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不够,长生才去部队两年,这才发了几个钱,哪里够他定亲用?长生这孩子命里苦,有爹妈跟没有一样,打他小,你和你媳妇啥时候管过他,他定亲你都没打算出一分钱,有啥脸吃他的定亲宴席,是我不让他喊你们的……”林奶奶早就看大儿子不顺眼,说出的话一点不讲情面,直戳的林老大脸面疼。
“前两天长生刚回来,你媳妇还想来问长生要钱花,我就纳闷她咋有脸跟长生要钱?长生是她养大的吗,她管过长生吗?长生小时候见了她喊妈,她给过长生一点东西吗?还有你,长生本来是你儿子,养他是你和你媳妇的责任,你不是也没管过他?你们有啥脸参加长生的定亲宴?”
“我跟你说下,以后你也别打算让长生给你养老。他想给点钱你们养老,你们就接着;不想养你们也不能问他要。为的啥你也知道,谁让你们不养他小来着……”
林奶奶噼里啪啦说了大儿子一通,总算把多年的怨气冲他发出来了。
林老大无奈地应声:“妈,看你说的,我以后不问长生要钱不就行了?”
他还有四个儿子呢,肯定有人给他养老。就是那四个儿子没长生有出息,不能给他脸上增光。
“你不能问长生要钱,也得管着你媳妇不能问长生要钱。反正有我看着,就是你俩跟长生要,我也不让他给。”
林老大被亲娘说了一通,灰溜溜地回了家。
他媳妇还问:“婆婆咋说的?”
林老大没好气地说:“我妈咋说的,你还不知道?你不是背着我去找长生要钱了?我妈说了,咱俩没管过长生,以后不能问长生要钱。”
“她咋管那么宽,长生还是我生的,我问他要点钱咋了?”
“就凭咱没养过长生,咱妈也不会让长生给咱钱,她都跟我明说了。你以后长点脸,也别过去问长生要钱了,我可丢不起脸。”
林老大媳妇恼怒地说:“要是家里日子好过,你以为我愿意舔着脸问长生要钱吗……”
林老大不耐烦了,“行了,别说了,咱家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村里人不都是这么过的吗?”
林老大媳妇不敢跟丈夫呛呛,唠叨几句,日子该咋过还是咋过。
转过身,林老大媳妇背着丈夫咒骂婆婆老不死的。她觉得,只要婆婆死了,没人在她头上压着,她想问小儿子要钱,小儿子不敢不给。
偏偏有七彩在,把林奶奶的身体调养的极好,平时基本不带生病的。林老大媳妇想等婆婆早死,那她有的等了。
这两年,知青办又分了几个知青到河上村来,知青点早已住得满人。知青们对秀外慧中、长相又好看的女大夫七彩定亲,也都有点想法。
“听说小程大夫过目不忘,她这样的知识女青年,放到原来,妥妥的是大学生。大学生毕了业就分配工作,哪像现在,她只能窝在乡下当个赤脚医生。”
“那也比咱们强。咱们还是城里来的,不一样混到乡下来了。”
“我说,你们这思想有问题,咱们可是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哪里需要哪里搬,像咱们这样的,早晚不得回城?”一听这就是对回城抱有希望的知青。
秦皓轩作为老知青大哥,被委托管着知青点的所有同志们。他听了这些话,难免也有点想法:小程医生跟林同志,在农村来说都算是优秀人才,他们还是比较般配的。自己倒是城里来的,可有什么用,还不是在乡下种田。问题是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两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希望回城?
听说有门路的知青已经找了关系返程,只要城里有单位接收,就能回去。可是像他这样的家庭,就算是托关系,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
程叶可是清楚地知道,离回城还有好几年时间,有门路的知青托关系返程了,留下的都是没门路的或刻意到乡下避难的。后来很多知青见回城无望,都先后在乡下结婚生子。
程叶不想下地赚工分,又跑到学校去上学了,可是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去“学工”、“学农”、“学军”,她能学到的知识有限,只不过比在家天天下地干活时轻松些。
程叶在初三复读一年,早已上了高中。高中都是去县城读的,她在县城读书时,偶尔悄悄从家里带点山货啥的,偷偷摸摸卖给县城的人家,赚点点小钱,也换了点金子。因为有政策在那里摆着,她只能在查的不严时私下卖点东西,大钱是赚不来的,但绝对够她花用的。
相比之下,七彩这两年老实多了,除了去市里给师傅和姑奶奶家送肉啥的,她很少干私下买卖的事。她手里有很多金银,犯不着花心思赚那钱。七彩倒是陆陆续续收了很多破四旧的东西,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在她手里得以保留。
到了年前腊月二十六这天,七彩带着长生这个新未婚夫,带着一些山货去市里给师傅送节礼。
周师傅当面嘱咐林长生:“在部队好好干,争取题干,以后让家属随军了,也让七彩跟你去部队见识一下。”
听他话里的意思就知道,周师傅很是怀念部队的生活。
林长生当然是赶紧应着,反正他早有这样的打算。
杜师兄笑着说:“想当年我也想当兵来着,可是从小跟着师傅学医,一不小心成了医生。”
七彩:“当医生挺好的,治病救人是好事,一般人还干不来。”
七彩和林长生在师傅家吃了午饭,就早早回来了。
回来的路上,林长生问七彩:“如果有了随军资格,七彩,你会跟我去部队吗?”
七彩爽快地应下了,“当然了,像师傅说的,去部队见识一下也好,说不定我也能在部队给人看病呢。”
林长生为难了,“这个我不能保证,不知道到时部队会给你安排什么工作。”
“到时候再说呗,反正又不着急。”七彩倒是无所谓,反正有本事的人,到哪里都能混上饭吃。
临到快过年了,媒人终于给李秀珍递了信儿,给立国相亲的事有了眉目。
第112章
媒人给说的女方是邻村李家屯的, 女孩叫李文君,她父亲是李家屯的会计,上面有四个个哥哥,分别叫李文忠、李文信、李文礼、李文义。李文君是唯一的女儿,因此在家颇为受宠。今年十八岁一枝花,目前正在读高二, 明年夏天毕业。
媒人在附近扒拉来扒拉去,她手中上过高中的农村姑娘真不多。
这年月家家户户都穷,除非家里条件很好的,或者是特别宠闺女的,才会让闺女读高中, 一般家庭能让闺女上个一二年级认几个字就不错了, 农村有很多姑娘连小学都没读过。
李秀珍点明了要找有文化的儿媳妇, 这不就让媒人作了难,扒拉一阵子, 上过高中年龄又合适的,她手中一共有三个姑娘。有一家家庭成分不太好, 这家放到最后考虑;还个姑娘家离河上村比较远,一般人家找对象都不愿找远的,放到第二位;第三家就是李家村这个姑娘, 媒人觉得没有比她家更合适的。
这姑娘相比其他农村姑娘来说, 除了娇气些, 没啥毛病。说她娇气, 也就是不爱干农活, 但是家务活会干一些,洗衣做饭打扫卫生都会;像比较难一点的做衣服做鞋她就不会了。
这年头很多女人可以说真是家里家外全能,农村女人下地赚工分不说,回家还得生孩子、带孩子、伺候男人,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做全家穿的衣服和鞋,还得操心一大家子吃喝……
家里兄弟姐妹多,有六七**个的,当妈的根本管不过来,都是大的带小的,最大的闺女早早跟着妈学做衣服和鞋。
当下重男轻女的习惯又严重些,家里宠姑娘的很少。像李家和七彩家这样宠姑娘的一个村里没几家。
李家姑娘长相清秀,不如七彩漂亮,不过因为她不下地干活的原因,皮肤比时下农村姑娘白皙一些。俗话说“一白遮三丑”,在农村来说她皮肤算是好的了。
不过李文君个头比七彩还要高那么三四公分,显得很是高挑,她身材又瘦,杨柳细腰,却不是这年头婆婆喜欢的儿媳相貌。一个是个子高,做衣服浪费布料;二来是她长得高挑纤瘦,看起来屁股小,看上去不像能生儿子的模样。
当然,说亲的时候,当婆婆的挑人很正常,人家李文君家是疼姑娘的人家,给姑娘找对象,也会挑挑拣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