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个疯子。
唐归还记得王远之的母亲在她幼小时也曾对她展露笑颜,可唐归的生母执着地觉得唐归克死了感情甚笃的丈夫而对她恨之入骨,出生前就想法子打胎,出生后倒是学了乖,不一下子弄死唐归而是放在身边慢慢折磨,一个小婴儿,都能下得去手折磨得体无完肤。
——哦,这个疯子或许还是有一点比王远之的母亲要好的,一点儿都不重男轻女,她可能都没有孩子的性别的概念,反正恨就对了。
而唐归毕竟年幼,只能隐忍找机会,平日里有意无意让身边人发现这个秘密,引导婢女们对她产生同情,生出“拯救”的念头,找到稍纵即逝的机会时不着意暗示一位婢女抱她去找了老太爷告状,她才最终逃脱魔爪。
自被祖父亲自教养在身边,至今已有四年了。
对于唐归来说,日后当个手握兵权的将军元帅可能是这辈子按照现有条件下能够得到的最好的归宿了,所以她自幼便引导祖父将她做男儿将养,幼时爱听祖父曾经打仗的故事,早早学了认字,迷上了兵法谋略,四叔习武时会在一旁观看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母亲被养在佛堂不得外出,何况疯疯癫癫的对她是男是女并没有特别清晰的认知;
当年在她幼时照料她的仆婢们大多被打发去照料夫人,轻易出不得佛堂,部分被唐归洗脑成功的也是真正向着唐归被她完全握在手心;
而这些年的潜移默化,更是让外人根本就不知道唐家有位小小姐,都以为当年唐家老大的遗腹子是个聪颖男儿;
而祖父对她的天资赏识至极,乐意当长孙养着;
至于四叔唐俨,当年的他尚懵懵懂懂,对于唐归的事情知道的并不多,偶尔听到一两句也从没有多想什么,至今这位年仅十一岁的少年还相信唐归是自己天资出众的大侄子呢。
所以,按唐归的借势和经营,日后唐家将领出现断层时由唐归本人去顶上是再理所应当的不过了。
☆、第 2 章
十四岁的少年郎出落得是越发出色了。
唐归打马回府的路上,不少人心中都感慨了一句。对于唐家,这个数代人前仆后继保家卫国战死沙场的家族,大多数人还是心中敬服的。只是,如果唐家老四这一次真的折在了战场上的话……不少刚刚还心动唐归这位佳婿人选的勋贵们,默默将这位天之骄子从最佳候选人中划去,该轮到这位唐家老大的遗腹子、唐家这一代唯一长成的男丁上战场了。
对于唐归的打算,老将军心里一直都是有数的,虽然也曾有过遗憾孙女不是男儿身不能真正意义上为长子留下血脉,但唐家毕竟不是什么轻贱女儿的人家。唐家阳盛阴衰,虽然唐家儿郎有一大半都要折在战场上,但每一代的女儿都是十分稀有的,若有女儿家降生,也都被一众叔叔伯伯哥哥弟弟娇宠在掌心。
但唐归太出色了,这使得老将军欣赏这位孙女更甚于怜惜,所以默许了她接过唐家军权、掌唐家一代门户的打算,甚至发落了好几批仆从,为唐归清理了家中口舌。
此次战场上传来消息,唐家四子唐俨深入敌营,暂时失踪。三军不可一日无帅,而唐家军只能由唐家人领导,这是一生忠于国家、为国赴死的唐家人的底线,所以老将军已经上书皇帝,请命如今的唐家长孙唐归前往边疆暂时接掌军权稳定大局。
其实唐归直接上战场掌兵权并不是那么容易,唐家国之长城,掌兵权多年,但子弟素来都是先为将几年,待得主帅身死或者年老退下才接印为帅。唐归才十四岁,还没到唐家子弟上战场的年岁,故而未经几年为将历练,并不能让人全然心服。
但,唐归是目前唐家唯一能上战场的人,总不能让年八十余的唐老将军再披挂上阵吧,只怕老人家经不得车马劳顿,倒在路上才是一切都完了。
唐归是这一代的长子,只有一个六岁的弟弟,是唐家老四的儿子,若要将他提出来便更为荒唐了。所以,唐归如今已是唯一的选择了,起码她有个唐家子弟的名头,至于能不能在一众叔叔伯伯手里拿到实权,就要看她的本事了。
唐家人成婚大多很早,唐归的父亲是个例外。身为唐家长子,偏偏不爱武功,沉迷于清流文章,也幸好是自幼的家学渊源,底子还是打了的。
大概是看多了各种话本,他拒绝接受包办婚姻,转而爱上了一个商户家的女儿。
唐家虽不至于挑剔媳妇家世压着子弟联姻,但对媳妇的人品能力还是有要求的,唐家长子的心上人小门小户出生,没见过世面,既没有大户人家的气度,又没有将门宗妇的担当,视爱情为一切,沉迷于风花雪月,被养得不问世事。
唐家对于这样的儿媳妇自然是不满意的,可是孩子坚持,抗争十余年,最终还是几位长辈做了妥协——也是那商户为了攀上将军府,让女儿蹉跎到三十余岁也未曾逼嫁。
幸而唐家长子身为唐家人还是有刻在骨子里的爱国之情的,没有因为小情小爱耽误了战事,否则唐家长辈再疼爱老大也不会容他。这也是及至他战死沙场年俞四十也只留有唐归一个遗腹子的缘由。
唐家长子是唐家的奇葩,这种奇葩出这一朵就够人头疼的了,所幸目前为止只出了这一朵。唐家四子唐俨很听话地十四娶亲,十五留后,随后上战场,并在二哥庶子战死沙场、二哥本人病亡后接过帅印,如今已近六年未归家。
此次,战报传来,主帅以身为饵,深入敌后,虽打胜一场,自己却如今不知所踪。唐归也是几番皱眉,四叔还是太年轻了,不够稳重,虽已有为帅之才,却尚存为将之心。
——主帅的价值要远远超过这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他怎么就敢以身犯险!
如果唐归有半分靠不住,整个军队说不定就要全线崩盘。而唐归再有天才之名在战场上终究还是个新手,她自己都没有万全的把握,在这般没有任何经验只会纸上谈兵的时候仓促上阵,谁也不知道她到底能不能稳住大局。
但终究时局至此,无论唐归如何想法,她也不会愿意把四叔以身作饵得来的胜利拱手让与蛮夷,所以圣旨一下,她立刻疾速赶往边关,起码先稳住局势,保住如今的优势。
到得军中,见得一众将领,唐归知道诸人对于自己都心存疑虑,所以也没有冒然行驶帅权,唯一坚持下的死命令就是搜寻上任主帅唐俨。
不同于当年中箭落马的生父,战场上一旦落马几乎绝无活路,因为一场战役下来士兵和马匹的踩踏,足以让任何一个受伤落马之人变作肉泥,所以即便当年没有找到尸体,也没有人怀疑主帅还能活着。
而如今唐俨只是深入敌后失去联系,没有人敢断言他此时必死,何况,唐归也算与四叔朝夕相处了七八年,四叔是何等的人品武功她还是有数的,一个武功高强在战场上又足够敏锐的青年将军,到底能不能在与大部队失联的情况下在敌后坚持一段时间?
唐归想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四叔还是能够活下来的。
在唐归把军中情形了解得七七八八、稳定了局势确保人心不散之后,在她可以着手收权的时候,唐俨终于被找回来了。没有受什么大伤,就是有些虚弱。
对于现在的局势,唐归还算满意,虽说只要信息充足,居中调度行主帅之职本就是她的强项,但对于唐家军而言,就算占了血脉的便宜,一个并非行伍出身而是空降而来的主帅终归是差了几分意思。所以,远赴边疆之前,唐归的计划里就没有直接接手帅印的打算,要不是四叔来这一出,她明年也要来军中为将了。
如此一来,唐归就不打算收权做个实权主帅,借着四叔的威势,先暂掌着帅印,然后上书朝廷,以自己年幼为由交出主帅的位置,由四叔继续接任,自己则是按照唐家人一贯的路子先为将。
唐俨是个称职的唐家人,一切都会以唐家利益为先,而有了“主帅失踪”的污点在,一旦唐归威望足够功劳足够,唐俨必然会主动上书退让,将帅印交与唐归手中,这才是对唐家最好的选择。
而且,叔侄一番相让帅职,说起来也是一段佳话。
☆、第 3 章
处理了一些必要公务,又暗自盘算再三,唐归才去探望了四叔。唐俨靠在床头,看着本兵书,可那兵书停在扉页半天都不动,显见主人的心思并不在上面。唐归掀了帐帘,就先嗤笑一声,果断对着六年未见的亲叔叔开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