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闹,搞基建呢!(116)

作者:手帕望明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童冉作为一个地方官,这些日子在朝上提起的次数着实多,户部尚书这话立刻引来了许多关注。

傅霖笔直站着没有说话,他前些日子派人去过傅禃那里,童冉做的一系列事情他的人都如实汇报给了他。那些事都没有问题,只是他心里总有一股子不安,童冉如此出挑实属反常,他性子保守,对不合常规之人天然抱有三分戒心,更不用说,陛下还格外重视他了。

不过现在童冉做的均是利国利民之事,他便也没有进一步举动,只是静观其变。

楚钧听了户部尚书的话后,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道:“列位爱卿有何看法?”

大家看不透皇帝的意思,都谨慎着不敢发言,说话的也不过说一些常规的言论,无外乎童大人政绩很好,是国之栋梁一类的。

楚钧不置可否。

最后阮正上前道:“童大人治下有方,原该传他进京述职,传授我等同僚经验,但论学习经验,实地考察才是上佳之选,臣奏请陛下设立一只学习团,由户部和工部官员组成,去金河监学习之后前往各地,让各地放都学着,保我大成以后的冬天都能少些死伤。”

听得阮正的建议,楚钧总算有了动静。

“阮爱卿所言甚有道理,令你即日起选人组团,五日后前往金河监考察学习。”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是利不是莉的地雷,比心~

本来说好了九点,不过既然提早写完,就早点发上来啦~

明天会尽量回归中午十二点更新的。

谢谢支持,么么哒!

第84章 第八十四步

朝廷派遣考察团到地方去是大事, 天底下最着名的考察团便是三年一度前往各地遴选官员的道审团。

道审团只抽调吏部官员, 而此次奉楚钧口谕组建考察团, 则抽调了吏部、户部和工部三处的八名官员,加上随行吏员共计二十六人,比单个道的道审团规模还大, 可谓是浩浩荡荡。

童冉那里也接到了旨意, 为表重视, 他派了顾岚前往迎接。

“金河监监察副使顾岚,见过各位大人。”顾岚在卓阳府边界接到了这支京里来的考察团。

大成惯例,派往各地考察团最高品级为六部主事,此次破例有一个员外郎, 便是阮正。他奉命带队, 走在最前头, 与顾岚相互见礼。

阮正以外,吏部还有一名令史随行。户部和工部各派了三人,工部的主事便是此前帮着卓阳府修路的沈西,另有两个令史, 户部的主事名叫吴欢, 人如其名,见谁都是一张笑脸,他也带了两名令史。

接到人后, 顾岚带着他们往金河间而去。

因为路途较长,人又多,免不了经常要停下来休息。

休息时不免闲话, 一行人说起了卓阳府的道路。

阮正:“我记得卓阳府的路是沈主事主持修建的,修得甚好,跟小锅县的也不遑多让。”

沈西在一群官里面鹤立鸡群,拱手道:“大人谬赞,沈某只是协助。”

阮正道:“这样平整的路面京城里也没有,我等回去应奏明陛下,普天之下都该修这样的路才是。”

吴欢作为户部的人,听到要花钱的项目便本能得心肝一颤,道:“修路耗资巨大,还是应该缓缓而行。”

顾岚道:“路修好了以后商贾都爱往这里走,听闻卓阳府的商税都多收了许多。”

“果真如此?”吴欢眼睛亮了,这大成天下每天开支众多,不小心打个仗国库便要空掉,他们户部每每为此愁白了头,若是能增添税收,这路是该修一修。

沈西不关心国库,他身为工部一员,更在意路的本身:“商税倒是其次,这水泥路不仅平坦,还很结实,数十辆载满货物的马车路过而不塌,若全国都是这样的路,每年道路维护整修便可剩下许多人力。”

吴欢眼睛又亮:“这敢情好。”他遂指挥自己手下吏员记录下来。

吏部的阮正很欣慰,如果大成的官员都是这样在其位谋其职,他们吏部也不至于常被陛下摆脸色。

正说话间,两辆自行车丁零当啷地从路上穿过,吸引了考察团里一种目光。

“那是什么?”吴欢问。

顾岚道:“那是自行车,也是我们童大人发明的,岭西和山林北道均有商号在售,今日卓阳府里也越来越多了。”

沈西:“看起来甚是精巧,尤其那对轮子。”

顾岚:“沈大人不亏是工部的行家,这自行车上最了不起的便是它的轮子。”

吴欢和阮正不懂这些,又有一辆自行车过,他们只觉得这轮子确实比马车的精巧,但工艺上究竟有什么难点,那是一窍不通。

“这东西价值几何?”吴欢更关心这个。

“如今面世不久,大约一二百两吧。”顾岚道。

吴欢感叹了一声真贵。

沈西:“若是能骑上一骑,更可体会其精妙之处。”

顾岚:“到金河监便可骑了。”

“当真?”沈西来了精神,当下就催促着顾岚快些上路。

沈西一心想尽快抵达金河监,可是他们此行的目的是学习考察童冉设计的御寒之法,小锅县或者定县,他们总得去一个实地考察一番。

因小锅县率先实行抗寒之法,考察一行便去了那里。

第二日一早,高卓接到传讯,带了人到衙门门口迎接。考察团里最高的官职才是正五品的吏部员外郎,所以规格并不高,比起之前交代御前总管苏近,他们要放松许多。

高卓跟顾岚是结过梁子的,虽然现在同在童冉手下共事,但高卓依然对顾岚鲜少有好脸色。考察团一行与高卓等人互相见礼后,顾岚上前要说话,高卓却直接对阮正道:“阮大人,衙里备了早膳,诸位行车劳顿,请先用一些垫垫饥。”

顾岚吃了个瘪,也不以为意,像是东道主一般也客气得请阮正进门。

阮正也向两人客气一番,带人进了衙门。刚刚那个高卓他记得曾是小锅县的县尉,脾气比较硬,不过也当得一句清廉刚正,而那顾岚是金河监的监察副使,没听说过有什么劣迹,他俩也不在一处办公,怎得高卓看顾岚如此不顺眼?

且论品级,顾岚在高卓之上,可观两人相处倒是顾岚略显心虚的样子。

阮正身在吏部,负责官员升迁调任,除了各官员的品行能力,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是要知道的,出于职业本能,他让手下一名吏员去打听了一番。

那名吏员很是机灵,很快便打听好,报给了阮正:“听说顾岚为了请童大人到金河监修路,曾经来小锅县衙堵人,当时童大人不在,是高大人应对的,估计是当时结下的梁子。”

阮正奇道:“他如何堵人的?”

吏员道:“搬了桌椅在县衙门前办公。”

阮正不由多看了顾岚一眼,彼时顾岚正喝粥,不小心呛了一下,小声咳嗽。

金河监前任监尉的事情阮正知道,这个案子很大,京里面也曾为此议论纷纷。联系此事,顾岚想修路的缘由他便也猜到了,倒是个有抱负的。

用完早膳后,略做休整,考察团一行便先去了煤球坊。

早先童冉带来的金河监工人已经都走了,如今煤球坊的人都是在小锅县当地招的。小锅县这里煤球比木炭便宜,所以坊内生意不错,前面卖煤球的铺子里人来人往,还有邻近县城过来批发的。

童冉的煤球推广开来后,同样缺少树木的陇右、岭西两地也渐渐用了起来。他们那里没有煤球坊,得来小锅县或者定县的煤球坊买,如此一来,这两家煤球坊的生意络绎不绝。

阮正注意到,煤球坊的几个管事都是要有一些正气的,有一个甚至已经快要凝聚正气之种了,这在普通的作坊里并不常见。他对煤球怎么做的没什么兴趣,便跟那几个管事的聊了几句。这官营作坊的管事见惯了当官的,倒也不卑不亢,与阮正聊了许久。

沈西等几个工部的对管事的就没兴趣了,他们很快融入了工人之间,对煤球的制作过程颇感兴趣。

工人们不如管事的常与当官的打交道,一开始还犯怵,后来发现这几个官根本没在意他们,就一心盯着黑乎乎的煤球,顿觉好玩,也放开了,跟他们说了许多跟煤球相关的事情,还让沈西亲自动手制了几个。

吴欢左瞧瞧右看看,问高卓道:“这煤球坊每个月能有多少流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