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商女俏军师(142)

作者:吃西米的蓝灰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她得先看看稻田蟹的生长情况,要是长得好的话,余秋雨就可以再考虑一下,养殖稻田鱼。

这样一来她就可以考虑自力更生,这得剩下多少银子?

余秋雨记得,自己以前学习农业知识的时候,有学习过虫害,而且当时还对虫害多有研究。

水稻的主要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

而昨天她上山查看的时候,就在稻苗旁边飞来飞去的虫子之中发现了稻飞虱和灰飞虱,还有在稻叶上发现了稻纵卷叶螟的踪迹。

稻纵卷叶螟容易造成水稻产生白色条斑,会让水稻千粒重严重降低,而且瘪粒会增加,会导致水稻减产。

而稻飞虱和灰飞虱呢,它们会吸汁,还会传染病毒。

而在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这些虫子可是导致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

不仅如此,古代治理虫害的方法也比较落后,往往都是治标不治本,就算是到了现代,治理虫害的方法也是利用化学化肥,这种方法虽然说相对来说比较有效一些,可是农作物之中也会掺杂一些毒素,导致饮食不安全。

余秋雨个人认为,治理虫害最好的方法就是再设置一个高级的消费者,而且把生态环境固定在一个范围内,这些害虫,不过是一级消费者。

这种法子既安全又有效。

当时的博士生毕业论文,余秋雨就是从这个角度来破题立意,并且还取得了很大的成功,顺利地拿到了学位证书。

稻田蟹放生的差不多了,余秋雨骑着乌啼马,慢悠悠的从山上走了下去。

她骑马下山,一下山就瞧见不少村民在山下“采摘蔬菜”。

他们的手还放在蔬菜上,可是眼睛却不断地朝着余秋雨的稻田瞟来瞟去。

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的注意力根本不在蔬菜上。

看到余秋雨骑着马从山上下来,他们又急忙把目光给收了回去。

不过,还未等余秋雨从山下离开,就有人主动和余秋雨搭话。

“秋雨啊,这么早就往山上跑,是不是很累啊。”

“余家丫头,一个人照看那么大的山头,不累吗?”

余秋雨知道他们想问什么,他们在乎的可不是自己累不累,而是惦记着自己是不是在打什么算盘。

这群人的好奇心和八卦心,还真是不怎么轻。

第145章 不如退位让贤?

余秋雨表面淡定,可是内心深处写满了警惕。

她从马上下来,稳当当的站在这群村民面前,诧异的看着这群村民。

“恩,这山我确实照顾不过来,但我会努力去照顾,你们怎么今日想起来这个问题?你们怎么了?”

村民离着她近了一些,脸上全是谄媚的笑意。

“你看,余家丫头啊,这么多的稻田,你也照顾不过来是不是?你看,我们帮你照顾稻田,你可否把稻田分给我们一些?反正这座山头上的稻田那么多,你们一家三口,吃也吃不完,余大人又官拜知府,吃穿用度都有朝廷供给,自然是不需要这些农桑之物的,你说对不对?”

余秋雨顿时恍然大悟,明白过来他们的意思。

他们无利不起早,打的还是田地的主意。

上次余亦凡被奖赏了免税田,一向落井下石的他们过来巴结讨好,现在她有了足够的实力包下一整座山头,他们自然也不可能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只不过前些日子,自己身边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他们没有来得及找到机会和自己说出这方面的意愿而已。

虽然说余秋雨挺反感他们这种无利不起早,在自己身上算计自己的行为,但是有句老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她总不能一上来就拿话来怼这些乡里乡亲的吧?

这样子做会让这些小肚鸡肠的人计较不说,而且还有可能会伤害到余亦凡的名声,毕竟余亦凡现在好说好歹是个正儿八经的官,“位高权重”的,高处不胜寒。

碍于余亦凡的身份,余秋雨硬生生的在他们面前保持住了一张和气的脸。

“你们这样说,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各位父老乡亲,这片山头啊,不是我一人包下的,是宋大人想要让我帮助朝廷种粮,说实话,这片山头那也不是我的,是宋大人的,我呢,不过是个给宋大人做事的,各位乡里乡亲就不要为难我了,好不好?”

说完,余秋雨就想走,把宋哲搬出来了,他们应该能知难而退了吧?

不过,余秋雨委实是低估了这帮岭南村民的激流勇进永远锐意进取的精神了。

他们才不在乎这片山头到底是归属于谁呢?

他们在乎的是,自己能不能从余秋雨这里捞到好处。

“余家丫头,你走那么早干嘛去?你看现在,宋大人也不在这里是不是,宋大人回到京城去了,他回到岭南的日子还远着呢,我们就算私底下做点什么,宋大人他也不知道啊,所以,余家丫头,我们要富就大家一起富,你看怎么样?”

怎么样?

不怎么样!

余秋雨本来以为,搬出了宋哲,就足以吓住这些胆大无知的村民,谁知道,他们连说假话上报假信息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为了发财致富,他们还有什么事不能做?

而且他们此举,分明也把自己拉下了水。

余秋雨很是反感这种害人利己的行为。

“家训在前,哥哥向来忠君爱国,我这个做妹妹的,自然也要以哥哥为楷模,能够帮助朝廷做事,那是我多大的荣幸啊,我本就应该兢兢业业为朝廷效忠,怎么敢作假账?”

余秋雨疾言厉色,说得这几个村民面面相觑,脸上挂着些许尴尬之意。

他们是蛮荒村民,都只计较着眼前的利益,有谁会想到那么一重?

余家是耕读传家,教养自然不一般,这个他们明白。

可是谁都没有想到,余秋雨居然这么牙尖嘴利的……

“余家丫头,做人呢,要识时务,你看现在朝廷根本不知道咱们这片山头的情况,你就让出那么几片稻田,朝廷又不会发现,你担心什么呢?”

他们还不死心。

余秋雨已经很不耐烦了。

她能很好脾气的继续和这帮无知村民在这里讲话,已经消耗了她很大的耐心。

“诸位父老乡亲,我在乎和担心的是,自己的良心上会不会过不去。”

她凭着良心讲话。

“你!”

村民们还想说什么,但是余秋雨冷漠的盯了他们一眼,起身爬上乌啼马,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撒开蹄子跑了出去。

村民盯着余秋雨扬长而去的身影,怨恨又不甘。

余秋雨,实在是太不识时务了。

余秋雨才不想管自己身后这些人的情绪呢。

道理自己已经说了,他们能不能听得进去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要是这样他们都还要记恨自己,那么她余秋雨真的没辙了。

乌啼马的存在让余秋雨的办事效率高了许多。

至少,上下山有乌啼马在,她节省了不少时间,也节省了不少体力。

以前她上山看完水稻,回来以后总得先休息休息,才能有体力继续做家务,做饭洗衣服什么的,现在她的身边有了乌啼马,她回来后可以直接跳过休息这个步骤。

弄好稻田蟹,从此以后稻田虫害就不需要那么担心,余秋雨总算是松了口气。

防治虫害,增产基本上有戏。

可是,那帮村民的态度,始终是一个问题。

岭南的这些村民唯利是图,必然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好机会,而自己那么义正言辞的拒绝他们,必然已经将他们得罪的透透的了。

余秋雨摇了摇头,努力将这些愁绪从自己的脑海中甩掉。

算了算了。

她去担心这个干嘛?

反正,要是真的有什么锅,就让宋哲来背,她就是一个帮着宋哲做事的,她担心什么啊!

努力让自己不再烦恼之后,余秋雨快步的走进厨房,看了一眼厨房里的菜,余秋雨挽起袖子就准备做菜吃。

最近余亦凡用眼疲劳,而且这个时候葡萄还没有成熟,余亦凡是个君子,又不会吃猪肝之类的猪下水,所……

余秋雨将从地里挖出来的两根胡萝卜给切块,然后又从镇上买来了排骨,将排骨跺成小块之后,焯水之后,放入锅中和胡萝卜炖在了一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