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攻略之男神别跑/快穿攻略:花样男神求推倒(1340)

作者:蓝桥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资助不如互助。

舒安歌在云城时,就想好如何安置那些遭到家族或者丈夫遗弃的可怜人。

开办善幼堂,不仅能照顾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还能让中老年女性有事可做。

“谢谢梅小姐,温娘一定能做好的。”

程文娘是个心地柔软善良的人,对于孤儿有一种特别的怜弱之情。

第1931章 民国之要命的白月光30

梅氏育幼堂在鞭炮喧天中正式成立,开门刚一天,门口就多了几个包着简陋襁褓的婴儿。

程文娘连同一个保嬷嬷,将地上孩子抱起,看着黑黑瘦瘦小小的婴儿,心疼的直落泪。

被抛弃的基本都是女婴,偶尔有一个男婴,多数也是因为残疾。

这个年代就是这样,女人的命贱,很多女婴刚出生就被溺死,或者因病夭亡。

侥幸长大五六岁,还没灶台高,就等照顾弟弟妹妹,在家老黄牛似的干活。

穷人家的孩子,要是没找到合适能给一笔彩礼的人家,会在家干活拖成老姑娘。

就算嫁了人,也没上保险栓,又是新一轮历险。

遇到始乱终弃的渣男,容易在熬成黄脸婆时带着孩子被赶出门。遇上稍微讲些情意的,生孩子又是一个大坎儿。

穷人家的女儿辛苦,富人家的女儿,也不见得十全十美,妻妾子女争风吃醋,可是能闹出人命的。

太苦的年代,抱有同情心的人也难救济别人。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能传宗接代的男丁,也不见得多金贵。

穷人总想着多生儿子,多生一个长大后就多个劳动力,被抓壮丁,也不至于膝下一个孩子都没有。

愚昧又荒唐的年代,原本该充满热忱和闯劲的民族,被深深的悲哀覆盖。

梅氏育幼堂开创半个月后,在鹤城赫赫有名。别的育幼堂,收孩子时要求很高,给的不过是一碗稀饭。

鲜少能有育幼堂,教所有适龄孤儿念书的。

就连洋人开办的育幼堂,也就教一些聪明伶俐的孩子,学学唱圣经,认识一些粗浅的字而已。

梅氏育幼堂不仅教孩子识字,还培养那些十几岁的流浪乞儿学手艺,到工厂做工。

很多养不起孩子的人家,特地从十里八乡赶过来,就为了将孩子丢到育幼堂门口。

有的孩子,甚至已经六七岁了。

他们打得算盘很好,将记事的孩子丢过来,等到育幼堂将孩子养大,教识字念书懂一门手艺后,再认回去。

育幼堂的管事刘德金对此很是愤慨:“东家,那些人太狡猾了,有几个送孩子来的,我都亲眼看到他们家人在一旁躲着了。”

“是啊,我也看到了,别说乡下的了。就连同一个街道大院里,都有人偷偷将孩子送来。那些孩子明明有父母,家里也不缺一口吃到底。”

梅氏育幼堂几个帮工的都义愤填膺,东家要做好事,这么多人来占便宜,他们心里实在不痛快。

在开办育幼堂时,舒安歌就考虑过这个问题。

她提供的条件,在这个年代看来实在太优越,对于许多贫困乃至孩子多的小康家庭来说,都十分具有吸引力。

要知道这个年代,想念书或者学手艺,都是一件大难事。

学手艺要到处托关系,给师傅当学徒,白干好几年活,才能学到一点东西。

有刁钻的师傅,不仅让徒弟洗衣服干家务跑腿,在教东西时藏着掖着,只教些最基础的。

穷人家的孩子想读书,除了天赋异禀的,简直难如登天。

“情况我都知道了,你们查一下,能找到人家的就将孩子送回去。要是对方执意不愿接回孩子,就让他们签一张与孩子脱离亲缘关系的字据。”

打蛇要打七寸,舒安歌不介意多照顾几个孩子,但不想让一些爱钻营占小便宜的人,从中得到太多好处。

一份脱离亲缘关系契约书,足以让那一些一心占小便宜的人忌惮。

舒安歌还有一层顾虑,这年代宗法礼教很严重,孝道帽子能压死人。

她怕自己将一众孤儿孤女养大,最后沦为他们亲人赚钱谋利的工具。

人心都是偏的,在外面长大的孩子,哪儿能跟在眼前长大的孩子相比。

舒安歌希望这些孩子,即使没有父母庇护,也能在爱与呵护中健康成长,懂得自尊自爱自强,拥有足够的自由。

东家的建议,让刘德金眼睛唰的亮起。这人跟人就是不一样,小东家今年才十五岁,人就这么聪明伶俐,比他这个活了半辈子的还通透。

他竖起大拇指,由衷夸道:“高,东家就是高!那些人要是愿意签了亲缘关系脱离书,以后孩子就是咱们梅氏育幼堂的了,要是不愿意签,就必须将孩子领回去。”

“那要是有人胡搅蛮缠闹事怎么办?”

张小福年纪小,圆头圆脑眼睛也圆溜溜的像棋子,很担心那些人家闹事。

他好不容易在梅氏育幼堂谋了份差事,每天大白馒头管饱,隔一天还能吃次肉,这可是以前他做梦都不敢想的日子。

要是被人搅和了,张小福不知道该去哪儿找这样的好差事。

育幼堂主管在东家的示意下,对他们管束并不严格,每天晚上都让他们跟着请来的先生认一些简单的字。

张小福很喜欢梅氏育幼堂,想一辈子待在这里。

这个问题也是大伙关心的,一时间所有人都眼巴巴的望着舒安歌,她笑了笑:“这个问题别担心,明天我就雇佣几个护院过来,每天在育幼堂内外站岗。”

梅氏育幼堂规模壮大的太快,知道舒安歌背景的,或许会忌惮些。

那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小流氓和游民,没那么多顾虑,可能会到梅氏育幼堂捞些好处。

“东家想的真周到,是我们多虑了。”

刘德金意气风发,郑重承诺:“东家,您放心,我刘德金就是拼着这把老骨头,也要将育幼堂妥妥当当的办下去。”

程文娘得知舒安歌来了,哄睡怀中女婴后,急匆匆的赶了过来。

她换了身打扮,穿着梅氏育幼堂统一发的制服,腰上还系着围裙,人看着精神了许多。

孩子是女人的命根子,可儿在梅氏育幼堂得到了妥善照顾,她心里高兴干活就更卖力了。

之前在铺子里替人浆洗衣服时,程文娘很感激梅家少爷小姐给她一条活路。

衣食无忧后,程文娘最牵挂的就是可儿。可儿年纪还小,她要为她的未来做打算。

这个世道女人苦,没有家族撑腰的女孩子更苦。

李炳为了新夫人,可以将她和可儿当众赶出去,又怎会怜惜可儿。

第1932章 民国之要命的白月光31

程文娘不舍得让可儿长大后做丫头,一辈子拿捏在别人手里。

她想给可儿攒笔嫁妆,等她长大后,给她找个忠厚良善人。哪怕目不识丁,也比找一个黑心黑肺的读书人强。

世上又有哪个做母亲的,不想让女儿有个好前程。

没宗族依靠的母女,就像浮萍一样。程文娘希望她肚子里怀的是儿子,这样长大以后能为可儿撑腰。

但老二还在肚子里,万一又是一个女儿,程文娘就多了份牵挂。

现在好了,程文娘在梅氏育幼堂工作,可儿也能有念书学手艺的地方。等肚子里这个小的爬出来,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程文娘对梅小姐有着充足的信任,她相信可儿会好好念书学手艺,不像她这样窝窝囊囊过一生。

“东家,咱们育幼堂月龄小的婴儿越来越多,几个奶妈的奶水不太够,单吃米糊又不够营养。”

程文娘跟着大家一起改口叫东家,面上照例有几分羞赧。

这个问题,舒安歌倒还真没想到,她最近又要忙着到学堂念书,还要跟抽空跟云城那边交流武器制造的事。

同时梅氏育幼堂刚开张,也有许多琐碎事要她做主。

婴儿多了,奶妈自然不够,舒安歌经历这么多位面,生儿育女的次数不多,所以忽略了此事。

她略想片刻,点头应道:“这事不用急,随后我就让人牵一些正下奶的母羊过来。一岁多的孩子,除了喝奶外,可以添加一些辅食。”

按理说牛奶比羊奶更何时,但这个年代国内还没推广大规模牛奶养殖。

想要靠牛奶养孩子,纯粹是异想天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