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明月照归路+番外(46)

作者:云中锦字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又是搞的什么名堂?大冬天的,马身上竟是大汗淋漓的,刘家平时是多爱惜马啊,今天怎么这么舍得呀?

回去的时候,刘地主说天太冷,特意安排了一辆带篷马车,装了半车的回礼,又让家里的婆子跟着,把人送走的。

对于今天发生的事,村中人议论纷纷。但议论也只是一阵子,这件事就这样很快过去了。

转眼新年在即,今年的上京城依旧热闹非凡,唐家的白糖进过上后赢得了宫中一片夸赞,人人都说用白糖做出的点心都好吃多了。

皇上高兴,传旨今后宫中所用白糖就用糖家的了!这让唐家的白糖很快就闻名上京,唐家铺子里的白糖也被人们一阵疯抢,即使要价很高也差点断货。还有唐家名下的酒楼推出的火锅和转盘桌子,很让唐家出了阵子风头,也狠赚了一笔。

除夕夜,宫中摆宴,宁王江闻煜进上的二十坛酒又引起人们一阵轰动。

这不是胭脂醉吗?是外邦进贡的,原来由于路途遥远运输不便,数量本就不多。后来又因为起了战火,更是多少年都没见过这种酒的影子了,宁王是从何得来的?

不不不,改名了,叫君莫笑!是宁王在封地上一祖传酿酒的人家高价求来的。

好好的名字要改它做什么?可当人们看了酒坛子上题的那首诗后就都没有异议了,都在想,这名字改的也不错,因为这首诗太好了。

酒好,诗好,喝好酒,品好诗,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人人摇头晃脑,面前放的酒却半天还没喝完——每人只有一杯,舍不得喝呀。

在场的都在问这首诗是何人所作,比那首什么胭脂醉强的没影儿了。这让梁家的人很不高兴,就说了些挑刺的酸话,但在一片赞美声中连个水花都没打起来。

第二天是新正初一,几位王爷公爷都涌去宁王府,却见大门紧闭,被告之宁王已经回封地了。

什么?大年初一就着急忙慌的回封地干什么,显摆他的封地离京城近呀?不是故意要躲我们的吧?几个年龄小的咬牙握拳,几个年纪大的就破口大骂。

王府守大门的也是人精,见状赶紧给大家赔笑脸,说诸位王爷公爷,实在对不起了,这君莫笑我们王爷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弄来的,已经全部进上了,真的已经没有了。不过诸位既然来了也不能让您们空跑,我们王爷还准备了另外一种酒,几位要不要尝尝?

“可不要哄我们啊。”鲁国公和晋王是武将,说实话,他们根本不爱喝这种果酒类的,男人嘛,还是喝烈酒的好。只可恨两人都是怕老婆的,家中母老虎还就都喜欢这甜腻腻的酒,已被揪着耳朵唠叨了大半晚上了。现在你敢说没有,我们要是敢说信了,回家还不得被罚跪搓衣板呀?

“王爷,公爷,二位尝尝?”门房拎出一坛酒,当街打开泥封,倒出两碗,立刻酒香四溢。

鲁国公在下风头站着,最先闻到香味,他一把抢过一碗就喝了一大口,“好酒!”大喝一声,一仰脖,把剩下的酒一饮而尽,伸碗“再倒来!”

晋王见势不妙,也赶紧把自己碗里的酒喝了一口,眼一亮,却没有像鲁国公那样的大呼小叫,也急忙把剩下的喝了,空碗也递过来,用眼神示意:倒酒!

众人一看,呼啦啦全涌过来,一下就把俩人挤到一边,纷纷抢碗倒酒。

鲁国公站在一边,看着碗里剩下的半碗酒,再看看地上洒下的湿印子,无比的惋惜。晋王把自己碗里的酒赶紧喝了,狠狠地瞪着鲁国公说:“都一大把子年纪了,遇事还是这么毛躁,自己闷声喝就行了,还非要大声喊出来。看看,他们知道都去抢了,叫你喊!叫你喊!现在还愣什么?快喝了去再问他们要啊!”

鲁国公醒悟过来,把碗里的酒一口吞下,两人组队冲过人群,钻进门房,一眼看见墙角放着的酒坛子,登时心花怒放,一人抱了两坛就往外跑。

第六十一章 春回万物苏

外面的人看见也不再抢喝了,把碗一扔,都往门房冲去,晋王眼明脚快,躲在边上,鲁国公则差点被人群挤倒。刚要张嘴骂几声,看见晋王在一边猛使眼色,往自家车那里跑,知道这位王爷心眼子比自己多,也就不再多话,也跑到自家车前上了车,一连声地吩咐赶车回去。至于家里的母老虎,不管了,大不了是多跪一会儿的事。

他们走了,剩下的人又吵开了。因为酒不够分。最后抢到酒的都高兴地走了,没抢到的不高兴,赖着不走不说,还非要进府里去搜。

门房一个劲的说好话赔不是,连说真对不住啊,我们王爷这次真就只带了这么些,先看看大家喜不喜欢,现在看您几位都爱喝,这酒就大量运过来放我们铺子里卖了。到时候给您几位每家送两坛子比这个还好的行不?

比这个还好?几人发愣,这酒就已经这么好了,还有比这个还好的?几人相互看看。

“既然这样,我们就回去了,就等着喝那更好的酒了。”年纪最小的睿王心有不甘,但又无可奈何地说。

“王爷放心,王爷放心,小的记着呢,全记着呢!”

恭恭敬敬打发走了几个什么王爷什么国公,门房赶紧关门,任谁再叫都不给开了。

离开的几位心里还在窝囊,那么好的酒只尝到了两口,抢又没抢到,只怨自己没经验,想到晋王和鲁国公,不由一阵生气:俩老东西死不要脸,我们一坛都没抢到,你们俩竟然每人抢了两坛?于是,有人提议,哥几个,要不咱们去闹那俩老家伙去?把他们抢的酒全给喝光了?

几个人一想,对啊,就这么干!弟兄们,愣着干嘛,走啊,喝酒去!

说走就走,骑马的骑马,坐车的坐车,杀气腾腾地朝两家奔去。

可惜面对俩老油条,他们能不能喝到可就真的是不好说了。

大年初二,出了嫁的姑娘回娘家,胭脂是一个人回来的。

刘地主一大早就派了车去接闺女,胭脂从车上下来,脸色苍白,比在娘家的时候瘦多了,看见自己亲娘,顾不得是大年下,抱住就是一场哭。人们这下都知道了,胭脂在婆家过得一点都不好。

又过了一段时间,又有消息流传出来,回门那天胭脂不是坐轿回来的吗?这里距城有三十里地,走半道上,胭脂就想小解,可外面都是男人,也不好意思跟自家丈夫说,想着忍忍就算了。只是三十里路凭着抬轿的两条腿能走多快?于是终于忍不住的胭脂就尿了裤子,所以才用了那种形式下的轿。后来喜子骑马是进城照着胭脂身上的衣服里里外外又买了一套,胭脂是穿着新买的衣服回去的。

这事本来办得挺及时,也挺隐秘的,可还是给胭脂的婆婆知道了,就嚷嚷了出来。胭脂的男人本来就不喜欢胭脂,嫌胭脂出身农户,没见过世面。这件事被嚷出来后更嫌她丢人,就和胭脂分了房,天天和自己的贴身大丫鬟腻一块。

现在那丫鬟已有了身孕,成了家里的红人,在她面前耀武扬威的。她处处都得忍让不说,还被婆婆骂是个无用的货,连自家男人的心都拢不住,被婆婆天天叫到房里教规矩,说白了就是受磋磨。

胭脂的遭遇,给村里无比羡慕她的未出阁的姑娘们当头浇了一盆凉水。门不当户不对,高攀来的结果,就是被人踩进泥里。

回去的时候,胭脂的眼还是肿着的,她娘劝她:“谁家媳妇不是这么熬出来的?日子久了,你婆婆和姑爷知道你的好了,也就会待你好的。那个小贱人得意就先让她得意两天,谁能保证她能生个什么货呢?咱们先忍着,先把男人的心拢过来,生个儿子是正理!”

看胭脂又想落泪,赶紧又说:“你可千万别再哭了,回头让你婆婆看见不更要找你的茬?你不是说她想要你的那副镯子吗?给她!”

“给她?”胭脂惊愕地问。

“对!给她,”她娘咬牙说道,“我就不信,这副金镯子砸不晕那老东西!让她小看咱们,听娘的,没错!”

“嗯!”胭脂犹豫着应下,被她娘送上了车走了。

从那以后,胭脂就很少再回娘家,人们谈论她的话题也逐渐的减少,不久之后又有新的话题出现——刘地主给粉儿定了一门亲,对方是一个读书人,还是个童生。因家中贫寒,无钱再读下去,刘地主愿出钱供着,条件是得娶了自己的闺女。那穷书生是瞌睡遇着枕头,岂有不答应之理,两下各取所需,于是,这门亲事一说就成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