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啊,太子殿下(145)

作者:遥的海王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天乾帝一走,按照往日萧弘也立刻拍拍屁股走得飞快,可今日他有些犹豫,视线下意识地往谢阁老而去,见后者也在看他,不禁连忙展开了笑容。

然后谢阁老走过来了。

“英王殿下。”谢阁老抬手拱了拱。

萧弘立刻回礼,“阁老。”

“殿下似有话要对老臣说,还请不吝赐教。”谢阁老也懒得再猜,直接问萧弘。

萧弘挠了挠头,有些难以启齿,因为贺惜朝警告过他不要插手,可他就是有那么点不放心。

“这个么……”萧弘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谢阁老微微一笑,“老臣事务繁忙,又年纪大了,实在没那个心力猜测您的意思,便请殿下体谅老臣一二,若是老臣能帮得上忙,自然为殿下分忧解愁。”

谢阁老说的真诚,萧弘也就不犹豫了,他恭敬地行了礼说:“谢阁老,边贸那份折子是我跟惜朝一同商议的结果,让谢师傅呈给父皇也是我的决定。要说歉意,我更为愧疚。而惜朝,虽然他从未与您直接接触过,可六年来对您一直敬爱有加,他说过您是他最尊敬的长辈。然而却因为我让您伤心,他一直都很内疚。他说过不管如何打骂,不管认不认,受您指点便是您的弟子,一辈子尊您为师。所以……萧弘请求您,原谅他这一回吧,您有任何不满萧弘愿一力承担,实在深表歉意。将来萧弘若有能力,定回报谢家宽容之恩。”

萧弘说完,又抬手施了一礼,然后轻吐一口气,坦荡荡地看着谢阁老,眼里带着期待和恳求。

京城内外所有人都知道大皇子对他的伴读爱护有加,可今日谢阁老却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那份情谊。

他很意外。

天潢贵胄见的不少,几乎都秉持着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的行事作风,犯错让手下顶缸的比比皆是,敢勇于承担的却凤毛麟角。

更何况这种借力而上偏于计谋的手段是贺惜朝的风格,而萧弘显然更喜欢勇敢而上,直接抗。

谢阁老一眼就能看出来。

可即使这样,萧弘也担心贺惜朝会受到谢家刁难,希望能将这份怨怼转移到自己身上。

昨日贺惜朝才来的谢家,今日萧弘就一反常态起来,谢阁老回想起来萧弘那笑容里其实充满了讨好的意味。

其实情谊不情谊,无非“为你着想”这四个字罢了。

他轻轻一叹,“殿下此言,老臣记住了,也望殿下不要忘记才好。”谢阁老眉目舒展,温声道。

贺惜朝愿意为如今的萧弘尽力筹谋,可将来若有一日萧弘大权在握,是否还能记得今日的情谊,却不得而知了。

皇家最难得的便是真心实意。

萧弘连连点头,“阁老放心,我萧弘说话算话。”

谢阁老回来的时候,贺惜朝正给谢二讲解数学题,他算是自己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好多年不碰的东西,现在要一一记起来,实在有些难度。

不过不管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哪怕只想起个一星半点也是超脱时代的东西,两人一起研究探索倒也乐趣无穷。

晚饭后,贺惜朝随着谢阁老进入书房,将他整理的笔记呈上去。

谢阁老看了看道:“之前只当你狂妄,区区举人也想出书指点科考,要知道科举出题多根据主考官的喜好变化,中不中也并非才能有差,迎合考官也是一个关键,如今看来是老夫想左了。”

贺惜朝整理出来的与其说是四书五经的注解,不如说是答题技巧,满满的干货。

将考题分门别类后,再细讲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并不涉及具体的内容理解。

院试,乡试不管考什么内容,出卷子的形式也就那么几种,针对各种形式,他特意做了归纳总结。

而像这种技巧,一般不会广为流传,都是师徒传授,为的是避免竞争对手。

像谢家自己就有一套做题规则。

“其实有名师指点并不需要我这份资料,主要是为了那些靠自我鞭策,一步一个脚印起来的寒门子弟,将来少走弯路罢了。老师,您觉得可行吗?”贺惜朝问。

谢阁老笑道:“册子都预定出去了,如今还来问老夫可不可行,岂不是晚了?”

贺惜朝眨眨眼睛,马上顺杆往上爬,“那您可得指点我,有些地方学生怕犯忌讳。”

谢阁老看着手里的初稿,忽然觉得他这个学生跟别人不太一样,他不屑于君子的淡泊名利,对权力的渴望毫不掩饰。可是对学问知识并却不自私,那些在他人看来无比珍贵的经验和心得,有人问,他就答,一点也不忌讳分享。

这种矛盾让贺惜朝显得分外独特,他行事自有一套规律,似乎并不在意他人如何看待。

“惜朝。”

贺惜朝疑惑地看向谢阁老,只听到他说,“三日后休沐,见见你的几位师兄,行拜师礼吧。”

作者有话要说:遥:小红的傻气已经突破天际了……

第104章 无所畏惧

萧弘带着谢三关于边贸的折子到了清正殿, 天乾帝正等他,抬起的眼睛, 目光中仿佛已经了然一切。

萧弘于是一五一十地都交代了。

“这的确是儿子的主意,本来想晚几年等我在朝中站稳脚步再向父皇进言, 不过谁让谢师傅一心向往西域呢, 这么好机会, 错过可惜, 便……”萧弘抬手双手虚推了一把,“顺水推舟了。”

“那也要他这个舟同意才行,你怎么劝说他?”天乾帝端起茶杯拨茶沫。

“用国家大义啊!”萧弘见帝王手一顿,惊奇地看了他一眼, 便一挺胸膛,很是得意地说, “咱们这位谢师傅可是端方君子呢, 这项国策虽然不那么完备,可于国于民显然有利。看看那税银,父皇,这要是实施起来, 您还担心什么天灾人祸没个赈银救济吗?说不定每年的军饷都出来了。国库有银子, 也无需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手里死命扣粮,再加上边境稳定, 利于修生养息,没什么不好的。谢师傅苦读圣贤书,急百姓之急, 自然就被……忽悠了。”

萧弘说了一堆,可惜皇帝没那么好糊弄,他道:“边贸一直都有,不过是私下来往罢了,朝廷禁止却不断,可见其中利益之巨。朕虽不查,可不代表朕不知朝中有多少官员涉及,要真查起来,泰和殿早朝至少能空一半。朕若推行起来,谢家出了这个头,恐怕会不得善终,谢三再好说话,作为探花郎总不会想不到这些。”

天乾帝一点也不信空套的国家大义能够让一个世家公子舍了家族,除非那是个蠢人。

他放下茶盏,锐利的眼睛注视着萧弘,问:“所以弘儿,你究竟有何打算?”

“我自己来。”

天乾帝一怔,“你说什么?”

萧弘抬起头,目光直视着天乾帝,“不用谢家,儿子自己来做主事之人。”

天乾帝被萧弘的胆大包天给惊了惊,但顷刻间他眯起眼睛,神色隐晦不明地看着萧弘,“你可知会有多少人来阻止你?”

“知道,您刚刚说了,朝臣中十之七八,再加上他们背后的势力,甚至宫闱,只要被动了利益之人都可能反对我。”

萧弘很清楚,可他却一点也不怕,他昂首挺胸,神情坚定,望着天乾帝的目光毫不闪烁。

“可这是一项好决策,为君者,当为天下黎民考虑,维护的应该是百姓,是国家,而不是高官厚禄的暗中私利。既然没人做,那儿子来做。我贵为亲王,吃着天下供奉,也合该为了大齐江山出上一份力。”

少年人的话大义凛然,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刚入朝堂似乎无所畏惧。

天乾帝已经多久没听到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话了,朝堂之上的大臣多是一份圆滑,一份谨小慎微,即使是责任也说的小心翼翼,生怕一着不慎跌落云底。没想到却是从自己的儿子口中而出,这话听着幼稚,可却极为震撼。

“父皇,您别觉得是我在说空话,套话,我是真想这么做的!”萧弘怕天乾帝不信,又扬了扬头。

“朕只怕你做不下去,弘儿,这并非危言耸听,就是朕贵为帝王,乃天下之主,可有些事情也无法一意孤行。芸芸众生太远,环绕在身的却是这帮文武大臣。”听着也有一抹无可奈何的意思在里头。

不过萧弘却道:“儿子不怕。”

天乾帝笑了起来,“若是失败了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