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崇之原本是打算借着付夫人的寿宴结交一些朝臣,但是当日端木宪、游君集、永定侯等重臣贵胄都被皇帝急召进宫,以至于整个寿宴冷冷清清的。
当晚,送走了那些来道贺的宾客后,付家四口人坐在厅堂里,每个人的身上都掩不住的疲惫,气氛有些凝重。
付崇之揉了揉眉心,淡淡地瞥了付盈萱一眼。
对于付盈萱这个嫡长女,自她出生起,付崇之就非常喜爱她。付盈萱在湘州的这些年也有出息,让付崇之对她也难免偏爱了几分,可是如今,却是厌多于喜了。
要不是她争强好胜,掐尖要强,也不会走到这一步,坏了这门他本来几乎已经谈成的婚事。
想着,付崇之心里不由再次感慨,为何当初没趁机早些交换了庚帖,若是早早订下亲事,那么必能借着端木宪荣升首辅的东风,在京城站稳脚跟,再不济,他也该等到新的任命了。
往事不可追也。
付崇之暗暗地叹了口气,如今,付家想再与端木家结亲是肯定不成了,付崇之也只能把目光放到了京城的其他权贵府邸上。
付崇之转头对着付夫人叮嘱道:“阿婉,以后你带萱姐儿多出去各府走动走动吧……”总要让别家知道“付家有女初长成”。
付夫人看了女儿一眼,心里也有些唏嘘,应了一声:“是,老爷。”
坐在付夫人身旁的付盈萱当然也听到了,瞬间满脸通红,心中羞辱万分,抬起头来脱口喊道:“父亲……”
父亲此举岂不是让其他人都以为她付盈萱恨嫁?!
事到如今,她还不认为她自己错了吗?!付崇之看着这个女儿,又厌了几分,冷冷道:“现在如你所愿,这门婚事不成了……难不成你这辈子都不想嫁了?!”
付盈萱的脸又瞬间由红转白,双拳紧紧地攥在了一起。
她知道父亲是觉得错过了端木家,她再也嫁不到什么好人家了吧!
是啊,她的名声已经被端木绯毁了,她还能嫁什么好人家!
付盈萱的眸子明明暗暗,阴晴不定。
自从那天凝露会后,她再也没有收到过任何府邸的贵女闺秀下给她的帖子,那些曾经与她亲近的姑娘家也都避而不见,很显然,她们都是些趋炎附势的,惧于四公主涵星的威仪,不敢与自己往来了。
她本来想在母亲寿宴的时候,当着众人的面让端木家颜面扫地,没想到皇上忽然急召几位近臣进宫,以致这寿宴如此冷清,而端木纭也根本没有出现。
这个时候,她不能再激怒父亲了,若是父亲禁了她的足,她就真的没有报仇的机会了。
付盈萱咬牙俯首道:“父亲莫要生气。女儿听父亲的就是了。”
付盈萱在心里对自己说,这一次是端木纭的运气好,不过,她躲的了一时,躲不了一世,自己耐心地另找时机便是。
人在做,天在看。端木纭是逃不掉的!
付崇之看着女儿,无奈地长叹了一口气,外面夜风习习,一下子就把那叹息声压了过去……
夜更深了,静谧无声。
对于京城的很多府邸来说,这一夜注定是个无眠之夜。
端木宪进宫后,一整夜都没有回府,其他重臣贵胄亦然。
南境告急,南怀伙同滇州总兵苏一方又拿下黔州两城,南怀大军正逼近归阳城。
朝堂上下一片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五月十日,经过朝堂上文武百官的几番争论,皇帝亲自下旨,派永定侯领十万援兵,奔赴黔州归阳城,并下旨每户征一男丁。
端木宪再度愁容满面,虽然派兵征兵是兵部的事,但是这粮草还有军饷,就要户部出了,再加上征兵,按例就要给每户一吊钱,还要给月银九钱的饷银……
这场仗也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接下来的各种军需支出就像一座大山般压在端木宪的心头,毕竟海禁才开了一年,虽有进项,但还远远不够。
而他才刚刚爬上首辅,绝不能在这件事上出任何岔子!
“祖父可有想过,改革盐制?”
这一天黄昏,端木绯如同往常般去了端木宪的外书房,见端木宪愁得白发又横生了不少,就随口提了一句。
盐制?!端木宪怔了怔,挑眉看着端木绯,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端木绯慢悠悠地说道:“祖父,我最近在看书,书上说,大盛实行的盐制是盐钞制。由户部发行盐钞,令商人付现银,按银领盐钞,盐商再凭借盐钞运销食盐。”
端木宪捋着胡须,点了点头。
“那祖父觉得此法可妥当?”端木绯睁着一双黑葡萄般的大眼,一脸求知欲地问道。
一说到大盛的盐制,端木宪就是满肚子的苦水,口若悬河地说道:“盐制本无不妥,就看怎么实行罢了。这些年来,不少宗室、勋贵、官员见盐钞有利可图,纷纷向皇上奏讨盐钞,之后转卖于盐商,从中牟取暴利……”
皇帝赏的不过是几道盐钞,可是影响的却是国库,每年国库至少因此少了大半的盐税,这两年,还愈演愈烈。
“去年的盐税不过收进二十万两白银。”端木宪苦笑了一声,揉了揉眉心道。
本来应该超过一百万两白银的盐税,如今却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端木绯眸子忽闪忽闪的,疑惑地又问:“祖父,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改革盐税呢?”
端木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声道:“涉及的利益太多了……”
端木宪如何不想改革盐制,然而改革就代表着会损害不少人的利益,纵观历史,变法者多是没好下场的!
端木绯弯了弯小嘴笑了,夕阳的光芒洒在她如玉的小脸上,映得那无暇的肌肤吹弹可破,像是一尊玉娃娃似的。
“祖父,如果不改变盐制,只是作为战时的应急措施呢?”端木绯歪着小脸,饶有兴致地说道。
“四丫头,你的意思是……”端木宪凝眸问道。
端木绯伸出一根食指,笑眯眯地说道:“比如说,为了筹集军粮,让盐商们将粮食运送到南境边关,以此换取盐钞呢?”
端木宪若有所思,这一计未必不可行。且不说这军粮的成本,光是让盐商把军粮运至边关,对于大盛而言,就可以省出一笔人力以及运粮的耗费。
而且,对于此刻南境之危而言,更可以救急!
端木绯静静地饮着茶,没有打扰端木宪。
端木宪慢慢地捋着胡须,越想越觉得这是个绝佳的好主意。
“四丫头,你是怎么想到的?”端木宪惊叹地看着坐在窗边的端木绯,眼里掩不住的赞叹。
“我听祖父说起边关粮草,就想到了。”端木绯笑眯眯地说道。
“……”端木宪闻言,面色复杂地看着端木绯。
若非这是自己的亲孙女,他几乎是要嫉妒了!
天纵奇才啊!
也许这就是上天要让端木家崛起,才会赐予他这么一个智而近妖的孙女。
这大概就是天意!
端木宪赏了端木绯一方端砚后,就把她打发了,然后秉烛一夜,细细思量,写了一份奏折。
次日一早,端木宪便在早朝上向皇帝请旨,改革川州和黔州两州的盐制为“盐引”,令盐商运粮至川州和黔州换取盐引,并细数“盐引”制对此次大盛与南怀之战的种种利处。
去年,端木宪提出开放闽州一带的海禁,今年春税多了两成,看趋势,秋税只会更多。
而现在,端木宪又提出了改革盐制,令得满朝上下再次哗然,一方面惊其胆大,另一方面也赞其敢为,确是能吏。
但是,任何的改革就必然意味着触动了某些人的利益,一旦新的盐制实行,那些盐商只需运粮送往边境换盐引就是,自然也不需要求着那些手持盐钞的官吏了,也代表着会有一批新的盐商应运而生。
原本的格局势必就会被打破!
立刻就有大臣从队列中站了出来,反对道:
“皇上,臣以为不妥,改革盐制事关重大,祖宗制度不可轻改。”
“臣附议。民以食为天,粮乃国之本。如此怕是要给粮商哄抬粮价的可趁之机!”
“皇上,端木大人此举恐怕引来南北商户之争,引得北商南下,于国不利。”
“……”
朝堂上,几位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地道出种种弊端,咄咄逼人,至于那些没有利害关系的大臣则在一旁观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