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怕被发现是女扮男装(26)

作者:梅子留酸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陈进和赵已见了,怕自己惹了林小郎君不快,连忙想要缩回手,却见她笑得温和,压根没有半点嫌弃。

赵已看着白白净净,笑容和煦的林璇,突然想到自己差点饿死的小孙子,眼眶不由发红:“拜小郎君是应该的,若不是小郎君大才,想出了那‘曲辕犁’让我们赶紧把粮食种下,老汉还不知能不能活过这灾季。”

“依小子看,老丈吉人天相,将来是会福寿绵长的。”林璇看着赵已同陈进脸上的皱纹沟壑,柔笑着安慰道。

人活七十古来稀,两位老人本就喜欢林璇,听了她的话,更是喜笑颜开:“小郎君貌若仙人座下的童子,说的话也一定准!”

陈进轻轻拍头,忙道:“对了,天气炎热,今晨我家老妻去山间采桑采了些桑子,可甜了!若是两位小郎君不嫌弃,我去拿来给你们解渴!”

林璇和卫恒闻言连忙拒绝:“不劳烦老丈了,那桑子留给家中孩童甜甜嘴也是好的。”

桑葚在此时算是农家孩童的小零嘴,但百姓一般都不舍得吃,而是采了去沿街叫卖,换点钱粮。

“不劳烦,不劳烦!”陈进看林璇没有嫌弃这桑子的意思,就连忙朝她和卫恒拜了拜,就和赵已急急忙忙回去拿桑葚去了。

两人干多了农活,走路很快,不多时就走远了。

“两位老丈真是太客气了。”林璇无奈一笑,看向何涣和楚崖:“不过,先生和楚大人怎么一起来了?”

一个是医生,一个是羽人,都一起来了林庄也太巧了。

何涣道:“老朽上岐山采药,下山时遇到楚大人,他言要来此瞧瞧稻种涨势,老朽便跟来了。”

楚崖摸了摸胡子:“只是不知殿下和小郎君怎的来了此处?”

卫恒浅笑:“恒同阿璇来庄里看看稻谷长势如何,顺道来认认门,以后才好常来。”

“殿下心系百姓,乃是百姓只福。”何俭和楚崖心里欣喜一国王子如此关心农事 。

林璇同他们寒暄过后,便带着卫恒到了田间,亲自去看、去摸那些稻子。

少有王候之子愿意主动来查看农事的,何涣和楚崖看着卫恒来到田间也不摆架子,甚至卷起了袖子把稻田中的杂草出去,他也不嫌衣服上不甚沾了泥土,反而津津有味地听着林璇说稻谷什么样的涨势算好。

两人像大人似的转来转去,偶尔见到稻谷上停着的小虫,便主动捉去。

楚崖和何涣一路听着,他们看卫恒和林璇眼神便越发慈祥。

殿下年纪虽小,却是一片赤子之心,如此心系百姓,若是以后他成一国之主,定是百姓之福,而林璇悉心说教,循循善诱,已有些肖似朝堂上的朝臣。

等卫恒和林璇把几处稻田走了一遍时,庄中早围了许多林庄的农人农妇,他们有拿着桑葚的,有拿着一两个自己节省下来打算卖掉的鸡子的,有拿着刚缫好的蚕丝的,他们见林璇和卫恒要走,都想把东西送他们。

这是百姓能拿出的最好的东西了,林璇和卫恒不敢收,他们一一拒绝,实在抵不过百姓热情,两人最后便抓了两把洗的干干净净的桑葚,坐上马车边走边吃。

雨水过多的桑葚甜度不够,口味微酸,想起农庄里的农户殷切感激的眼神,卫恒和林璇把所有桑葚吃下,然后相视一笑。

此行最大的收获,对于林璇而言,便是她坚定了要助卫恒得到卫国天下的决心,对于卫恒而言,他却是清晰地明白了自己想要是什么。

第22章 暴动

转眼便到了十月下旬,稻谷已经成熟,凉风席卷着稻香扬起了阵阵麦浪,天气变得凉了,但这丝毫不能阻止尧城郡百姓越发高涨的喜悦。

原来真的能种两季粮食!这是多好的事啊!等收了稻米脱了外壳后,便是白生生的稻子了!

稻米饭之前还是那些大人吃的,没想到因为一次饥荒,他们居然能吃上白米饭了!这还是他们第一次吃白米饭呢!

许多百姓现在已经合计着以后也要种两季粮食,早季种粟米,保证家中的吃食和赋税,晚季种稻谷,可以收了拿去卖,这样一年下来也有余钱。

这样扒着指头算下来,百姓的眼睛越来越有亮光,干活越发积极高涨。

尧城郡中正在抢收稻谷,林知非亲自下令,让所有人顺着稻田开始收割。大家知道郡公好意,便按照他的规划,全员齐齐上阵,进入了热火朝天的抢收中。

“亩产量与往年粟米的产量相比稍微薄了一层,不过时节不同,种的又是稻米,种粮总比不种好太多太多。”

比较完稻米同往日粟米的产量后,楚崖和周汝凯放下了心。

“照这样看来,百姓节俭一些,便能撑到明年收获果蔬粮食之时。”林知非眉目间神采飞扬,心里的喜悦蔓延开来,他忍不住朝着楚崖和周汝凯抱拳。

“多谢羽人同先生为此出谋划策,如今灾情已过,郡中官民皆可放下心来过一个好年了!”

“不敢当,不敢当。”楚崖和周汝凯连忙抱拳回礼:“都是郡守大人深明大义,领导有方。林小郎君聪慧过人,才能使此次灾情顺利渡过。”

林知非畅快一笑:“尧城郡下尧城县消息已经传来,百姓收获的稻谷数量与这个我们这个数量相差不大。待几日后,李县与周县传了好消息来,便恰好能举行立冬祭祀。”

祭祀是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回顾一年以来劳动的成果,当然,更多是官民同欢庆祝丰收。因为灾荒,林知非本来都打算不过冬祭了,但是现在危机解除,他自然能带着百姓庆祝一番。

楚崖和周汝凯期盼道:“我等期盼那日到来。”

三人畅笑出声,心里都有了浓厚的期待。

林璇在林知非把庄子交给她后,她便让人瞒着林知非挖了个地窖,然后秘密地收了一部分的粮食,把地窖填满。

经过曲辕犁一事,林庄中管事的陈进和赵已,似是真把她当成仙人座下的童子一般,无比崇拜。对于林璇吩咐的事,他们都毫无疑问地去完成。

天气渐凉,林璇带着卫恒看完地窖里的粮食后,有心考他,便问:“阿恒可知我为何要偷偷存粮?”

“阿璇是为我的将来做谋划?”卫恒想了个大概,接着道,“许是怕我以后夺位不太顺利,所以得有自己的兵卫才行,而其中粮草便是最重要的事。”

林璇浅浅一笑:“你说的不错。”卫王肯定不会轻易的把王位给卫恒,既然这样,那他们还不如早做准备,以期一日自己也有能力夺下卫国。

卫恒染了林璇的习惯,并不去喝加了各种料的茶汤,而是倒了两杯温水,把其中一杯放到林璇身边。

林璇喝了一口,看向卫恒问:“阿恒可知我们要如何才能把王位收入囊中?”

听到林璇有考教的意思,卫恒仔细想了想认真道:“需要老臣的支持,以及百姓的民心。”他经常听林璇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样的话,这个想法同儒家的想法很是符合。

卫恒之前找了些儒家的书来看,之后他深深觉得民心十分重要。君不见,多少朝代便是因为百姓揭竿而起而灭亡的。

受到林璇鼓励的目光,卫恒接着把自己所知道的典故,史事旁征博引的说出。

“看来,我们阿恒还会是个仁君。”林璇欣喜的笑了笑,才道,“有个仁君乃是百姓之福,但是一国之主除了仁心外,还须得有一颗铁血雷霆之心。只有恩威并重,对百姓和善,对敌方心狠果决,才能治理好国家。”

卫恒点头:“阿璇所言甚是,恒受教了。”

林璇把剩余的小半杯茶水饮进,才正色道:“不过若要掌控卫国,璇只有九个字送与阿恒。此九字为‘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如今,这九字便是你我需要做的。”

这九字本是明.太.祖夺位之前,谋士朱升所献的方法,因为此时城墙的高度有所规制,若林璇他们现在筑高墙,便是违背了规制,会有人怀疑你有不臣之心。

联系实际,林璇把这九字调了一下顺序,把粮草作为首要因素。

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手里有军队才是最重要的事,而“粮草又是军队中最重要的。

虽然这九个字简简单单,但是只此一话,便把所有称王需要的准备都概括进去了。

卫恒醍醐灌顶,他细细品味这九字,只觉得这话精炼又准确,一针见血的告诉了他到底该怎么做,他心里对林璇便更为叹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