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他也跟其他人一样,觉得陶大娘子是想来军营找个如意郎君。毕竟她阿耶已经不在了,阿娘又改嫁,能依靠的只有兄长。来投奔兄长,顺便找个如意郎君也不是不可能的。而心仪自己这话,他并没有特别生疑,自己的长相跟骠骑将军相比是不如,但是跟大营里其他的郎君将军相比,那也是没有对手的。
然而在跟大娘子这小半年的来往中,他敏锐的感觉到陶倚君对他可能有好感,却绝对不是传言中说的那样是为了自己而来。如果在大娘子面前摆一张稀罕的药方子,跟自己之间,大娘子绝对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药方子。
“你喜欢她?”年轻的将军眉眼一挑,好奇大过一切。
“卑职不知道是不是喜欢,但是,大娘子很好。”霍桐就不是个会说情话的人,他简单的人生里除了军营除了边疆就没有其他。
“你这个人忒无趣。”霍去病是在卫家长大的,先是依靠着公主府,后来又有卫皇后,现在天子对他们甥舅两人的偏宠无人不知,霍去病在没有出征的日子里,过得也是纸醉金迷的生活,自然对霍桐这个板正到无趣的性子很有些不感冒。
但是不感冒归不感冒,霍桐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族叔如果升迁,很大可能就是霍桐接任本地大将军的职位,隶属于他的手下,加之族人血亲关系不可断,他怎么也得看顾着点。
“这次大娘子立了不少功,只是她一介女郎的身份,有些赏赐不方便落在她头上。回头你想个法子把她大兄提拔提拔,但切记不可提为你的副手。”霍去病的眼睛瞥了霍桐一眼,看到对方先是微一蹙眉,而后就神情自若,心道这人还是挺明白事儿的,“如果你这边不便封赏他,便找个机会让他到朔方去,我那边可以拉他一把。”
只要陶大郎不是糊不上墙的烂泥,他就能把人给操练出来。
“陶大娘子喜欢种植药材研究药方,这一点挺好。我会在请求封赏的时候,把这边的土地划一块出来与她,但是不能全给,至少一半要挂屯田名下。日后你们这边的药材就走她手上过。”
这是把军营的药材生意直接交到了陶倚君手上,虽然只是一个关城大营的生意,但是数量也是可观的。而且他对陶大娘子的看重也会影响到其他大营的将军。不说把持边关的药材,至少在这一行当上,霍去病亲手给陶倚君撕开了一条口子。
“不日我就要走了,这边的事情你多配合族叔一些,等封赏下来族叔就该离开了,接下来你知道要怎么办。希望下一次我过来,能喝到你的喜酒。”
霍桐低头,微微勾动了一下嘴角。他并不确定陶倚君的想法,特别是在跟骠骑将军站在一起,只怕有眼睛的都会盯着将军而不是他。
“那个什么祛疤的药膏,若是大娘子弄出来有效果了,你记着让人给我送一些过来。”
突然想起一句,霍去病很慎重的告知霍桐一定要记得这事儿,还说如果真有效,他必有厚报。
作者有话要说:霍桐是男主啊!男神只可远观
第三十六章
“大娘子,这次发财了!”老孟换了一身干净整齐的葛衣,脸上笑得只见褶子不见眼。
陶倚君正在给卫老讲解一张新药方。这是从霍桐送来的书简中发掘出来的一张简方,只有三四样药材,治拉肚子的。陶倚君整理出来后,跟老军医一起讨论了好几天,添加了几味药材,主治风寒痢疾和发热。
这几味药材都是自家药田里有的,现在老军医已经让童儿去采药制药并着手相关的诊治了。陶倚君这边不需要做其他的事情,就等着看老军医那边的反馈如何。如果这张方子有实效,那么下一步他们就会增加相关药材的储备和种植。
陶倚君到了边城半多年,有些水潭也摸到了大概深浅,基础的那几个大门道生意她不会去抢,她要着手的是药材的种植这方面。而且她天然有优势,自身知识储备极大,还身后靠着军帐大营,加上她知进退懂分寸,除了那几个看她是个女子想要拿捏她的土老肥外,牛家李家和其他两个大家族要么跟她交好,要么相交如水。
没去管咋咋呼呼的老孟,陶倚君把遇到的问题跟卫老说明白了之后,才放下手中的东西,看向门外的老孟。
“发什么财?”
“大娘子,刚大郎君让人从军营那边传话回来,说这次封赏下来了。大郎君升千夫长。除此外,还有赏赐的农田两百亩,山林地两百亩,金银不计。”
这赏赐就太丰厚了!陶倚君不喜反惊。
她大兄是个勇猛无畏的人,这点她不否认,之前蛮族来袭,她大兄领兵百人夜袭百里,得胜而归。虽然归来时差点没命,可只要活下来,妥妥的军功跑不掉。但是!这一点功绩绝对不值这么多封赏!陶倚君心里太清楚了,肯定是有其他人在运作。
“霍桐将军在城里还是在大营?”
得知霍桐这两日身体偶有不适,在家休养之后,陶倚君让人从库房里捡了些养生的药材食材,装了一箱子,就赶着车去了北门霍桐府上。
霍桐家比陶家两个院子加起来还大一倍,这还是他一直觉得自己一个人住不肯要太大园子的结果。听说大将军在城里的府邸,几乎占了边城六分之一。当然这话稍有些夸张了。但是陶倚君目测,占北门贵人地盘的四分之一是完全没问题的。如果加上他手下的门下督帐下督所居处,六分之一似乎也不算夸张。严格说起来,连霍桐的宅子都能归属大将军府的占地面积。
看到是陶家大娘子来,门房一边让人去报信,一边开了偏门让大娘子进门,还弓着腰小碎步的跟在大娘子身后哭丧着一张脸。
“张伯这是怎么了?”陶倚君来过几次,也知道这位看门的张伯原来是军中的老兵,因为第一次上战场就瞎了一只眼昏死过去,差点被扔在阵亡将士堆里一起给化了。后来他运气好,瞎着一只眼给霍桐带路,硬是陪着霍桐巡视完了关外十五个村子和大小数十个部落。之后霍桐见他独身一人也每个家,就让他给自己看门了。
“大娘子,郎君今日一直咳嗽,军师请来郎中,可郎君不肯服药。”
“这是为何?”
“那药太苦了。”张伯打了个寒颤,“别说服药了,老仆就是在旁边闻一下都觉得苦。可郎君不服药就不能好!”
陶倚君突然停住了脚步,偏头看向引路的张伯。
“那天郎中来可说了是什么病?”
“郎君偶感伤寒,加上在答应吃了些冷食,有点不不爽利。”
转头陶倚君吩咐了一声,旁边就有个小兵士打扮的干脆的应下,出了侧门骑马而去。
“正巧得了个方子,还是你家郎君给的。让军中大夫来看看,若是可以,换了药吧。”她没有赶着去见霍桐,先在前院偏房让人取了药渣过来,一看就知道那郎中黄连开得极重。
“郎君有热症?”
黄连能消炎解毒,解热抗腹泻都有疗效。之前听了张伯说霍桐不爽利,大概率是拉肚子了,就是不知道是单纯腹泻还是痢疾。
“也不是多重,只是微有些发热。”张伯随口即答,“郎君这两日精力不好,自觉有些晕沉畏寒。”
看症状应该就是伤寒了,加之在大营不知道吃了什么坏了肚子,腹泻不止肯定更加重了病情。
“让厨房熬白粥,做两个爽口的小菜,不可加肉和油。”
霍桐是武将,平日吃食虽然尽可能精致了,但是浓油赤酱是常态。不光是他,关中的贵人们一样,都特别的重口味。
等到进入中院霍桐的厢房,就看到他在廊下靠着案几坐着,双目微闭,整个人有几分憔悴。
听到有动静,霍桐睁开眼睛,勉强勾了勾唇角。之后想要起身,却微有眩晕之感。
“别起身。”陶倚君赶紧两步,坐到他面前,拉过他撑在桌上的手腕就开始诊脉。
陶倚君的诊疗虽然不咋样,可比起一般的郎中也不弱,那些什么疑难杂症她诊不出来,可常见病还是没问题的。
坐了一刻钟,就觉得房间里寒气沁骨。
“为何不升火盆?”她下意识的紧了一下身上的皮毛大麾,环视屋内没见到一点热源。
“那东西太让人烦闷。”说话间霍桐又掩口咳了几声,“我不觉得有多冷。你可带了手炉,让人去给你加点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