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不及清拂尘+番外(40)

翌日,永和宫传出丧报,太后乌雅氏殁了;与此同时,翊坤宫中的福沛小阿哥亦离开了人世。

举国大丧。才脱下不久的缟素重又被穿上。

胤禛已此为由,拒绝了多日来大臣们要求选秀女的提议,前朝后宫皆是一片寂静。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一章

仲夏时节,天光烈艳,让往年在圆明园避暑惯了的后宫女眷们感到十分不适,东西六宫皆是宫门紧锁,甚少有人出门走动。

晌午过后,太阳还是高悬于天际,众人皆是疲懒的时候只有那知了叫得起劲,胤禛在暖阁之中是怎么也看不了奏折了,索性起身,招来了小禄子问道:“今日公主还没有过来送冰粥吗?”

小禄子恭敬道:“回皇上的话,奴才也正纳闷呢,往年仲夏酷热,皇上爱吃熹妃娘娘做的冰粥。两位公主也是大了,知道孝顺,自入夏以来每日都往养心殿送冰粥来,今儿不知怎么了到现在还没来呢。怕不会娘娘身子不利……”说到这儿只见胤禛不悦的看着自己,小禄子连忙改口道:“瞧奴才这张破嘴!皇上,您也有好长时间没去景仁宫了,不若去瞧瞧?”

胤禛犹豫片刻,道:“罢了,去翊坤宫看看惠哥儿吧。”

翌日晨醒,清早虽说凉爽,众人神色还是恹恹,斜靠在软椅之上的年贵妃开口道:“皇后娘娘是礼数周全之人,但已是入了三伏天的,娘娘只当体恤众位妹妹,便免去这晨昏定省吧。”

“年妃贵体素娇,又育皇子辛劳,倒也可免。只是你我众人刚刚入主皇城,礼节上总要过得去才是,不然岂不是让老太妃们看了笑话?众位妹妹到底年轻,想也不妨事吧。”皇后淡淡开口,边说边吹着茶碗,并未看向年氏。

小那氏娇娇开口道:“皇后娘娘说的是,依礼请安算不得什么,十二月底便是封妃大典了,想来娘娘要更加操劳才是。”

年氏瞥了她一眼,不再说话。如今她膝下只有一个福惠,却也是体弱多病。年氏容颜折去不少,没了早时的灵动之气,倒是有几分李氏的垂老之态。

“本是定在六月的,只是五月里皇太后薨逝,加之贵妃的小阿哥……这才改在了年底,年底庶务繁多,若是有什么不周的地方,还要各位妹妹莫怪才是。”皇后道。

众人自是齐称不敢,又说了些莫要皇后劳累的话,年氏和她那刚夭折的小阿哥倒是无人提起。

“诸位可曾听说安太师上折子请求将自己的独女送入宫中伺候,”齐妃开口道,自打入了宫,她倒是也说的上话,性子又回来了几分。话刚说完她又轻声嗤笑,“臣妾的消息一向最不灵通,想必大家是都知道的。”

年氏慵懒启口:“姐姐还真是有自知之明,宫里早就传遍了的。本宫可还知道,皇上已经允了的,趁着封妃大典之时一并册封了的。”

一时无人接话,一是为年氏消息之快令人咂舌,二为不选秀女之令已出,安氏却还是送了个女儿进来。

年氏接着道:“这安太师是圣祖爷亲封的最后一位太师,家世重量连皇上都得高看几分,安家女儿进宫也是个高贵的;不像某些求着皇上非要把人塞进来的,还是先称称自己几斤几两吧。”她说着,一双眼直直盯着小那氏。

她自那年被大那氏推下水后,便是恨毒了纳赖一族,对这个新进宫的小那氏自是没什么好脸色。而小那氏是新帝登基后唯一接进后宫的人,在得知今年不选秀后,颇有几分自得自满之意,行事便渐渐有些轻浮,现下便也没有人出言相帮。

小那氏一张脸上又白又绿,却也瑟瑟不敢说话。

齐妃又开口道:“贵妃妹妹消息之灵通无人可及,怕是连皇后娘娘也才刚刚得信吧。”

年氏未因李氏的挑衅发急,喝了口茶淡淡道:“齐妃姐姐做了几年婆婆了,怎么还没听说董鄂媳妇的肚子有动静呢?嫡子未有,长子又是个妾室生的。皇上可说过好几次想要抱嫡孙子呢。”

齐妃面上一紧,被噎的说不出话来。董鄂氏孝顺伶俐,偏偏肚子不争气,反倒叫那妾钟氏占了先机。

皇后看这情形,便道:“好了,时辰也不早了,妹妹们回去吧。待会儿太阳大了晒着可就不好了。”

众人行礼告退。

李氏磨叽着,待众人都走了之后才又返回到皇后身边,小声道:“臣妾有一事想请娘娘赏光。”

恪宜与李氏虽说早些年不对付的很,但后来李氏失势,销声匿迹了不少,这些年月过去,倒没有当初那样记恨她了,此刻便也愿意坐在一处与她说话。又瞧她神色郑重,便遣散了众宫人下去,方道:“齐妃说来听听。”

李氏却是有些扭捏,犹豫了会说道:“臣妾与娘娘当年前后脚进府,那时年岁小不懂事,多有不是的地方,还请娘娘恕罪。”说着福下身去。

恪宜有些诧异,“妹妹特地留下,不会只是为给本宫说这些陈年旧事的吧。”

李氏起身,走上前几步,悄声说道:“不瞒娘娘,臣妾不经意从年贵妃那里得到消息,皇上有立太子的打算。”

恪宜一听,顾不得庄重之态,连忙问道:“哦?可说是谁了吗?”

李氏一脸难色,叹了口气道:“还真不是臣妾不说,就是连那年贵妃都不知道。”

恪宜这才微微坐正了身子,道:“年贵妃耳目众多,倒是有几分可信。”

李氏忙道:“可不是这个理,瞧她刚刚那得意样子,直想恨的人牙痒痒。”又看见恪宜不悦的看她,自己也知道失言,连忙改口:“若真有其事,娘娘也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是。”

她见恪宜不为所动,咽了咽唾沫,开口道:“娘娘不要嫌臣妾说话难听,这些年您为皇上为王府尽心尽力,可就算皇上爱戴您敬重您,终究没有一个自己的孩子,说句不好听的,百年之后皇上不在了,新帝有自己的生母孝敬,就算您有个母后皇太后的名头,到底不如了的。”

此话真真说到了恪宜的心头之上,她冷眼瞥着李氏,道:“齐妃还真是替本宫着想。”

李氏讪讪笑了两声,道:“娘娘也是知道臣妾的,论家世恩宠,及不上年贵妃;若论本事,三阿哥也是及不上四阿哥和五阿哥的。但若是娘娘赏眼,肯帮衬我们时哥儿一二,那便是不一样的了。”

恪宜谨慎,没有马上接话,只自个儿沉思着。

李氏见状,再接再厉道:“旁的不说,好歹三阿哥也是长子,自古立嫡立长便是正理。还有臣妾那苦命的瑞姐儿,解了圣祖爷的难处嫁去了蒙古,没几年就去了,”说着便是拿帕子沾了沾眼角,“前日里皇上才追封了瑞姐儿和硕怀恪公主,想是看在瑞姐儿的面子上,也会多多念着三阿哥吧。臣妾跟您保证,若是将来三阿哥继承大统,必不会忘了娘娘今日的恩情。”

恪宜看了齐妃一眼,开口道:“别的不说,倒是这立嫡立长你说的在理。本宫福薄,弘晖走得早,三阿哥也确实是个可用的,本宫自然会以大统为重。”

李氏一听,心里大石头落地,脸上不禁喜笑颜开。

却说景仁宫离承乾宫不远,瑾姮和裕嫔未走两步便到了,日头烈烈,两人又一时无事,便一同进了景仁宫中。

二人坐定,喻岫添足了茶水,听得裕嫔道:“没想到皇上真的要安氏之女进宫,年妃的消息也是太快了些。”

“她父兄一家如今最得脸面,想为她效力之人只怕挤破了门。”瑾姮道。

“安氏既已位至太师,又得圣祖爷亲封,为何非要把唯一的女儿送进宫里来不可?”裕嫔问道。

“姐姐有所不知,”瑾姮笑了笑道,“这安氏朝堂之上虽然顺利,但此人心性不坚,最是见风使舵。早些年廉亲王一党如日中天时,安氏曾在朝堂之上公开叫嚣皇上,是以皇上如今刚刚承位,他必当马上示好,以表忠心,如若不然,只怕连觉都睡不踏实了。”

“怪不得即使没有选秀,他也非要把女儿送进来,可怜安姑娘从小娇生惯养,却要卷入这后宫是非之地。”

“姐姐细想,”瑾姮道,“他既然把身家性命全部压在了女儿身上,这安氏必定不是等闲之辈吧。”

裕嫔点头,“当是如此,以后的日子只怕不好过了。哎,妹妹怎会知道的如此……”

上一篇:瑕不掩瑜下一篇:前朝纪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