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十三岁(170)

作者:大梦三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若是想见他们,等这件事的风头过去了,林家脱离危险了,我再与你一同前去拜访岳父岳母。”薄世清道。

“嗯。”林致点头,“薄郎。”

林致的一声“薄郎”让薄世清满心欢喜,握住她的手情难自抑,夜未升起,人便梦了。

-

回宫路上满大街的流民乞丐,俞疏桐掀开马车帘子望着外面问车夫:“什么时候来的这些人?”

“早些日子就来了,其他地方还有呢,城外头的更多,听说是北海的难民来了,乌泱泱的都在城外聚着,城门处早就戒严了。”车夫回道。

朝堂上也有人为这些难民发愁。

北海难民迟迟上了京城,聚在京城外始终是个不确定的威胁,陆家借着林家被查的事,上书道:“林乐任人唯亲,致使北海受灾严重,如今难民上京,陛下须得重惩林乐以安民心,否则民怨难平,京城危矣!”

陆文道说的不无道理,可现在案子未能查清,难民之事又迫在眉睫,皇帝便道:

“陆将军既然关心难民,那便请陆将军带领自己的护城卫去安置难民,银子就从国库里拨。难民量大,陆将军一人也忙不过来,不如便将护城卫分为三队,一队自己带着,一队交给秋风,一队交给朕的五皇子宿儿,你们三人轮流,务必善待难民。”

皇帝趁着难民之事惦记着陆家的兵权,陆文道不甘心,便道:“陛下膝下还有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年幼,恐降伏不了众多兵将,不若换成二皇子或是三皇子。”

以陆文道的意思,自然是二皇子更好,况且他提出三皇子为另一选择便是想让皇帝选二皇子。

三皇子的外戚林家正陷在北海的案子里无法脱身,皇帝自然不会在这个时候把兵权分到他手上,给他逼宫造反的机会,这样一来就只能给二皇子了。

二皇子的母妃姓陆,即便与他关系不好,可总归是一家人,比外人要强上许多。

兵权分给二皇子他也少了些不甘。

可皇帝不会让他如愿,径直道:“倾云今日在城外布施,朕都听说了,她是涉微的正妃,自然也是二皇子的人,她做的好事归咎起来还是涉微的功劳。涉微已经如此破费了,朕不能让他再劳累了,此事就交由秋风与宿儿吧。退朝!”

皇帝一言落下,陆家的兵权分出去三分之二,陆文道脸色难看可又不得不听命行事。

不久三皇子听闻藉秋风与楚宿带兵前往城外安置难民,便也自请去安排难民的一应事务,皇帝见他积极就应了。

如此一来只剩下二皇子楚涉微无事可做。

婉妃换了身宫装前往景兰宫拜访乔昭容,问说:“陛下今日可好,本宫听说难民之事让陛下发愁。涉微想为陛下解忧,乔昭容觉着此事可行吗?”

“婉妃娘娘何必问我。”乔蕖道,“倾云郡主已代二皇子做了善事,多的便无需二皇子再做了。陛下也是体谅二皇子自掏腰包为难民做好事,这才没有另给他分配差事,婉妃娘娘该高兴才是。”

婉妃暗地咬碎一口银牙,面上却还要装着笑说:“你说的也是。”

其他皇子都有差事,偏她的涉微被晾着什么也不用做,现在还让她高兴,任谁都高兴不起来!

但乔昭容都这么说了,她也无需再去试探皇帝,回头大不了让倾云再去城外布施,自掏腰包便自掏腰包,他们还不缺这个银子!

-

难民上京时日不少了,楚子非待在城外望着难民发愁。

城墙脚下,随处可见都是冻死饿死的难民,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即便每日都发放粮食与棉衣,可数量有限,难民又不断上京,总有人要冻着饿着。

楚子非时常把自己的那份粥饼递给难民,自己饿上一两顿,让难民温饱一次。

发粥饼的士兵在棚子下勤恳熬粥摊饼,然后发给难民。不管哪个棚子,排在外头的难民都拐了好几个弯,还有的知道今天可能排不上了,索性不排了,撑着没人注意偷摸钻到棚子里偷摸一块饼,抓一把粥,士兵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都是难民谁都艰苦,又何必计较那点东西呢。

藉秋风与楚宿也都轮流在城外巡视,避免难民成群闹事。

几天下来难民还算乖觉,除了少数会闹事抢东西,还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倒是抱怨不少。

“我听说咱们那儿闹水灾都是因为京城里头那个安王爷纵容下属贪污,他把咱们修堤坝的银子贪污了,堤坝才像豆腐渣一般,那么不经事!”难民中出现了这么一道声音。

楚子非眉一皱,望过去见是几个难民聚在一堆说闲话,手里还捧着热饼热粥像是刚从棚子那边过来。

“听说了!还不都是那个安王爷!他们在京城里头锦衣玉食,缺那点银子吗?他贪污走了修堤坝的银子,让咱们无家可归,好容易上了京城还被挡在城门外,像是牲畜一样!”

楚子非给随从打了个手势,说道:“过去让他们别说了。”

随从领命过去说了几句,那些人悻悻闭上嘴,不再讨论。

没过多久,楚子非耳朵里又传进来类似的话,阻止也阻止不了,说这些话的人越来越多,对安王的埋怨也越来越狠毒,甚至是在诅咒。

楚子非便将此事告诉了藉秋风,让他多注意着些,毕竟这是有关他父亲的事,一旦难民出事,对安王的怨恨也会高涨,到时候不管真正需要负责的人是谁,必须出来承担责任的就成了安王了。

第160章

难民上京,皇后自然也听闻了,便叫俞疏桐等三位女官去各宫筹些银两布匹棉衣,换成棉布棉花逢成棉衣送去城外,供难民过冬。

俞疏桐带着棉衣到了城外,见城外横着许多刚死的难民,心中哀切,将棉衣交给三皇子还有藉秋风等人,让他们尽快发下去。

眼见着到了年关,难民无处可去,便只能待在城外临时搭的帐篷里裹着一层布过活,听说有棉衣发放,全都涌到发棉衣的士兵前,眼巴巴望着棉衣,等着发到自己手里。

“今日难民情况如何了?”俞疏桐随口问了一句。

楚子非回道:“恐怕不大好了,要早日做防备。”

话音未落,一块石头似的东西砸下来,他愣了愣,低头看去,却是一块冰。还未抬头,接二连三落下类似的冰块。

“三殿下,下冰雹了!”俞疏桐领着楚子非进了发粥的棚子,外头难民见下雹子了即刻便找地方躲,往树下躲的,往帐篷里躲的,场面一时慌乱,不时便有难民被踩伤,哀嚎四起。

楚子非站在棚子下瞧着难民苦痛,心中不忍,便要出去。

俞疏桐拉住他道:“三殿下玉体尊贵,便在这里头待着我去看看。”

“不必,我去便可。”楚子非甩开她的手去外头搀扶摔倒的难民,雹子接连不断砸下来,砸的人身上发疼,他却似毫无感觉一般,一个接一个扶起难民,往近处的树下而去。

冬天树叶凋零,可还有些树枝遮蔽,聊胜于无,难民躲在下面总好过直接被砸死。

好运些的躲进了帐篷里,可帐篷是临时搭建的,是供难民夜里睡觉的,并未考虑过下雹子之后能否经得住打砸。

雹子下来了,白滚滚搭在帐篷面上,别说是十来个同时砸下,就是两三个砸下来,帐篷也支撑不住。

帐篷一个接一个塌下去,躲在里头的难民承受着冷硬的雹子,惨叫声时起。

有些难民见什么地方都躲不下了,就想闯进城里,哪怕是躲在城门下也好过站在空茫茫的地上被砸死。

城门守卫见难民的势头不对,便请示长官,关闭城门。难民眼睁睁望着城门对他们关闭,走投无路之下,“噗通”跪到了城门前,哀求声不断。

没有遮挡,再加上难民身子本就弱,有人被砸到头上,直接就死过去了。

城门守卫也都是人,这等惨状他们不忍,但上头有令,他们也不能放这些难民进去。

楚子非满心无力,难民跪到城门前毫无用处,他对此也束手无策。

“三殿下,您先进来。”俞疏桐好说歹说把楚子非拉回棚子下,劝说道,“三殿下,这些难民能多活这些时日已属不易,您也不必自责内疚。”

“可他们本不该死!”楚子非扔下这句话冲到城门前,喊道:“开城门!”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