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做的就是太后下过旨令,不许以武力镇压百姓。
如今劝说又无用,那就只能请太后回来作主了。
一想到这里,又想到太后回聂府好多天了,这都没回宫,夏谦一下子就明白了殷玄喊他来的用意。
夏谦立马说:“臣一会儿出了宫,先绕到聂府,面见太后,向太后说一说这件事情,然后再回家。”
殷玄说:“有劳夏公了。”
夏谦连连道:“不劳不劳,这也是臣该做的。”
说完,把折本重新双手递还给殷玄,又问殷玄还有没有别的事情了,在殷玄说没事了之后,夏谦就倒退着往门口退了去。
等他离开,殷玄将折本拿到手上翻了翻,他其实已经想好了对策,只是,他要是真的什么事情都能自己解决了,那她就更加不会管他了。
那怎么能行呢。
他要她管着他,他要每次下朝都能看到她,能陪她吃饭,能陪她说话。
殷玄将折本一丢,起身去吃饭了。
夏谦出了宫,带着使命去了聂府,见到了聂青婉,说明了北江那边的情况。
聂青婉听后,沉吟了半晌,对他说,她下午会回宫,与殷玄商议此事,让他先回去,不必忧心。
夏谦听她这样说了,当然十分放心,就笑着告辞离开了。
中午吃完饭,聂青婉就让任吉收拾收拾,他们回宫。
苏安娴很舍不得,可也知道她回宫有事儿,便没拦着。
走之前,苏安娴还是问了聂青婉,要不要再在她身边添一个聂家姑娘。
聂青婉摇头说不用。
见苏安娴欲言又止,聂青婉知道她想说什么。
其实聂青婉并不是因为聂音的离开而不愿意再在身边添一个聂家姑娘。
也许,也有一部分这个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聂青婉觉得她不会再在宫里呆太久了。
而宫里的日子,苦闷,无聊,有她一个人承受就够了,干什么还要再连累一个聂家的姑娘呢?
以前她小,不懂事,要让姑姑陪着。
最后,把姑姑的命陪没了。
如今虽说没有战争了,可宫中孤寂的生活,并不是谁都忍受得了的。
宫里的妃子们还能期盼一下帝王的临幸,心里有个盼头,不会觉得日子难捱。
可她们跟了她,能盼什么呢?
什么都盼不到,只能过着暗无天日的日子,锦衣玉食又如何,失去了自由的鸟雀,给她造一只金笼,那也是笼子。
聂青婉冲苏安娴说:“娘不用担心我没人伺候,宫里多的是人,而且我时不时就会回来的,也不用家人进宫去伺候,宫里太拘束,没家里自在。”
苏安娴说:“娘明白,娘只是想让家里的姑娘进宫去陪你解解闷。”
聂青婉说:“女儿并不闷,闷的话也有拓拔明烟在,若是闷的无法了,我也就回来了。”
苏安娴点了点头,知道她打定主意不会再让聂家姑娘进宫陪她了,也就不多说了,目送着她上马车,叮嘱任吉要好生照顾,然后就目送着马车出了门。
马车一路往宫里去,刚进了皇宫大门,殷玄那边就收到了消息。
殷玄正在御书房看折子,听说聂青婉回来了,高兴的把折子一丢,狼毫一丢,站起身就出去了。
殷玄身边伺候的人很多,但时常跟着他的是随海。
但随海并不是每天都会跟,因为这个太子不大喜欢有人跟着他。
若不是他现在每日要上朝,下了朝又要到御书房看折子,处理一些国家大事,身边需要有人打点,并研墨递折子等,随海也没那幸运被他带在身边。
这会儿随海也在,就在龙桌边上研着墨汁。
见殷玄起身就走,他连忙松下手上的墨板,跟着出去。
才刚跟出去,太子就走的没影儿了。
随海叹气,只好先守在御书房门口,等太子再回来。
殷玄确实走的很快,出了门轻功一提就不见了。
他原本是想去门口迎聂青婉,但想着自己去了,她可能已经回紫金宫了,于是就直接往紫金宫去。
心里明明很急切,很想念,可脚步一拐,拐到往紫金宫的那条路了,他又收敛起步子,慢吞吞地走着。
边走边想着一会儿见了她,该以什么理由来解释自己此刻出现在紫金宫,而不在御书房处理国事。
这么想着,步子就越发的慢了。
等他到达了紫金宫后,聂青婉已经换了衣服,正准备出去。
聂青婉是打算去一趟御书房,跟殷玄商量北江官员们奏折上所奏之事,可还没出门呢,宫人就通传,说殷玄来了。
聂青婉一愣。
任吉笑说:“看来皇上比太后还着急。”
殷玄确实着急,但他急的不是国事,而是看她。
聂青婉也笑了一下,又提了提宫裙,转身走到凤椅里坐下,让任吉去把殷玄传进来。
等殷玄进来了,看到聂青婉正在喝茶。
她穿着一套宝蓝色挑金穗子的凤裙,裙摆印着日月双纹,翻领,镂袖,没有上妆容,发间别着同色系的珠钗,即便她没有上妆,可她眉眼灵动,相貌漂亮,坐在那里,华贵非常。
小时候殷玄就觉得她很好看,随着她的长大,她越来越好看了。
再加上太后的气势。
再加上那种油然而生的贵气。
她的一抬头一举手,一颦一笑,全是风华。
殷玄站在那里看着她,想着这世间大抵再也没有一个女人能如她一般令人痴迷了。
殷玄垂眸,长长的睫毛掩盖住眼内汹涌的爱意。
他走上前,先向聂青婉请了个安。
聂青婉指了一边儿的椅子,让他坐,等他坐了,她开口说:“你这个时候过来,是要说北江官员们折子里所说的事情吗?”
殷玄心想,不是。
但这会儿只能回答是,他嗯了一声,顺着她的话音说:“因为这件事情影响挺大,我上午与夏公在御书房里商议过,没商议出对策,所以只能请太后回宫,来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怎么处理。”
其实殷玄自己有处理方法。
那些百姓们不愿意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一是心里多少对大殷有怨言,遇事了就会产生抵触。
二也是因为他们愚昧无知和胆小,长期靠打渔为生,没什么学问,当一种新事物出现在他们面前了,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恐惧和排斥。
而要想让他们接受,必然要让他们先看到这种事情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丰富的变化。
所以,殷玄预定的做法是暂时不动北江百姓们的渔塘,让他们继续以传统的生存方式去生活。
这样他们就不会暴动了。
而同时,从大殷国内调一些种植方面的人才,到北江实行第一批种植,让北江百姓们亲眼见证大殷官员们所推荐给他们的新的生活方式比他们原来的生活方式要好多少。
这样亲眼见证了,亲眼对比了,那些百姓们肯定会接受。
只要他们打心底里接受了,那这场暴动就解决了,且,北江官员们的新政策也能在北江逐一展开。
殷玄心里有了主意,但没有说,他想听听聂青婉是什么想法。
聂青婉上午从夏谦嘴里知道了这件事情后就在想对策,进宫的时候,坐在马车里面,她又对比了几个想法,最后定下的策略跟殷玄的差不多。
只是,跟殷玄略有不同的是,聂青婉并不派大殷这边的人过去,而是让北江的当地官员们自己亲手去做,做给当地的百姓们看,以身教材,才会更得北江百姓们的信服,往后那些百姓们也会更加爱戴和拥护他们。
这不单是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方法,也不单单是提高百姓们生活水平的方法,也是实现真正统一的最好方法。
为了能够成功,聂青婉还是采取跟殷玄同样的方法,派专业人员过去,教导这些官员们。
聂青婉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殷玄后,殷玄笑着说,他也正有此想法。
不过,没有太后的完善。
聂青婉听殷玄说他的想法跟她的一样,抿唇笑道:“你其实早就有想法了,也知道怎么做了,但还是想考考我吧?”
殷玄额头抽了抽,心想,我可不敢考你。
他笑着道:“我是担心我的想法不够成熟,或是有什么不妥当,不跟你商量一下,我也不踏实,如今听你也赞同,我就踏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