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好奇大家是怎么愿意点进来看我写的小说的,哈哈哈
目前有想换书名的意向,大家看看下面哪个比较好,可以吗?
1、穿成七零白富美怎么破
2、穿成七零白富美
3、穿成肤白貌美小知青怎么破
4、七零知青白富美(穿书)
起名之后,我也没有查证有没有重名的,大家如果看到哪个重名了,在评论区扣一下哦
最后,麻烦大家在评论区扣自己喜欢的书名的数字,非常非常感谢大家!!!
第13章 桃花
薛绒从不想过去不愉快的事情,虽然被警告过,但她自觉自己一直安安分分的,景元不久也恢复了生龙活虎的样子。知青点的人都没出事,她便将那天的事都抛到脑后了。
最近下地并不像之前那么紧张了,薛绒也多了些闲暇时间。有了时间,薛绒便开始鼓捣好吃的。
在这个时候,山间的各种野花是最多的。而且估计乡下往往也不会再花瓣上费什么心思,每年山间各种花树留下的花瓣极多。
薛绒不是本地土著,除了平常下地路上看到的那些桃花,也不知道其他的万紫千红都在哪里。就算有了想法,也只能求助与她比较相熟的孩子们。
但是,在鼓捣其他的花瓣之前,要先把她心心念念许久的山上桃花给摘了。
做什么事情,一旦和花有关,便都带了些诗意。
远处看着,这片桃花,仿佛一片桃红色的云霞。这回走进了,倒有一种桃花源记的即视感,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间坡上已经落下了好些花瓣。
田春秋喃喃道:“好美。”
薛绒也觉得看着就十分诗意,可惜她们俩就是来破坏诗意的。古有林黛玉哭花葬花,今有我们摘花吃花。倒也算得上是附庸风雅了。
这里来的人少,地上的花瓣也基本没有被破坏。薛绒和田春秋便先扒拉地上的花瓣,一捧一捧的倒进带来的筐子里。
田春秋将筐子里的花瓣抖一抖,捋平,仍然疑惑着这一朵一朵的桃花该怎么吃:“绒绒,这些花该怎么做啊?”
薛绒又放了一捧进去,笑道:“怎么做都可以啊。可以煮桃花粥桃花羹,也可以做桃花馅的糕点,还可以做桃花酒。你等我回去给你做,保准好吃。”
田春秋一时间眼神更亮了。
为了不对美景进行过多破坏,薛绒和田春秋大多都带回来的都是落在草上的花瓣。但采摘的意趣到底不同,薛绒便又在一棵颇大的桃树下摘了许多绽放的大花朵。
等到两个筐子满了,薛绒便掰了几枝长满桃花花苞的树枝,打算回去找个瓶子插上,用水养养看,会不会开出花来。
回到院子的时候,只有陈敬之在门口坐着看书。见到两人背回来两筐桃花,看她们的眼神都不对了。
陈敬之挑眉道:“本来以为你们俩是开玩笑的,没想到你们真去摘桃花了。”
田春秋诧异道:“谁给你说我们是开玩笑的了,我们可是实干派。”
薛绒将桃花倒进清洗蔬菜的盆里,一朵朵娇艳沾染上晶莹的水珠,显得分外动人。她也在一旁笑道:“我们摘桃花怎么了?”
陈敬之嘲道:“别人是赏花,你们说的却是吃花,太俗了。”
田春秋嗤笑道:“你觉得吃花俗的话,你有本事不吃呀。算我和绒绒的小灶也挺好的。“
陈敬之微微一笑,语气却带着欠扁的感觉,道:“我偏不。”
田春秋气得直跳脚,“陈敬之你不要脸。”
薛绒在一旁抿着嘴笑,直感叹青春真好。
陈敬之刚来的时候还一副厌世的样子,这一阵子呆下来,看着人也还好。就是嘴毒了点,宅了点,人倒是不坏。景元虽然看着有点理想主义,但这一阵子下来,看着整个人沉稳踏实了很多。他老是跟在村里的老把式屁股后面学习,这会儿估计又跑到人家身后了。
薛绒把自己带回来的那几枝桃花插到一个瓶子里,然后放到主屋吃饭的桌子上。花枝高低不同,错落有致之间倒别有一番情趣。
带回来的桃花较多,田春秋和陈敬之便帮着清洗。
每年桃花盛开也就三四月间,如果不保存一些,想要再吃到桃花做的饭菜,就要等明年了。
薛绒便准备将大半的桃花晒干,之后煮粥、做羹、做菜,泡茶都很好。另外的桃花,都捣碎捣烂,放糖和蜂蜜腌制几天,去了花气之后便可以做点心的辅料。
桃花酒有美容的功效,可以修复肌肤,保持皮肤的色泽亮丽。刚好之前买了不少白酒做菜用,这会做桃花酒也正好可以用上。
做桃花酒要用刚摘下的嫩桃花,薛绒便先后放进桃花、白酒,再放了点在山上采来的白芷,然后封口。让它们在里面自由飘摇,慢慢产生化学反应,自然酝酿,算着时间泡上一个月便可以喝了。
白云村裴姓是大姓,但也有许多不姓裴的人家。村子有百来户人家,算是个大村子。人来人往,纵使薛绒努力去记住常见相熟的面孔,但总有一些见过就忘。
薛绒她们时常和附近的人家换蔬菜瓜果,时间长了,跟他们便更加熟悉。有时候还会串串门聊聊天,谈谈生活的心得,下厨的小技巧。
薛绒刚将桃花收拾好,附近的邻居桂花婶子便上门了。
“薛知青,我又来了。”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薛绒笑了笑,道:“婶子好。”
桂花婶子中等身材,长得十分白净,说话也软和,跟知青们都相处得挺不错。
桂花婶子笑眯眯的道:“薛知青田知青又变好看了。”
这也是桂花婶子备受喜欢的原因之一,每次见面,她都要上来夸一句,有时候还不带重样的。
田春秋欢迎她的表现则是从屋里给她拿了个小板凳出来。
桂花婶子坐下,看到一旁残留的器具,便问道:“薛知青这又是在做什么好吃的?”
薛绒含笑道:“我们去山上摘了点桃花回来,打算做点桃花糕。”
桂花婶子惊讶道:“桃花还能做桃花糕?”
这个时候虽然有糕点,但都是普通的枣糕、绿豆糕。而且价格还比较贵,一般是过年送礼的礼品,因此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
薛绒当下笑道:“当然可以。等过两天做好了我们给您送一点。小妮儿小石头肯定喜欢吃。”小妮儿小石头是婶子的孙女孙子,今年不过七八岁,都十分讨喜可爱。
桂花婶子笑得越发欢畅了:“好好好,那我就不客气了,让小妮儿小石头也跟着你们文化人学着吃花糕。”
桂花嫂子说话相当中听,几个人都笑了起来。
薛绒突然想到之前的事情,便觉得这个趁热打铁的好机会,正好问了:“婶子,您的性子可真好。想来你跟以前的知青也相处得不错吧?”
桂花婶子闻言,脸上的笑便少了三分。
薛绒见状,心道果然是之前的知青做了什么事情。
桂花婶子敷衍道:“也还行。”
薛绒心道有门,便试探着问:“我之前听说之前知青的事情了,好像是不是不太好?”
桂花婶子此时彻底没了笑意,低声问道:“你知道了?”
薛绒点点头,又道:“不过我知道的不太清楚。婶子你能再讲一点吗?”
一旁田春秋陈敬之也愣了一下,心说知道什么?他们怎么不知道。
桂花婶子便笑道:“既然你都知道了,我就再给你说道说道。你们当个笑话听就行。”
之前国家号召知青下乡,便有不少的有志青年响应号召来到乡下。白云村比较偏僻,来到村里的也不知道是第几波知青。
知青刚来,村子里不少人都对知青好奇的不行,毕竟听说这些人都是大城市里来的孩子。
村里人热情淳朴,见知青们肩不能跳手不能担,便时常给他们帮忙。刚开始倒也没有出什么问题,毕竟都住的比较远,也不知道知青点那点破事。
知青一帮人,男男女女。还没相处多久,就产生了不少的矛盾。据说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有时候还在地里干活就能吵吵起来。村里干部好心来拦架,到底不如知青嘴皮子能说,还被殃及被骂。
估计地里的那些活儿消耗掉了知青们为数不多的热情,不久,他们便一个个想尽办法回城。
家里有门路的,走了关系早早的便离开了。没有门路的,也只能等着,万一国家下了让知青回城的政策呢?可是没等他们回去,第二年的知青又来了。来到这里的知青还说明年还会有知青下乡。村里留下的知青都要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