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照归路+番外(56)

作者:云中锦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就为了图个活着,在那个地位,不争就意味着死亡,而且死的不止他一个,还有他身后无数的人。为了他自己的命,也为了身后人的命,他就得去争那个位子!”

帝王业,利益大、诱惑大、危险性更大,木安可理解,她烦躁摆摆手,“算了算了,说不过你。不和你浪费口舌了,我就给你们说一下旱稻北种的方法及管理。再怎么说,这也是造福百姓的好事,只希望以后那样的时候别害了我们就行。”

什么叫害了你们?“如果宁王成事了你会怎样?”

“过我们该过的日子啊!你以为我会怎样?”

江闻煜不信,“那你就是功臣了,宁王会给很你很多奖赏,说不定还能封你个什么官——这不是很风光的事吗?”

“可如果你们会不会要我做我不愿做的事呢?”

“你什么意思?”

“没什么,不过。小江子你听我的,千万不要相信上位者的什么礼贤下士。天威不测,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皇帝们都是喜怒无常的。别说我,你自己也要小心了。”

把我当什么人了?“宁王不是那样的人。”

木安可都气笑了,这位真是宁王的超级脑残粉啊!“那是他还没有登上那个位子!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江闻煜盯着她,试探着说:“你怎么这么不看好王爷呢?你还听谁议论过他?”

“没有!”木安可否认,“今天我才是第一次听说他?也不是不看好他,而是,我所知道的帝王都是我说的那样”

“你怎么知道的?”

“看书呀,我们那把古往今来的帝王写成一本书,和他们一生的功过,以供评判。”

“这是什么书?”

“历史教科书!”

“……”不懂。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你再说一遍,说慢点!”

木安可又说了一遍,江闻煜负手而立,把这几句话默默地念了好久,木安可也不打扰他,这千古金句希望他能转述他们王爷。

“稻种最近几天就能运过来,”好半天,江闻煜才说,“我们就照你说的做了,总之,希望你不要藏私。”

“放心,既然我同意了,就会毫无保留的。”

“那就这么说定了!我也回去做个准备,告辞!”

“嗯!走吧!”

看他走了,木安可在路边大石头上坐下来,真和什么王爷皇子的牵扯上了?套路!这老掉牙的套路!就不能来点新鲜的?

暗十六一直在远远地看着,看他们说着说着打起来了,打着打着又说起来了,不禁有些好奇他们说了些什么,现在看主子走了,就带着楚眉过来。

“走了?”他问。

“姐姐。”楚眉捏着个蜻蜓也过来。

“嗯!”木安可闷闷地应了一声,“十六,你们主子……”又一想,他未必会说实话,就说,“走吧,咱们也该回去了。”说完,起身牵着楚眉的手往回走。

怎么不问了?暗十六心急,跟在她们后面,听她们一边走,楚眉一边絮絮叨叨地告状,说什么坏人打姐姐,十六不来帮忙,还不让她帮,也是个坏人,大坏人!

第七十四章 推心置腹

夏粮收,秋粮种,木安可天天泡在地头指挥着那些佃户怎么种地。

开始的时候,那些佃户根本就不听她的,尤其是几个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人,更是对她的这样那样的干涉看不惯。我们种了怎么些年的地了,到了最后还让你个黄毛丫头指挥的团团转?赶紧回去学织布绣花等着有人上门提亲去吧!有的甚至当面就和她吵起来了,说她是不是闲着没事在逗人玩?你家里有钱玩得起,我们可玩不起,到时候没收成一家人喝西北风不成?

“这样吧。”对于他们的担心木安可也理解,就说,“一季秋粮连种带收将近四个月,每十亩地我出四两银子,你们就不用担心收成了,行不行?”

光拿工钱,这是旱涝保收啊!众人在心里算了算这笔账,这才都没话说。而且工钱也够高,就是不知道她说的话做不做得了数,万一到时候没收成她赖着不给了呢?

木安可看他们不信,就说:“我可以按每月你们一两银子,现在就给!”

这样当然行,就是……“东家姑娘,这要是种坏了……”

“种坏了是我的事,要是你们还不放心咱们立个字据?”

“东家既然这么说了,我们也给东家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们也不是怕东家不给钱,是白耽误了收成我们看着也心疼!”

对于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就是他们赖以存活的根本,对于土地,他们有一种无比虔诚的膜拜!

别说三餐不保的古代,就是上一世在木安可的老家,为了种地的时候你弯曲着种多种了我一点,我踩了你家庄稼苗吵架的鸡毛蒜皮小事不在少数。

后来有承包商来他们村按每年每亩一千块钱的承包费租种土地,大多人都同意了,还是有一小部分家中有老人的不同意,他们就咬死了说:不种地了我们吃什么?花钱买?万一手头紧没钱呢?我们又找不来工作没地方挣钱。又不是城市里的人,上了岁数的还有退休工资!

——对于这种人,你不能说他迂腐,因为他们以前受过穷、挨过饿,离开了土地就失去了安全感,甚至在闲唠嗑的时候戏称承包土地的承包商是新兴起来的地主:

“咱们国家又扶植起地主了!”

“真是政策一时一变啊!”

所以设身处地,木安可就很理解当下人行事的谨慎,而且因为有了一辈子种地经验的他们也是很值得人们的尊敬的,就说:“老伯,你一番好意我明白,这三十亩地,就当是试验田了,种坏了也就几十两银子的事。可种好了,收成多了,就可以让大家伙儿跟着种,要是能让乡亲们都增加了收入,这就不比去庙里添香油钱的功德小。”

“让别人也跟着学?”那几个老汉还以为听错了,谁家的经验会随便往外说呀?

“是,只要是想学的,都可以!”

“东家是个好人!”

木安可走后,几家佃户感慨地说,虽说他们心里还是在打鼓收成的事,但对于木安可的心胸还是佩服的。小小年纪,还是个女孩子,说话办事,这么老诚,一点都不拿大!那些有钱的大户和地主,几曾和他们这么推心置腹过?

“听说小东家今年才十三,姐姐定了亲不方便出门,哥哥读书没功夫出门,再没个长辈了,就只好自己出头露面的来做事了。”

“也是个可怜人哪!”

“咱们就听东家的,叫怎么做就怎么做了。”

“这还用说吗?走了,都回去好好跟家里人合计合计,该怎么办的,也好有个章程。”

于是,三家当家的各揣着一两银子喜滋滋的都回去了。

江闻煜那边也派了俩人过来取经,木安可知道,他们的影响力比自己要强得多,就把自己所知道的倾囊而授,比如修水车,通渠沟,保证了水的供应不能或缺,又让在地头挖深沟,防止雨多水涝。再有就是施粪肥,锄杂草,时刻注意病虫害,没几天下来,人就被晒的黑漆漆的了。

木香看了心疼得不得了,这天便硬是把她拘在家里不让出去,想让她休息一下。

中午的时候,木安可让人拍了黄瓜,做了凉皮,家里人都很喜欢吃这个。据杨大郎上次回来的时候说的,这个吃食现在很受欢迎。

“可惜大米在这边太珍稀了,等到咱们地里的稻谷打下来,就可以任意吃米皮了。”木安可吃的头也不抬地说。

由于木家并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相处久了,楚阳就也跟着不讲究了:“也难怪大米贵,从南方运过来,费了多少人力物力,你要是真在这边种成了……”

木安可咽下一口凉皮,接口问道:“先生,那样的话我会不会被当成妖怪给烧了?”

“呸呸呸,瞎说什么?”木香骂道。

木安可缩了缩头。

“呸呸呸,瞎说什么?”楚眉也学着骂。

“眉儿!”罗月娘喝道。

木青干笑一声:“师妹像个小大人似的。”

楚眉表示不服:大声喊:“我已经长大了,都五岁了!”说着比出一个巴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