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姑,我跟你交个底,不过你可别说出去,这酱豆腐,本钱大概是三文钱一坛,你帮我寄卖,利钱咱们五五分账。”
转过天来,颜小熙请颜谦和去了一趟县城,给颜瑶光送了个信,让颜瑶光和郑辉两口子来一趟“颜家庄”。
按理说,应该她亲自去一趟颜瑶光家中,谈这个事的,但是按照这古代的规矩,颜七奶奶殁了,他们是不能随便登别人家的门的,就算是颜瑶光的家也不行。
毕竟,颜瑶光现在是老郑家的人了。
如果是在现代,颜小熙不会在乎这些事情,但是这里是古代,古代有这个讲究,如果谁家死人了,那这家人在三年之内,是不能登别人家的门的,古代人觉得,这样做会给别人家带来晦气的。
颜瑶光是在傍晚的时候跟着颜谦和一起来到“颜家庄”的,郑辉没跟来,想来是颜瑶光不待见郑辉,特地没有让他跟着。
颜小熙也没有说什么,便拿出了酱豆腐,给颜瑶光品尝。
颜瑶光尝了这酱豆腐,连连说好吃。
颜小熙便同她提及寄卖的事情,颜瑶光家里是开豆腐坊的,帮她寄卖酱豆腐正合适。
颜瑶光想了想,便点头答应了颜小熙的要求,“那成,二妮子,你放心吧,老姑帮你这忙!”
颜小熙笑道:“这酱豆腐都是用豆腐做的,如果老姑住得离我近些就好了,偏住得这么远,不然的话,我就找老姑进豆腐了。”
颜瑶光听了这话,却上了心,“二妮子,你一天需要多少豆腐?”
颜小熙道:“暂时来说,一天大概需要十板豆腐,以后可能需要的更多。”
“要这么多?”颜瑶光闻言,不由得眼前一亮。“二妮子,那你得照顾老姑家的生意啊,老姑家里的豆腐,经常卖不掉,放着就都坏了。”
颜小熙想了想,考虑到郑辉的为人,没把做酱豆腐的法子告诉颜瑶光,而是开口道:“老姑,要是我老姑父乐意送货的话,我一天可以要你们五板豆腐。”
“一天五板?”颜瑶光一脸吃惊的表情,冲她伸出一个手巴掌。
颜小熙点了点头,“刮风下雨啥的,可以不送,至于钱,豆腐钱咱们一天一结,我老姑父给我把豆腐送过去,我就给结账,酱豆腐的钱咱们一个月结一次。等到月底的时候,老姑把帐算出来,等我老姑父去给我送豆腐过来的时候,让我老姑父给我把钱捎过去就行。”
“成!”颜瑶光用力一拍大腿,便答应了颜小熙的要求,
这豆腐的生意看似不起眼,实则利润还挺大的,一斤豆子两文钱,能出三到四斤豆腐,一斤豆腐也是两文钱,也就是说,一斤豆子,大概能赚四到六文钱。
一板豆腐是十五斤,原材料最多也就是五斤豆子,十文钱的本钱,但是却能赚到二十文钱。
如果颜小熙每天都要五板豆腐的话,那么她一天就能挣一百文钱,一个月下来就是三千文钱,那就是三两银子啊。
姑侄二人达成了协议,颜瑶光在这里住了一宿,转过天来,便早早地告辞回家了。
这二十里地在现代也就是十公里,要是有汽车的话,几分钟就到了,可是古代人赶着牛车,却需要半天才能到,比步行快不到哪里去。
接着,郑辉便开始给颜小熙送豆腐了。
颜小熙每天留他吃一顿饭,吃了饭再送他离开。
郑辉离开的时候,会顺便捎一些酱豆腐回去卖,这酱豆腐在县城里卖得也挺好,郑辉的豆腐坊里,每天至少也能卖个十坛二十坛的。
陆续的,颜小熙的生意做了起来,
除了“福裕楼”要的酱豆腐,这十里八村也开始有人过来找颜小熙买酱豆腐的。
颜小熙的钱袋子越来越鼓,但是,这段时间的她也只是过路财神,这些钱刚赚到手,除掉采买小坛子和豆腐的本钱,剩下的都被她拿去给帮忙盖房子的工人去发工钱了,还有就是采买砖料和木材。
作坊这边她只是每天过来看一眼,具体盖房子的事情,她都交给了颜北曜和颜北武来负责。
颜小熙每天都能挣那老些钱,被这兄弟两个看在了眼中,他们知道,自己发财有望,于是很听颜小熙的话,盖这个作坊非常卖力。
第992章 月钱
因为颜小熙舍得给工钱,又顿顿管肉吃,十里八村的闲人都来挣几个零用钱,再混两顿饭。
所以这间作坊盖得很快,赶在夏收之前便盖好了。
王氏也提出来想回家的要求,夏收的时候,李家也是需要人手的。
李梅英便趁着王氏去茅厕的时候,悄悄地对颜小熙道,“二妮子,娘现在攒了一两银子了,你帮娘一个忙,去镇子上的首饰铺,给你表姐买对耳坠子吧。你表姐要出阁了,娘得给你表姐买点啥做添妆才行。”
颜小熙笑道:“娘,一两银子能买啥耳坠子啊?那可是我表姐,我大舅和大舅母对咱这么好,咱们怎么能只送一对耳坠子呢?添妆的事你就别管了!”
说着,她爬到炕上,把钱匣子打炕柜里拿了出来,打开,从里边拿出一个小布包,打开后递给李梅英,“娘,你看这是啥?”
“呀!”李梅英看到里边的东西,不由得眼前一亮。“二妮子,这是……”
小布包里边,是一对银耳环,一对银镯子,一对银簪子,和一对银戒指。
“二妮子,这是你买的?”李梅英问道。
颜小熙点了点头,“对呀,我早就预备好了,给我表姐的添妆,你看咋样?”
李梅英高兴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把声音压到极低,“二妮子,你是打哪儿弄来的钱?”
颜小熙笑道:“我管着钱呢,弄钱对我来说还不是小意思?”
“可是……”李梅英犹豫道。“要是被你大伯和三叔知道……”
颜小熙道:“娘,我心里有数,要是我大伯母和我三婶的娘家侄女出嫁,我也会比照办理的,这就算是咱们老颜家给我表姐的添妆,您再拿出些钱来,单独给我表姐买块衣裳料子,也就差不多了。”
“嗯!”李梅英点点头,不由得欣慰地看着颜小熙。“我闺女是真长大了,又懂事,又有本事!”
颜小熙抿唇笑了笑,“只要能给娘挣面子就成!”
李梅英道:“那你拿着这一两银子,去镇子上,给你表姐挑块好看的小花布!”
颜小熙点了点头,接过李梅英递过来的一两银子,转身出了门,去了镇子上,给李梦依买了一块大红色的洒金料子,最适合做石榴裙的。
把衣料买回来以后,颜小熙把料子交给了李梅英。
李梅英便打枕头底下拿出了那一包首饰,并这块衣料,拿给王氏看,“娘,小雨还小,梦依出门子,我就不过去送她了,我这当姑也没啥本事,这些首饰,还有这块衣料,就算是我给孩子的添妆吧。”
“哎呦,英子,这些东西,得不老少钱了,你现在手头也不富裕,还花这么些钱做什么?”王氏心疼女儿,忍不住道。“这样吧,我拿一对簪子就得了,剩下的给大妮子当嫁妆吧。大妮子也大了,等她奶的孝期过了,也该议亲了。”
“姥姥,这都是我娘的一片心,你老就拿着吧。你老也看见了,我家现在的生意做的有多好,我以后肯定会挣很多钱的。”颜小熙在一旁插言道。“就这些添妆,我娘都觉得亏待了我表姐呢。等以后我挣钱了,还得给我表姐补更好的嫁妆呢。”
“是啊,娘,你老就听二妮子的吧,这丫头可有本事了!”李梅英小声道。“你老看她大伯和她三叔,现在都让她压得死死的,在家里乖乖地干活,不敢闹事。以前你女婿在家,都压不住他们的。”
“哎呦,还得说是我们家二妮子有本事!”王氏欣慰地把颜小熙搂进了怀里,亲热地夸赞她道。“行,那姥姥就听二妮子的,替你收下这些添妆。”
王氏这也算是伺候完女儿的月子了,便告辞回了“孙李庄”。
颜小熙也知道,夏收的时候,姥姥家里的活计也忙,于是没有多留王氏,拜托颜小东赶了家里的牛车,将王氏送回家去。
临走的时候,她还给王氏带了很多东西回去,都是这些日子陆续去镇子上买的。
送走了姥姥,颜小熙便开始布置作坊。
她在作坊里摆满了在木匠行定做好的木头架子,还有豆腐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