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她就算想低调遮掩过去都不成了。一个小姑娘家,匣子里能有什么好玩意?撑死了值个百八十两的首饰已经是了不得了。要是几朵珠花之类的,那国公府这脸可就丢大了。
陶氏这一迟疑,几位夫人不由面面相觑,对那小匣子里的东西好奇之余,就有了些想法。
一旁的韩氏终于忍不住开口:“既然是微儿捐的东西,大嫂就打开来看看好了。今日这场诗会,本来也是为此而来的,到时候哪位作了诗,哪位捐了多少银钱,不就是要明明白白记下来吗?”
她的女儿,怎么可能拿出百八十两的玩意丢人!
在这一点上,韩氏无比笃定。
众人翘首以待,韩氏直言要求,陶氏不好再说什么,勉qiáng笑道:“既然如此,就看看微儿送来的匣子里是什么吧。”
陶氏瞧着那材质寻常的小匣子就心塞,示意一旁的大丫鬟青娥打开。
青娥打开小匣子,见里面躺着一叠纸票,先是面色寻常,随后眼睛猛然睁大,愣在那里。
陶氏见素来沉稳的大丫鬟当着诸位夫人的面失态,不由蹙眉喊了一声:“青娥——”
青娥回过神来,再看手中匣子,就觉得无比烫手,小心翼翼捧着奉到陶氏面前,一开口,声音都有些颤:“夫人,匣子里是银票……”
“呃,原来是银票,难怪匣子不大呢,你数数有多少,回头给表姑娘记好,也是她一番心意。”陶氏淡淡道。
银庄的银票,最小面额是五两,这匣子里说不准有个几百两,虽然不如国师所赐之物拿得出手,好歹比几样首饰要qiáng多了。
“青娥?”见大丫鬟没动,陶氏纳闷起来。
青娥抖着手把匣子递过去:“夫人,里面是……是一万两银票!”
第421章 震撼
一万两银票是什么概念?
大梁一个正五品的官员,年俸不过两百石左右,折合银钱百两。像章首辅这般大员,不算冰耗、火耗等额外收入,年俸也就是四百两银左右。由此可知,这一万两是个什么概念了。
在场贵妇,一万两不是没见过,可这么一场诗会上,一个小姑娘一出手就是一万两,那实在是太震撼了。
好一会儿,章夫人才开口,语气唏嘘:“表姑娘不愧是国师的弟子,真真是不同凡响。”
她的幼女与程三姑娘年纪仿佛,这个时候还只知道拉着她的手讨要脂粉钱呢。
陶氏愣了好一会儿,忍不住看韩氏一眼。
早知道小姑子身家丰厚,可也没这么给女儿造的吧?
韩氏小心肝得意地要飞起来,qiáng压下上翘的嘴角,咳嗽一声道:“这些都是微儿治病救人,被治好的病人非要塞给她的。我一直说让她好好存着当嫁妆,她说银钱不过身外物,够用就成,多余的银钱自然是用在需要的地方。呵呵,如今看来那丫头不是说着玩的,还有什么比给保家卫国的将士们募捐更需要的呢?”
几位夫人纷纷赞道:“表姑娘果然深明大义。”
瞧着韩氏得意的模样,陶氏暗暗咬牙。
这完全是拿钱砸人,哼,有什么可得意的!
韩氏斜睨陶氏一眼,从袖中摸出一物递过去:“既然女儿都捐了,我这当母亲的当然不能小气了。大嫂,这些银票你也记下吧。”
陶氏盯着那厚厚一摞银票,笑得勉qiáng:“大妹,你就算想捐,也要等大家把诗作出来再说吧。”
韩氏不以为然笑笑,把银票推过去:“大嫂知道,我呢,是不懂这些风花雪月的。等下让我品评也评不出好赖来,就不凑这个热闹了。再者说。这场诗会目的就是为将士们募捐,难道没有好诗,大家就不捐钱了吗?这岂不是本末倒置了。”
陶氏嘴角挂着僵笑把银票收下:“既然如此,那我就先给大妹记上了。”
一旁的大丫鬟青娥把银票点过。不多不少,韩氏捐的同样是一万两。
眼角余光扫着陶氏表qíng,韩氏大为畅快。
怪不得昨晚微儿跑过来,要她准备一万两银子捐了,原来是在这里等着陶氏呢。
这种花钱打脸的事她最喜欢gān了。何况是把银钱花在有用的地方,她半点不心疼。
回想起昨夜女儿试探她能捐多少银钱的qíng景,韩氏不由一笑。
她韩明珠别的没有,就只剩下钱了,能为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将士们出点力,还能扬眉吐气一番,有什么舍不得的。
诗还未曾品评,韩氏母女就各捐一万两银子的事很快就传到了隔帐另一端,瞬间成为男客们议论的焦点。
程二老爷身为少詹士,又自诩才子。自然没有错过这场盛会,隔着屏风帷帐恨不得把帐子盯出个dòng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