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看向尹寄余:“若是尹先生遇此质疑,该有何反应?”
尹寄余:……
这姑娘,就看不得他偷会儿懒么!!!
只好配合道:“在下也知道顾大姑娘家中之事,若与老安人异境而处,自然知道对方身为人母,情急之下才口不择言,虽说着害死的话,也应理解为是指音讯全无,日后再回原籍,又没了嗣子的身份,纵然是有怨气,为自己分辩,也当说顾华曲乃咎由自取,谁也没逼着他不告而别。”
“正应如此,才是寻常的态度,可当时,刘氏神色大变不说,连宗祖母都有几分慌乱,竟斥渝四婶,有什么证据证明嗣兄是被谋害了性命,渝四婶当时应未生疑,反而自觉理亏,没了说辞,才被喝退。”
春归其实起疑甚早,但现下只能这么说:“从那时起,孙女心中疑惑更重,细细梳理,竟觉嗣兄的性情,万万不至于因为追/债上门,便不告而别,且在外飘泊数载,嗣兄没有其余生计,更不可能久不归家,宗祖母与刘氏,为何如此畏惧嗣兄已遭不测的质疑?种种蛛丝马迹,让孙女辗转反侧难以心安,这才又寻了时机,吓一吓刘氏,并委婉点明,她发上白玉钗,乃害杀嗣兄之罪证,竟还敢佩带?”
“没想到,刘氏果然便取下发钗!”
春归深深吸一口气:“孙女实在不敢置信,嗣兄已为宗家所害,可想到宗兄为了攀附荣国公府,犯下种种恶行,想到嗣兄虽然软弱,却也屡屡为了孙女婚事,与宗长、宗伯、宗兄争执,若嗣兄真因为此,惹来杀身之祸,孙女如何安心?思来想去,故才将这些猜疑,诉诸兴祖母,与兴祖母商量,设计谶言诡异,套诈刘氏母子露出破绽。”
这才把那五句谶言,三件“诡异”的事囫囵一说:“而今,实据确凿,依孙女推断,亡母当初拒绝妥协于宗家,宗兄已受郑三爷好处,心急办事不力,设下圈套引嗣兄借下倍贷,以此相逼嗣兄答应促成郑三爷企图,嗣兄却矢口拒绝,宗兄恼怒,又心急于企图,心生恶意,欲害嗣兄性命,反诬嗣兄避债出逃,以为如此一来,亡母与孙女就能任其操纵。”
春归话音刚落,为那一线生机所诱,张冲总算痛下决心——
他算是看出来了,顾氏这位庶支出身的大姑娘,这回可真是咸鱼翻身,仗着身后有了未来夫家撑腰,务必会把宗家弄得一败涂地,且形势简直一目了然,族老们无一还忌惮宗家的威势,都巴不得落井下石呢。
宗家失势,还哪里保得住他们一房奴仆?
只要供出主谋,他作为不得已的从犯,虽说得受些苦,好歹还能留下一条性命。
忙不迭地供认:“如大姑娘所言,确是英大爷的嘱令,让小人把曲大爷半途拦下,拉去庄子里饮酒,告知曲大爷因他欠下倍贷,沧大太太急怒攻心,闹着要宗长动家法惩办他,哄着曲大爷先避上一日,却将曲大爷灌醉后,用刀刺入胸膛害杀,将尸身埋在宅院菜地里,又宣扬出去,说曲大爷听闻追/债的人上门,吓得六神无主,问小人借了些钱,说是在外头躲避些时候,以为如此就能神不知鬼不觉……至于曲大爷后脑上的伤,也是我没想到一刀未能让他毙命,在掘坑时,曲大爷竟然清醒,挣扎着想跑出去,我顺手用锄头再补了一击。”
刘氏一听这话,急得险些没有吐出口血来!
她替顾华英掩饰,并不全是为了忠心,他们一家,可都是指靠着主家过活,虽说这事暴露,长子张冲是保不住了,她也难逃刑责,但好歹还有小儿子以及孙儿,主家念在他们母子两个顶罪的情份上,总也不会亏待,这下可好,长子把英大爷供了出来,那可是老太太的嫡亲长孙,杀人可得偿命,英大爷没了,老太太哪里还会宽容她的儿孙?
但刘氏再怎么焦急,张冲却又是不一样的心肠,他这时根本顾不上别人,一心只想为自己留条性命。
见张冲一口咬定,尹寄余也不再罗嗦,对顾长荣道:“顾公,令孙既然牵涉命案,且已被凶犯招供,在下职责所在,只能将令孙逮拿,敢问顾公,令孙现在何处?”
“诬篾!这全是诬篾!是顾春归这个贱人,串通刁仆诬篾她的宗兄!”顾老太太拍案而起,这回无论顾长荣怎么瞪她,都瞪不住她颠着小脚冲下来掐死春归的冲动。
可莫说有兴老太太在,郭妈妈一出马,也不会让顾老太太得逞。
春归也完全不惧宗家二老看过来要吃人似的目光,她甚至还为顾长荣开脱:“宗祖父行事,一贯谨慎,决不会为利益之事便起恶意谋害亲族性命,想必宗兄行事之前,亦不敢告知宗祖父,这才……只能嘱令宗祖母的陪房,宗祖父事后得知,也已经不能阻止宗兄的恶行,却又狠不下心举告宗兄,才决定隐而不发,尹先生,律法有定,亲亲得相首匿,如宗祖父这样的情形,应当免受刑责吧?”
尹寄余暗下一“嘿”,好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真会给别人挖坑,拈着胡须赞诩道:“顾公若是先不知情,的确可免刑责。”
于是就看向顾长荣,又拈了几下胡须。
顾长荣当然明白春归给他下了个圈套,可现在的情形,却由不得他避开这个圈套了。
------------
第22章 成功“倒宗”
罪证确凿,顾华英这回是必然要被刑审了,自己的孙儿是个什么德性顾长荣能不了解?毒辣归毒辣,那可都是针对别人,对待自己若有那份狠心,也不至于连个秀才都要靠攀附权贵了,不要说什么严刑问供,几板子一挨,必定就会招认,而且顾春归分析得头头是道,那尹寄余又是个擅长审讯的,真一过堂,凭顾华英那点子口才,太容易被套出口实了。
这个孙子是保不住的,但他还有其余的子孙,现在关键是要如何止损。
万万不能连自己都栽在里头。
也只能闭目长叹道:“尹先生,老朽当真惭愧,确然……是事后才知情,一时心软……”
顾老太太一听这话,两眼一翻,这回是当真晕死过去了。
另一头顾长兴却早就遣人打问出来顾华英的行踪,原来这位对于大难临头完全无知无觉,竟然和几个纨绔子弟,昨日就去汾阳城中寻花问柳了,想必此时还在那消金窟里快活着呢。
尹寄余得了报讯,也不在顾氏宗家多作耽搁,带着这大一笔“收获”,心满意足回知州府衙复命去了——经这一折腾,顾长荣的宗长之位必定保不住,但对他们的计划却有益无害,顾长荣失势,事事都要听从宗族安排,否则被除了族,那可真是一败涂地再无翻身之地,顾长荣这么个会权衡得失的,自然明白应当怎么做,才不至于被赶尽杀绝。
荣国公府那个作死的郑三爷,居然为了图霸美色,用生员之藉相许,引诱世宦子弟杀伤亲族,惹出这么大的乱子来,可不仅仅是申斥就能平息了。
至于春归,接下来的事态自然也不由她再置喙,不过有顾长兴在场,她还是可以留下来目睹曾经不可一世的宗长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兴老太太也早把春归从地上拉了起来,仍旧是站在她的身旁,倒是顾老太太,昏厥之后,被几个仆妇抬着离开,忙着请医问诊去。
顾长兴不出声,自有他的拥趸发难:“虽说亲亲相隐,不受刑责追究,可宗家宗孙竟然做出杀伤亲族的恶行,为父为祖的,怎么也有教管不严的责任吧,出了这等恶行,宗家还有什么面目引领宗族,今后是万万不能服众了!”
顾长荣到底也算深历世事,怎能不知顾长兴等族老帮着春归掀发此事究竟是什么目的?不管他的内心如何不甘,也知道落下这么大的把柄,宗长之位是必须先让出来了,也不与众老争辩,灰心道:“确然是我宗家犯下的过错,我的确无颜再引领族人,这宗长之位,诸位商量推举贤能者担当吧,老妻经此打击,气急攻心,这一症险重,我便先行一步前往照看……”
可顾长兴却不愿就这么放过宗家:“正要理论弟妇之事,刘氏一家,乃弟妇陪房,要说单是听从华英谋使就敢害命,如何让人信服。”
“大兄难道要坚持让一介女眷受刑责追究?”顾长荣怒道。
他倒不是因为伉俪情深才如此维护老妻,但现下已经失了势,万万不能再和妻族反目,要知他的岳家,虽说不算权贵,却也是富甲一方,现下当家人正是老妻的嫡亲侄儿,一贯还算敬重姑母,日后就算不能提携他们一房的子孙入仕,还指着内侄关键时候能资助一笔财银,打通人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