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世则指挥殿前司,守住凤昭两阁和隆佑宫,护住赵轩最在意的人。
即便如此,还是让荣王钻了空子。
不是赵轩布置得不够周密,而是荣王命太好。
他前一天入宫,和太皇太后起了冲突,太皇太后原本打算将他扣在宫中,怎么都没想到,高嬷嬷站到了荣王那头,和他一起把太皇太后软禁起来。
荣王偷了太皇太后的虎符,指挥着步兵营、马兵营、京城四卫总共三十万禁军,与赵轩分庭抗礼。
宫变,一触即发。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哦!21:00之前还有三更,就当是为了补之前欠下的债。
顺了一下细纲,还有四个大剧情就完结了,应该写不了三十章了……二十章还差不多。
第82章 4.2(三更)
这是赵轩经历的第二次宫变。
第一次是先帝刚驾崩的时候, 本应由他这个太子登基, 荣王想取而代之, 命人追杀他, 幸亏温王妃救了他一命。
后来太皇太后一力担保,又有苏相等重臣支持,赵轩这才顺利登上皇位。
这一次, 是赵轩主动挑起的。
太皇太后其实没想动赵轩, 她反悔了, 不打算换掉赵轩了。因为赵轩做到了英宗想做却没做到的事。
午夜梦回,她想起了当年英宗在她枕边说过的话。英宗是位有志的明君,希望效仿前朝太宗,尽收天下英才。
然而, 他走得太早, 留下太皇太后和年少的先帝。英宗之所以立先帝为太子,除了是嫡长子之外, 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有革新旧弊之志。
太皇太后老了, 有时候会犯糊涂, 有时候反而异常清醒, 她终于肯承认, 赵轩或许就是那个可以带领大昭走向盛世的人。
可是,她醒悟得太晚了,来不及布局就被高嬷嬷和荣王联手设计,禁足在宝慈宫,就连飞龙卫都来不及通知。
三十万叛军兵临城下, 赵轩没有缩在皇宫不露面,而是登上宣德门,与荣王当面对峙。
两边人手相当,一旦动起手来谁都占不到好。
赵轩不希望大动干戈、血流成河,荣王则是故意拖延时间。
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诛妖妃、除奸佞”。
赵轩毫不示弱,当着三十万禁军的面例数荣王之罪。
结党营私、圈地谋利、科举舞弊、兴兵作乱,还有一项,是赵轩最在意的——谋害皇帝生母。
当然,赵轩不会说秦太妃在西山行宫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单是中了毒、留下病根就够治荣王的罪了。
赵淑和为秦太妃验查的医官都在城楼上,可以作证。
荣王自然不认,恶狠狠地看向赵淑,“休要胡说,粥是你送的,这样看来岂不是你更有嫌疑?”
赵淑白着脸,往赵敏身后缩了缩。
赵敏没好气地把她推出去,“你是堂堂大昭三公主,贵女中的领头人,拿出点气势来好不好?如今皇兄用着你了,你就大声地告诉底下的儿郎们,让他们看看清楚,自己效忠的是个杀人放火、不择手段的悖逆之徒!”
想到自己的身份,想到家中的儿女,赵淑深吸一口气,正要说话,城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嚣,有人带着兵马,冲破南薰门,直逼宣德门。
是四公主赵端的驸马,王驿。
去年赵端火烧西山寺,意图弑君,被判死罪。赵轩念着王家祖上有功,没有连坐,只将他们贬出了京城。
没想到,驸马王驿怀恨在心,竟和荣王勾结起来。
王家数代领兵,战功赫赫,麾下聚集了一批死忠之人,如今他们一来,两边的局面陡然发生了变化。
荣王仰天大笑,“蠢才,竟不知道叔叔我是在跟你拖延时间吗?”
赵轩沉着脸,看不出喜怒。
荣王以为他是气的,得意地吹了个口哨,继而看向赵淑,“好侄女,你方才想说什么来着,要不现在说?”
赵淑连连后退,“不,不,我什么都没想说。”
显然,她后悔站到赵轩这边了。
赵敏气了个半死,唰的一声抽出腰间的宝剑,直指城下,“荣王叔,这是本公主最后一次叫你王叔,过了今天,你就不再姓赵了。”
荣王冷笑一声:“黄毛丫头,不愧是和那小子一个肚子里爬出来的,除了说大话,屁都不会。”
赵敏红着眼,“即便今日死了,我也是死得其所,来日到了地下面见列祖列宗,我敢说问心无愧,你敢吗?”
荣王面上一僵,咬牙道:“列祖列宗若在天有灵,我今日便让他们看看,谁才是大昭正统!”
趁着他们扯皮的工夫,王驿冷不丁抬起手臂,只听嗖的一声,臂上的弩.箭飞射出去,目标是赵轩的心脏。
几乎是同一时间,潘意挽弓搭箭,羽箭离弦,生生将那只袖箭射偏了,一箭一弩深深地没入青灰色的城墙砖中。
赵轩不闪不避,不见丝毫惊慌,反而接过潘意手中的重弓,铮的一声,拉至满月。
羽箭离弦,直取王驿面门。
王驿还没反应过来,人就已经倒在了马下,玄铁箭头直插眉心,死不瞑目。
一片哗然。
宣德门外的三十万禁军,王驿带来的人马,马上的荣王全都傻了眼。
没人想到赵轩能挽动十六石的大弓,也没人知道他的箭法这样好,更没人料到他会面不改色地取人性命。
说好的少年天子,冲动懦弱呢?
叛军们慌了,荣王也慌了。
赵敏吓到了,被潘意拉到身后。
赵淑则是惊呼一声,软倒在地,仿佛那一箭射中的不是王驿,而是她自己。
她到底小瞧了赵轩。
赵轩握着弓,目光淡淡地看向城下,“谁还想试试?”
没人说话。
叛军已经动摇了,尤其是那些下层兵士,他们根本没有自主权,甚至有人不知道今天被将军叫到城下是来造反的。
如今见识到赵轩如此英姿,不少人心生退意,甚至悄悄退出行伍,想要逃走。
逃得人多了,难免引起骚乱。
荣王见此情形,恨得直咬牙,“事到如今已经没有退路了,将士们,冲杀进去!过了今日改天换地,就是我等的生机!”
“我看谁敢!”苍老的声音,带着十足的威严。
城楼上,众人退至两旁,让出中间的通路。
秦盈盈和向太后一人扶着太皇太后的一条胳膊,缓缓走到城墙边。
太皇太后穿着朝服,戴着凤冠,就像当年在封后大典上,风光无限。
荣王慌了神,惊声道:“母后,您是不是被赵呈翊那小子挟持了?别怕,儿臣这就来救您!”
“逆子!”太皇太后恨声骂道,“我一直以为你只是顽劣了些、贪财好利了些,没想到你竟敢做出偷虎符、调禁军这等谋逆之事!说,是谁指使你的?”
荣王皱了皱眉,“母后……”
太皇太后跺脚,“说!到底是谁!”
荣王仰头看着她,神色几经变幻,最终不甘不愿地说:“儿臣有罪,都是听了王驿的蛊惑,这才犯下此等大错……母后、陛下,我也不想啊,是王驿、王驿威胁我……”
说到后面,还哭了起来。
太皇太后闭上眼。
赵轩勾起一抹冷笑。
不是只有荣王在拖延时间,他也在拖。
他等的就是这一刻,兵不血刃,平息叛乱,全京城都看到了荣王的嘴脸。
尘埃落定,接下来就该清算了。
高嬷嬷把软禁太皇太后的罪责揽到自己身上,触柱而死,死前手里还握着一枚金豆子,那是荣王小时候悄悄塞给她的。
秦盈盈、高世则联合向太后救出了太皇太后,太皇太后之所以愿意出头,条件就是饶荣王不死。
这对赵轩来说并不难。
他原本就没想杀荣王,一来,他始终记得小时候荣王对他的恩情;二来,他并没有把荣王当成威胁。
最终,荣王被贬为庶人,囚禁于洛阳封地,有当地守军看管,永世不得出。
温王妃正式与荣王和离,从此各自嫁娶,两不相干。
跟着造反的那些人,领头的或斩首或流放,普通兵士没有定罪,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惩罚。
原本他们是令人仰望的京城禁军,如今却削去了番号,降为厢军,拖家带口远戍他地。
为了保下荣王的命,太皇太后还付出了一个极大的代价——还政于赵轩。
赵轩亲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置高氏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