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之七彩成长记(138)

作者:暗墨沉香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到底是亲闺女,程茂田不是喜欢磋磨闺女的人,没有硬性要求程叶出工,更没要求程叶不让她上学。

按说程叶都十六岁了,像她这个年龄的女孩不上学的话,一般都会出工干活,除非是特别宠闺女的人家才会让闺女在家干点家务活。可是现在各家都靠赚工分分粮食,一般人家不会养闲人,也养不起闲人。

程茂田家就他和媳妇两人出整工,眼下还有程柳交回来的工资,以前欠下的账还的差不多了,日子好过了不少。所以程茂田对程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她折腾。

柳青青不管程叶咋做,但她对小弟弟那是真好。因为她心疼亲妈,弟弟用过的尿布几乎都是她洗的。她知道小孩体弱,一不注意就会生病,她问过她妈后,特意背着程家人,给弟弟喝过绿珠稀释过的水。

因为程茂田支持她上学,所以她心里对程叔这个后爸很感激。她放学后写完作业,在家主动干各种家务活,也用心照顾弟弟。

所以在程茂田眼中,柳青青眼里有活儿,比程叶听话多了,对这个继女,他也没什么可说的。她想上学就上吧,以后有出息了,还能拉巴弟弟。

七彩呢,等于上了一年高中,再加上学校又停课接近两年时间,她的高中生涯就这样突兀地结束了。

程茂林和李秀珍听说闺女突然毕业了,最关心的是闺女还能不能考大学。

两人紧张地看着闺女问:“那你还能考大学吗?”

他们一致认为七彩脑子聪明,是考大学的好苗子,如果就这样耽误了,那多可惜。

七彩摇摇头说:“应该是不能考了。现在大学里乱的很,好多教授都被打倒了,谁来给学生上课?”

程茂林紧接着问闺女:“七彩,你现在不能考大学了,那你以后还是跟着你师傅学医?”

七彩立马回答:“我还是问问师傅再说吧。”

程茂林:“那行,你的事我们我帮不上忙,只能靠你师傅帮你了。”

程茂林现在非常庆幸当初同意闺女去学中医,起码现在就算闺女不考大学,以后也有别的出路,当大夫给人看病也是本事。

其实七彩跟师傅学了这几年,因为她学习速度快,师傅能教给她的,大多都教了,剩下的就靠她给人治病积累经验。因为七彩身负异能,感官敏锐,给人把脉看病挺准的,可是她脸嫩,看起来不如她师傅靠谱,所以有人让她把完脉,还会找她师傅再看一遍。

不过找七彩看病的人后来知道她看得准,有点小毛病也会找她看了。

程茂林和李秀珍太过关心闺女的未来,催着七彩进城去找她师傅。他们一致认为七彩现在不上学了,以后不管是继续学医还是找工作干,都应该先问问周师傅的意思。当然,他能帮闺女安排最好了。

七彩到了师傅那里,还没说什么,她师兄杜念生就说:“你也毕业了?”

城里正在动员初高中毕业生下乡,杜念生和周师傅猜到七彩毕业也不稀奇。

七彩笑了笑说:“可不是毕业了吗,没想到我高中还没上完就毕业了。唉,看来想考大学继续深造,暂时是没希望了。”

第99章

周师傅听了小徒弟的话, 直接说:“既然你毕业了, 不如先过来帮我的忙,以后想做什么再慢慢安排。”

七彩:“师傅,我听你的。”

周师傅开的门诊, 之前算私营的,后来改成街道卫生室,成了公办的。平时只有周师傅一个人在忙,可是他想让徒弟帮忙, 自己也能说了算。

杜念生了解师妹的水平, 知道她只差实践经验,他问师傅:“不让师妹去医院实习一段时间吗?”师妹表现好的话,说不定还可以留在医院。

周师傅摇摇头说:“现在外面有点乱, 还是等等再说。你师妹不像你, 学历在那里摆着,她即便是留在医院, 也不一定能当医生,还不如先让我带一段时间,看能不能找机会上大学继续深造。”

周师傅确实是为徒弟考虑周到了。七彩只是高中学历,即便医术过关,想要在医院混个高职位也不容易。主要是她太年轻了,中医要看资历和名气, 可她缺的正是这些。所以现在还不是时候让七彩冒头。

七彩无所谓了,不管在哪里,只要能积累看病经验就好。反正师傅不会亏待她。

周师傅虽然膝下没有儿女, 但他那两个徒弟当儿女,一心一意为他们前程考虑。可见他对收下的两个徒弟是非常满意的。

而杜念生和七彩对师傅也是实心实意。

七彩对师傅更不必说,但凡手里有好吃的、好酒或者好药材,都会给师傅送一份。

而杜念生,他不是刚得了个儿子么,为了感谢师傅的恩情,他便让大儿子跟师傅姓,算是给师傅传承香火了。倒不是杜念生想趁机占师傅便宜,而是这年头的大多人重视香火传承,他确实也是为了师傅着想才提出此事。

这事他媳妇也愿意。叶蓉了解丈夫的过去,知道丈夫是他师傅养大的,而师傅膝下无人,他们让儿子跟师傅姓,算是报答师傅的一种方式。

大徒弟提出让头一个儿子跟他姓,周师傅考虑过后,也答应了。因为他拿大徒弟当儿子养的,念生的儿子在他心里就是亲孙子。现在让孩子跟他姓,只不过更名正言顺而已。

其实以前周师傅本家提出过让他过继个孩子跟他姓,不过本家的子侄都有亲生父母在,周师傅便没答应。

现在周师傅答应让大徒弟的儿子跟他姓,为他继承香火,显然徒弟在他心里比本家更亲近。

七彩是挺乐意在师傅这里学习兼实践的,有问题的话正好可以及时向师傅请教。

七彩在市里实践的日子里,很多初高中毕业生陆陆续续下乡了。有的青年是怀着梦想主动下乡的,有的则是没有选择之下不得不下乡。

这一年,河上村就给分来四个下乡知青,分别叫秦皓轩、郑毅、董倩、卢美玲。

他们四个来自不同的城市。其中秦皓轩是首都来的,卢美玲和郑毅和省城来的,董倩是上海来的。他们倒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高中毕业生,三年高中全部上完的那种。

秦皓轩是因为家庭原因主动要求下乡的,董倩、郑毅和卢美玲则是按政策下乡的。郑毅还好些,对下乡没有抵触情绪;卢美玲和董倩都是女孩子,觉得乡下穷苦,不怎么愿意下乡。

可是按照政策来,他们必须下乡,所以只能跟随大部队一起到了乡下。

董倩一路上看到落后的村子、泥坯的房子,还有尘土飞扬的土路,脸上忍不住露出嫌弃的神色。她悄悄凑到卢美玲身边说:“早知道就不来乡下了,看样子咱们的日子不会太好过。”

她在心里暗暗琢磨:回头一定要跟爸妈写信,争取让他们想办法把她弄回去。

董倩还有个弟弟,碰巧也赶上一起毕业了。按规定,两姐弟之中有一个可以留在本市,经过董家爸妈的讨论决定,还是岁数大两岁的董倩下乡,等以后有机会再把她弄回城去。

董倩以及她爸妈现在还不知道,来到乡下以后,想回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有村上和知青办单位开的介绍信才能回家。

不仅是董倩,其他人也没意识到想再回城不容易。

不过来都来了,他们只能暂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啥想法以后再说。

村干部早已接到镇上的消息,给即将到来的知青们安排好院子。村干部估计谁家也不想外人去住,就把知青们另外安排到一个院里。

不过那地方是个破院子,有三间低矮的土坯房,木窗上挂着破窗纸,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里面有个土炕已经塌了一角。因为要安排知青,村干部已经组织人把土炕修好,窗户也给订上塑料布,天冷时可以挡风。这么一弄,就是屋里光线暗了点,但是暖和。

院里还有个茅草搭建的棚子,棚顶有好几个窟窿,要是想用棚子的话,估计得修葺一下才能使用。不过帮忙修房子的村民只给他们修好正房,没管那个破棚子,知青们想用,估计得自己想办法。

不管房子咋样,新来的知青们再不满意,也只能捏着鼻子住下去。他们刚到这里,一切都得重新开始,重新适应新生活。

像董倩这种特别嫌弃乡下条件不好的知青,非常后悔来到乡下,他们想回去,就去找知青办,但是人家不给开介绍信,知青们根本没办法回城,都给卡在了乡下。像离家远的知青回城必须坐汽车或火车,没介绍信根本没法买到票。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下乡容易回城难。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