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瞻彼日月(1)

作者:亮家川儿爷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书名:瞻彼日月

作者:亮家川儿爷

文案: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诗经·雄雉》

自他离去之后,我很少能有一夕的好眠。

在偶尔合眼的夜里,我常常梦见初遇的时候,少年一袭青衫,身姿挺拔地站在庭院的樱花树下,笑着对我伸开双臂。

那真是我和他最好的年岁。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孔明;黄月英 ┃ 配角:马良;郭嘉;周瑜;姜维 ┃ 其它:刘备;刘禅

一句话简介:孔明月英乱世相携的爱情

第1章 初相识

葛陌上,樱花盛放,林中花飞如雪,纷纷扬扬。

我在窗边的榻上坐起身来,看着陌上的樱花林,恍惚想起曾经的哪年哪月,少年一袭青衫立于林中树下,笑着伸出双臂,对我说别怕,有他接着我。

那是我和孔明的第一次相遇。

我出生在襄阳黄家,从小父母宠爱,吃穿不愁。

荆襄的世家大族的关系大多盘根错节,而我的爹爹黄承彦便是刘表的连襟,按辈分,我还当称刘表一声姨父。

爹爹的性子向来淡漠,虽说刘表几次三番劝说爹爹为他所用,但爹爹不喜朝堂冗务,只想着畅游山水,结交名士,拒绝数次之后刘表便也不再相求。

而爹爹和孔明父亲的相识,也是在一次游历之中。

据爹爹讲,那时他在泰山郡访友,收到我出生的家书后急急往家赶,不料路遇劫匪,钱财尽失。当时一位叫诸葛玄的士子恰好路过,将我爹爹救回他家中。

于是爹爹便结识了诸葛珪和诸葛玄这两兄弟,也就是孔明的父亲和叔父。爹爹性子向来豪爽,遇上投缘的便常常结义为兄弟,而诸葛兄弟又对父亲有救命之恩,于是当时刚刚喜得贵女的我爹,便让我和诸葛家刚满两岁的小子定了婚约。

长到五岁的时候,爹爹将我交给了我师父,汉末隐居于鹿门山的一位高人。师父名叫白楚,性情潇洒,自我五岁跟从他时,他便将我做男子教养,同我讲论经史,带我四处游学访友。我五岁之前一直吃穿不愁,但跟随白楚之后就被迫自力更生,做饭洗衣样样亲力亲为,原因无他,只因白楚实在是太懒了,偏偏还挑剔非常。好在他虽不沾手日常琐事,但在教我兵法、器械制作和武功上还是很用心的。而我在随师游学时也拜访了不少高人,琴棋书画小成,刺绣女工粗通,还学了点治小病的法子,也算是学有所成。

一晃九年过去,这九年间虽回家待过几回,但并未长住。待我快及笄的时候,爹娘想着也该安顿下来了,于是便和师父商量我十四岁生辰时归家,师父也觉得我这几年所学颇丰,便允我十四岁生辰时出师。于是我十四岁生辰的时候与白楚一起回到家中,他说正好想拜访一位旧友,荆襄名士庞德公。

我过完生辰,左右无事,于是便和师父一道去了庞德公的住处。

庞德公居住在岘山南沔水中的鱼梁洲上,我和师父造访的时候,他的两个学生恰巧也在。于是师父便和庞德公聊了起来,我闲极无聊,便在庞先生的樱花林中闲逛。

我家与庞家也算是世交,加上爹爹和庞德公一样不喜俗务,二人常相约游山玩水,故而我在庞先生面前也不拘谨。庞德公向来不入城府,只有几亩良田,耕读养生是常态。而本是雅士,他的住所亦十分雅致,树林种植了常青的松柏和庞夫人最爱的樱花,而今阳春三月,樱花盛放,煞是好看,我便生了几分赏樱的心思。只是我觉得在树下看着樱花只是林中一角,于是便寻了林中最高的一颗老松,想着爬到松树上俯瞰樱花林。

手脚麻利地爬到松树高高的枝杈上,远望这着一望无际的粉浪,竟着实被惊艳到。微风拂面,樱花香随风而来,间之以松香,多了份淡雅,却又不失妩媚。

待到觉得微冷想要下到树下时,才发现竟有些恐高,踌躇着不敢轻举妄动。

“姑娘在这老松上作甚?”正在犹豫时,一个温柔的男声传来。

向下望去,一袭青衫的少年身姿挺拔,站在树下担忧地看向我,眼神清澈如水,盛了身后的十里红樱。

眼神交汇的瞬间,我愣住了,仿佛很久很久以前,在某个落花如雪的时节,也曾有这样的一个人在树下看着我,问一句“姑娘在树上作甚”。

回过神来,想起庞德公说的两位学生,想来这位便是其中的一个。我毕竟是女儿家,爬高上低不说,还在树上战战兢兢不敢下去,被陌生男子看到,也难免害羞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我,我爬上树看樱花来着,现在不太敢下去了。”

少年如水的双眸里漾出一抹笑意,而后好看的眉目笑开。

他伸出双臂,朗声对我说:“你跳下来,”我迟疑了一下,他又说:“别怕!我接着你!”

不知为何,这少年天生有让人信服的能力,我看着他的眼,从松树上一跃而下,他稳稳地接住了我,抬头看他时,背后是纷飞的樱花,眼前是少年的笑颜。

他把我放下,行礼道:“在下诸葛亮,姑娘是?”

我想自己上树下不来太过丢人,于是便情急之下编了个名字说:“我叫白英,”他点了点头,我又接着说:“随师父来拜会庞德公的。”

那时我还不知这诸葛亮曾与我许下婚约,只是觉得少年潇洒却不失沉稳,比旁人更多了些静气。

于是我二人便闲聊起来,从两位先生的性情聊到近来的几场战争,又从而今的政局聊到荆襄的逸闻,少年见识广博,我二人很多观点竟不谋而合,聊得很是投缘。正聊到蒯家的二娘子出嫁时,另一位皂色衣衫的少年匆匆而来。

皂衣少年较为木讷,话很少,只是向我们微微行礼。我看向少年的脸庞,竟觉这憨态几分熟悉,倒像极了幼时的一位玩伴。忽然灵光一闪,叫出他的名字:“你是,统哥哥?”少年先是一愣,而后也想起了什么,试探地唤了一声:“英丫头?”

诸葛亮在一边惊讶道:“白英庞统你们认识啊?”庞统听见“白英”愣了愣,我冲他使了个眼色,他会意,便没有揭穿我。只是对诸葛亮说:“我记得英妹妹四五岁的时候常来庞府玩,好久不见,却不知竟是白先生高徒。”

我也模糊的想起那些年月,因为相貌的缘故,加上庞统看着并不聪明,所以常常没人同他一起玩耍,当时的我却并不觉得他不好,因为他常常帮父亲搬柴,于是我也常常跟在他身后拾着小柴火。于是我们二人渐渐熟悉,我觉得庞统对很多事情的见解往往一针见血,倒比那些瞧不起他的孩子们要聪明得多。

于是我们三人一道,在林中漫步畅谈,一直待到薄暮时分。

我们在门口候着,师父和庞先生终于聊完出门,师父赶着明日去青州,便不留下用晚饭了,我便也随着告辞。

末了,两位少年一起同我告别,庞统说有时间到我家拜会,诸葛亮却微微行礼:“姑娘如此年岁,见识竟不输男儿,与我二人畅谈当真酣畅。亮,深感佩之。若得闲时,当再同游!”我笑着点点头,二位先生看着我们离别也爽快一笑,潇洒告别。

随师父下山的时候,月色悄然笼上樱花林,回望时,尚能看到三人门口的身影。却不想当时以为一句客气的“再同游”竟来得这样迅速。

这年的六月,白楚在邀我赴会稽一见。我一身男装上路,凑巧在襄阳城内遇见了诸葛亮。

第2章 少年游

我师父白楚这人向来喜爱四处游学,说的不好听些,就是爱游山玩水,不务正业。他曾对我说过,江东山水,胜在温柔,富春繁华,舒城静雅,而他独爱会稽之清荣峻茂。而此番他邀我去会稽,也是因为他正在城外的居所小住,偶然得到了几本古书。

自我家进城,原是按母亲的意思去看望姨母,顺便给姨母带去她要的纺线,我想着恰好马家也在城中,我已两年不曾到马府拜访过,马家的两位哥哥待我向来亲厚,不如顺道拜访一下。于是从姨母处出来便到了马家。马家大哥伯常见到我倒是吃了一惊,我笑着说自己是月丫头,他这才认出我来,忙带着我到内堂。见过马叔叔和夫人,我便和几位兄长在院子里闲逛,不多时,二位兄长被马叔叔唤去交代一些事,我便踱步到后院,忽然听见一阵琴声。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