乎只有夏娃的吃喝日常和体育锻炼,其它不管不问,完全是脑体倒挂:身体重于泰山,学习轻如鸿毛。
“妈,我帮你煮饺子吧。”悦翔走进厨房,点火烧水。
“娃娃写作业呢?”梅姨问。
“嗯,”悦翔点了点头,犹豫了一下,说,“我不想上大学了。”
梅姨一惊:“为啥?”
悦翔:“我想跟娃娃一起学电脑。……我觉得现在,我跟她都快没话说了。”
梅姨笑了笑,“我没意见,就怕你爸不高兴。不过,话说回来,你认为你学电脑,有娃娃学得好吗?”
悦翔一愣:“肯定没有啊!你没听说,电脑学校的老师遇到问题,都要问娃娃的吗?”
“呵呵,”梅姨笑了起来,“那你放弃上大学去电脑学校出丑,是为了让人家笑你,还是笑娃娃有你这么一个傻哥哥?”
悦翔低头不语。梅姨瞥了他一眼,然后向锅里看了看,见水滚了,便往里面放饺子。
“又吃饺子啊!”夏娃推门而入,皱了皱鼻子,不情愿地接过梅姨手里的笊篱,在锅里顺时针转动,边搅边问,“不会还是韭菜的吧?我现在浑身都是韭菜味儿,都不敢跟别人坐一起,更别提说话了。”
“猜对啦!”梅姨笑道,夏娃的脸立刻苦了下来。
“没办法,现在这是头茬儿,没打农药的,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晚上吃韭菜盒子,再炒个油菜、拌个香椿芽……”
“不要啊!”这次悦翔也跟着惨叫起来。
梅姨同情地看着他俩:“其实我也吃烦了,可是娃娃的妈妈坚持让吃这个,吃别的她不放心。”
夏娃烦躁起来:“上学就只让上到初中,生病不让打针吃药,蔬菜水果永远都是野生的,好像我吃点儿零食就会死!不让吃火锅,不让吃咸菜,不让下饭店,不让点外卖,我为什么就跟别人这么不一样!别以为悦翔你天天偷偷摸摸吃辣条,我不知道!我都闻见了!”说着,哭了起来。
“哎你别哭,我以后不吃辣条了。”悦翔赶紧哄。
梅姨也叹了一口气,说实话,她也挺同情夏娃的。这人要是活得太仔细了,也是个折磨。
夏家给梅姨的要求是:夏娃吃的要绿色,必须是自家种的无农药蔬菜,水果最好是山上的野果子,吃到虫子不怕,农药绝不能有。喝的最好是山上的泉水烧开,再不济也得是自家院子里的井水。
晚上无论如何,都必须在十点之前睡觉,幸好夏娃聪明、笔头快,否则作业肯定完不成。但是,音乐、美术这种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的活动一定要参加,特别是体育课,不管有什么理由,都不能不上,还必须认真上,所有体能测试的成绩都要及时向他们汇报。
更过分的是,班上只要有一个人生病,比如说感冒,夏娃就必须请假不去上课,避免被传染,如果她自己不小心感冒了,一不能吃药,二不能打针,只能生扛。
夏娃小的时候,有一次发烧,烧到了40多度,都开始说胡话了,梅姨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连夜带她去了医院,吃了退烧药,这才渐渐好了起来。
长大后,夏娃又病过一次,恰好那时她的母亲打来电话,死活不让吃药。梅姨气不过,说出了发烧那件事,结果引发了夏娃母亲的强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