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算术题,云及的算学比起去年又有所精进,这几道算学题对他来说没什么难度。何况他受到了黎清的启发,有了一定的现代数学思维。
黎清本身不具备古代的算学思维,她从一开始就学的是现代数学,所以对云及的算学教导也是多采用现代数学的思维,就连管尚轩啊也从中受了益。
像科考的算学,多是与实际相关的应用题。像什么鸡兔同笼,和尚吃馒头,荷叶高度等算学题,基本上用几何与代数就可以解决。云及就是受到了黎清现代数学思维的影响,做起此类题目来越发的得心应手。
考场内有专门的人报时,云及写完最后一道算学题已经午时了。主要是前面律法案例题他用了太多时间,导致后面算学写完就中午了。
照例是要吃东西的,这次娘亲给他准备了饭菜,终于不用啃馒头了。
云及收好纸笔,拿出饭菜来吃。黎清有意让郭罗氏做饭的时候克制香味,避免传的太远,影响了他人。
但是食物的香味在饥肠辘辘的人面前怎么会隐藏的住呢?
第119章 院试(二)
云及刚打开饭盒,那香味就飘到隔壁去了。好在隔壁是管尚轩和刘安云,不会有不好的反应。
但是管尚轩和刘安云的旁边是别人,所以注定还是有人遭殃。毕竟黎清一视同仁,给几个孩子都准备了同样的饭菜,并且放了小火炉在旁边保热。
“嚓,是哪个瓜在吃东西,老子好不容易才有了计算思路,又给打回原形了。”刘安云隔壁的人小声吐槽道。
因为在考场,所以他不敢大声喧哗,只好拿出自家娘亲做的秘制酱菜配上馒头吃了起来。尼玛,再不吃隔壁的香味都让自己的让口水都滴道考卷上了。
其实最痛苦的莫过于茅坑旁的考生,他们正塞着鼻孔,嘴巴出气。这个位置真的十分考验人的毅力,还能让人饿着肚子写完考卷儿。
呵!在茅厕旁边吃东西,除非是饿死鬼,一般的书生还是很注重颜面的。通常这个位置的考生都会很难忍受,然后一急之下,脑袋发懵,考试失败。
为了不在茅厕旁边考试,云及通常都会起很早,然后在前十几个入场,所以他一直占领了很好的地势,一般是天时地利人和。
饭后,云及坐在位置上歇了会儿,开始写下面的题。接下来的题就是写诗和词。
好在没有赋,赋太讲究格律了,依照他现在的水平,需要一天的时间,诗词就不一样了,有时候兴致爆发,他一会儿就写出来了。
词兴起于唐末,发展到了天齐的时候,已经历经了几百年,早在天齐建国五十年时,就被文人化了,所以朝廷将词的考查也列进了科考之中。
云及先看了诗的题目,这题是从名家经典中选出来的句子。一般的题目都是这样的。出题人很精明,他可能将一个句子拆分,提取其中的字组成题目句子,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这是最难的。
有懒一点出题人,会直接从经典里选句子。得到这样题目的学子就偷着乐吧。云及就拿到了偷着乐的题目。
“有归欤之叹音。”
这句话选自王粲的《登楼赋》,不用多想,这次主旨为乡思。此句前后都在讲如何思乡,这里用了典故。
云及定下了主旨,开始构思诗句了。他从没有乡思之情,遇到这样主旨的题目对他来说是有难度的,一切只能依靠想象。
想了大约半刻钟,云及终于写下了一首中规中矩的七律:“寒天尚可一阳生,数九风烟入古城。万户节来思水饺,孤心别后忆羊羹。亲人何必长思我,此夜偏逢梦不成。游子登高身在北,浮云望断第三层。”最后一句正好化题目为典故,怎么感觉越看越完美呢?
云及再仔细检查了一遍刚刚写在草稿纸上的诗,觉得应当没有问题了,便慢慢誊抄在考卷儿上。
接着便是词题,题词元宵。
云及的词是黎清手把手教的,不过他现在只会十几个词牌,考试应该没问题。
云及打算用简单的词牌,他先学的诗,后才会写词,词对他来说确实没有诗那般熟练。
至于元宵,他的元宵可是娘亲陪着过得,娘亲亲自做的元宵汤圆,他吃了不少呢。
于是云及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
“临江仙——贺年羹
地梨圆团兼菱角,晚松一碗清亨。鲜香别是一时惊。问君何物,此系贺年羹。
瓢饮陋巷虽箪食,荣华富贵皆轻。忘忧犹可梦中行。心怀天下,无计苟营营。”
云及仔细读了,确定没有格律上的错误,也没有用词不当,便抄在了考卷上。
然后他发现自己似乎早早的就完成了今日的考卷儿。
他不敢大意,端坐在位置上仔细检查起自己写的内容来。
隔壁管尚轩被词给缠住了,正在冥思苦想中,而刘安云则才开始写诗。不过还有两个时辰,不必着急。
云及觉得自己写的没什么问题了,便拉响了考铃,管尚轩他们抬头看了一眼,给了个笑容给云及,随后便埋头奋笔。
监考官将云及的考卷检查了一遍,没有出现什么纰漏,便收走了,云及跟在他后面走出了考场。
这次是考完就可以走,外面有很多守着的陪考的,云及怕一出去就引起围观,便找了个柱子倚在那里。主考官苏徐宁见云及不敢出去,暗暗的笑了笑。
云及的试卷他并未翻看,而是将其送去了后屋。
这次依旧是锦州府派人来做副考官,唯一不同的就是,考试不仅要糊名,还要眷录。
从县试到院试,一步一步的走上去,只会越来越严格。其实考试也算是足够的人性化了,采取逐步严格,让学生们逐渐适应考试的氛围。
毕竟这也不算是正式的考试,拿到秀才称号,只是参加科考的敲门砖而已。
当年姜氏很骄傲自家出了一个秀才,并且姜汤臣的学识和一般书生比,确实醇厚许多,很有希望考取功名回来光宗耀祖。
毕竟姜家祖上是做过官的,虽然都是些小官,但底蕴在那里。所以姜家其实也算的上是一个小小的书香之家。
云及的天赋比起姜汤臣更上一层楼,发光是迟早的事儿。如果这次云及能够夺得院试第一,那么苏徐宁将会把云及以神童的身份举荐给朝廷。
管尚轩终于写完了元宵词,他检查了一遍之后,没有发现大的疏漏,便拉了考铃。管尚轩交了卷子之后,哪管什么形象,挎着考篮,向云及飞奔而去。
“云及弟弟不愧是你啊!有几把刷子。”管尚轩一把拍在云及的肩膀上,笑道。
“嘘!”云及示意管尚轩安静。“里面的人还在考试,莫要激动,若是他们考试失败,找你寻仇可如何是好?”
“哦!你说的有道理诶。”管尚轩拉着云及就往外面走。
云及本意就是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却不曾想被管尚轩破坏的一干二净。
“快看有人出来了,是两个小娃子。”路边有人惊呼。
云及扶额,管尚轩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对云及道:“我们是第一个出考场的,要走出英雄的步伐来。”说罢,管尚轩挺胸抬头做出很帅的样子,如果忽略他挎着的篮子。
状元是我儿砸
第120章 院试(三)
云及觉得自己的脸快被烧化了,他还没有经历过引人注目呢。
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在客栈等待两人,至于黎清因为忙着和魏西晨交接事务,而回了芋头嘴。今日樗夫子一大早便去见多年的老朋友了,没有和他们一起。不然黎清请去铺子喝茶的还有他才对。
晚上去黎清开的食肆吃饭,黎清让郭罗氏做了几样小菜,给樗夫子和管家老爷子下酒。
魏西晨下午就回去了,他和黎清讨论了几个时辰,终于确定了最后的计划,一旦计划便要开始着手完成了。黎清没有收魏西晨送来的礼,而是在他那里预支了一千两银子,等院试结束就将西郊那片地完整的买下来。
云及等几个明日还要考试的,都在后院儿吃饭,黎清是女人,也没有和樗夫子他们在一桌。
樗夫子虽然是个文人,但他不拘小节,和管家老爷子谈的十分尽心,何况,管家老爷子也是个文化水平颇高的。
明日的考试还需几个学生全力以赴,所以黎清早早的就赶了他们去客栈休息了。管家老爷子邀请樗夫子去了他家的书铺,两人一同研究学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