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的基建后援团(36)

在他看来,这价格真的是太太太太便宜了!

那农具的价格本就算不上贵,他当初开出采买农具的价格来采买矿石,本就存了诓这些南疆之人没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的盐铁有多么贵的心思,别说是价格翻上一番,就是价格翻上三番,他都会买下,更别提价格翻一番还省去了自个儿熔炼铸造的工夫。

负责采买的那官员同杜冠定下了采买的数量后,数了数自己带来的银钱,又去玉京的坊间转了一圈,看那粮食价格也不算高,打算把剩余的银钱都用在买粮食上,结果却发现那粮食店根本不收银钱,只能拿着银钱去坞堡跑了一遍,找妙玉兑了元币出来用。

从四方城来的那采买官员载着满车的粮食乐颠颠的回四方城去了,回去之后,他就同守城的将领谈了玉京之地的风貌。

他说,“玉京之地虽然以‘京’命名,然并不怎么繁华,看着就如同乡下一般。只不过与当下的那些乡下不同,当今的那些乡下处处狼藉不堪,而玉京之地却是一片好势。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百姓们生活富足,粮食极多,根本不用为填饱肚子发愁。”

守城将领的眉梢挑了挑,问,“依你看,待我们采买到盔甲与刀剑之后,能否将玉京之地拿下?将其变成我们的后备粮仓。”

一听自己的顶头上司要犯蠢,这采买官员立马就面色惊惶地出声了,“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我们虽然能买到盔甲与刀剑,但同那玉京之地相比,根本就是萤火。我们之前在城中见识到的那‘掌中之雷’,不过是再寻常不过之物了,单单是那商队中,就装了不下三百枚‘掌中之雷’,那玉京之地还有一物,名叫‘红衣大炮’,一炮打出,可以崩山裂石,哪是肉|体凡胎能够挡得住的?”

那守城将领又想,“那我们能否想办法搞到‘掌中之雷’与你口中所说的那‘红衣大炮’?”

“想都别想,那玉京之地就如同铁桶一般,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别想飞进去,更枉谈搞到那‘掌中之雷’与‘红衣大炮’了。凭借地势天堑以及那等开山裂石的神物,就算是我们有百万之军,也别想进入玉京之地一步。”

守城将军想来想去,始终想不出一个万全法子,最后只能道:“既然拿不下那玉京,就更要守好这四方城。四方城杵在南疆沟通中原的路上,如今中原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没人知晓玉京是何等的富饶,凭借玉京之物产,我们完全可以屯兵囤粮,谋后而定四方。”

那守城将军眯了眯眼睛,“只不过我们得想个法子,不能源源不断地将金银都送到玉京去,得想个法子将送去的金银再拿回来,若无金银,如何屯兵?最好是能想到一个法子,寻一些玉京没有的东西送进去,换了粮食与盔甲刀剑出来。这个法子就交给你去想,本官等你的好消息。”

那采买官员的脸色顿时就变成苦瓜色。

玉京之地缺什么?

缺的东西太多了,那玉京之地虽然不缺粮食,但瞧瞧人们住的那房子,就不能住上宽敞明亮的砖瓦房吗?瞧瞧人们穿的衣服,都是一个样式,就不能多点花样吗?瞧瞧人们吃的饭食,基本上就是一锅又咸又辣的汤里煮出来的,就不能多点味道?

玉京之地能改变的地方太多了,但若是想要立马从众多问题中揪出一个来做决定……这决定还真不好做。

采买官员发现,他自个儿觉得玉京之地什么都缺,连个糕糕饼饼都见不到,但人家那些在玉京之地生活的人们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那就很难受了。

当下必须弄明白一个问题,玉京之人缺什么?玉京之人想要什么?

纠结了好几天后,这采买官员决定也组织一个商队,载着四方城这边各种店铺里的东西去玉京转转,看能不能找到玉京之人的需求?

————————————————

玉京之地的百姓又不是真的不问世事,他们好多人都是逃难逃到玉京的,当初也过过好日子,只是如今正逢乱世,能在玉京吃饱穿暖就已经胜似天上过的好日子,谁还敢再奢望从前那种好日子?

有些逃难来的流民原先生活条件挺好,那小姑娘看着娇娇弱弱的,还会哭着央求她爹娘给她买一根红头绳扎辫子,她娘是这么说的,“红头绳是个好东西,可你就不怕扎上显眼的红头绳,脑袋都保不住?”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说的是正常情况下。但如果突然就遭受了生活的铁拳暴击呢?管你之前的生活有多么的奢侈,现如今一下子把你锤到了泥潭里,你才会觉得,俭就俭吧,起码还活着。

都说吃惯了山珍海味的人是吃不惯清粥小菜的,可要是把他们给饿上一个月呢?清粥小菜都能吃的贼香!

可苦难生活并不会将个人对生活的追求与品位给磨灭掉。如果有朝一日,散尽的千金又回来了,山珍海味也跟着回来了,人家照样吃嘛嘛香。

四方城里负责采买的官员从城中挑了不少的货物,以马车拉着去了玉京。

经过民兵营的排查,才刚到玉京的坊间,这商队就被闻风而来的玉京百姓给团团围住了。四方城来的这些商人都知道金银与元币的兑换比率,货物的价格都是经过计算的,这会儿有人拿元币来买,他们就照单全收了,不到半天的工夫,他们载来的那些东西就销售而空。

这些商人拿着元币去买了不少粮食,又将剩下的金银兑换成银钱,乐呵呵地回去了。

这些来也快去也快的商人给本土的‘资本家’们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苗翠花、秦斌等人又聚在了一起,商量着‘革新’一事。

而那些载着粮食与银钱回去的商人们都开心坏了,一进四方城就宣扬那玉京有多么多么好,粮食多么多么充足,百姓生活多么多么安全,还有人张罗着要组建一支长期往来于四方城与玉京的商队,将店开到玉京去!

也有人觉得四方城虽然暂时没有战火,但是等中原那些‘大寇’们决出高下之后,肯定会顺手收拾了四方城,不如去玉京避难,就草草收拾东西,带上充足的干粮,连夜往玉京去了。

这些人以手艺人居多。

手艺人手中基本上都没什么田地,太平的时候,百姓们日子好过,有银钱用来买那些手艺物事,他们的日子就跟着好过一些,可如今战乱,百姓们都紧捂着家当,谁有闲钱敢买手艺物事?

没地没粮的手工艺人听说玉京之地就是一个繁华的乡下,纷纷动了心思。

而玉京最缺的,正是这些个手艺人。

当初玉京商队在四方城里那么一闹,大唐长公主李泽天未死,而是远遁南疆的消息也都传了出去。

李泽天原本就凶名阵阵,凭一人之力压倒了诸多皇子,如今她还活着的消息传出来,各方都有了反应。

那些占地为王的人自然是盼着李泽天赶紧升天,也有一些对盛唐忠心耿耿的老臣打算奔赴南疆,请李泽天出山,重整盛唐江山。

‘玉京’、‘长公主’等词都已经成为民众关注的热点。

玉京同四方城有商队往来之后,更多更详细的消息传了出来,传出南疆,传出四方城,在中原大地上流传开来。

那些商人们听闻,都纷纷动了心思。

第32章 门户

战乱时, 家境殷实的商人们都是各方势力紧盯着的血牛,有钱有粮却没有自保之力, 甭管在哪个地盘上苟且,都得做好时刻挨刀的准备。

人家需要用钱, 肯定会过来宰商人们一刀。

人家需要用粮, 那也不会忘记来宰商人们一刀。

若是商人不满足各方势力的要求, 被说钱财粮食保不住, 一家老小可能都会一命呜呼。故而战乱中的商人们都想寻到一处可以安稳度日、庇佑自身的地方。不需要那个地方有多么的繁华, 只要能够保命就好,最好是还能保住一点家财,以便东山再起。

处在遥远南疆的玉京之地如今就变成了众多商人心中的避风港。

靠近南疆之地的商人们纷纷南迁, 担忧经过四方城的时候会被盘剥一层皮,他们还特意绕过了四方城。

远离南疆之地的商人也想方设法地南迁, 多数人都选择了水路,一路南下, 行至距离南疆最近的码头,改行陆路,再向南疆进发。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