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点头:“是也。”
司马道生双眼放光,他兴奋起来:“若是其他世家知晓这个消息,必定会争抢着先购买运河沿线的田地!”
王献之起身走到地图面前:“这条线路,是我新更改的。待回到建康,我会亲自告知陛下。”
司马道生拍着王献之的肩头说道:“那本世子先去购置一些田产!”
“好。”王献之笑着回应司马道生。
司马道生欢喜的离开后,王献之笑意收敛,他坐下来,将写好的信收好,交给阿陌:“即刻派人送回京城。送入宫中。”
“遵命。”阿陌点头,拿着信转身离开。
王献之提笔继续写信。写完信,王献之将墨迹吹干,他拿着信笺起身走出屋子。
站在屋檐下,王献之开口言道:“诸君听令。”
上百名死士立马出现,有序的站在院子里,朝王献之跪下。
王献之出声言道:“请诸君即刻出发,前往义阳。将此书送到巾帼将军手中,听从巾帼将军调遣。”
“遵命!”上百名死士声音沉沉的回应王献之。
阿陌跑回院子的时候,发现院子静悄悄的,空无一人,他慌了,赶紧跑进屋里。
见王献之平安无事,阿陌松了口气。阿陌告诉王献之:“七郎,小奴回来时发现院中的死士不见人影……”
王献之回答阿陌:“我将这些人调走了。”
闻言,阿陌慌了:“七郎岂能将这些人调走!将这些死士调走,何人来保护七郎?”
王献之笑着说道:“明日便启程离开辽西,何必担忧?”
阿陌还是不放心,他问道:“不如小奴去问世子借些人手保护七郎?”
王献之摇头:“不必如此。你若现在去寻世子借人,其他人必会猜到我这里没有人手保护。想杀我的人,自然会抓住这个机会。还是莫要惊动他人。明日一早,便离开辽西。”
阿陌听了,觉得有道理。将屋门关上,阿陌对王献之说道:“时候不早了,七郎该歇息了。”
王献之点头,他早就困了。
次日,得知王献之离开辽西,当地世家纷纷派人相送。
临走前,王献之告诉司马道生:“一月后,世子便可回京。”
司马道生冲王献之挥手:“本世子不急着回去!王七郎,你先回去!”
王献之在渤海郡这里停歇了两日,期间写了一封信给会稽王,让人捎信回会稽。便启程前往京城。
会稽王这两年少理政务,得知刘惔、王濛、蔡谟等人纷纷做了投资,赚了不少钱。会稽王便生了心思,选了好几个项目投资起来。打算把以前被坑出去的钱,都赚回来!
“殿下,收到一封急书。”
会稽王正在看账,仆人拿着信笺匆忙跑进来。
会稽王转头看向仆人,伸出手,将信笺接过来,拆开信笺浏览内容。
看完信,会稽王面色莫测。他冷哼一声,低声骂道:“王七这小子!”
王献之写信告诉会稽王,司马道生自掏腰包,出了二十万石粮食,救济燕国百姓。这笔账,若是朝廷不买单,那司马道生只能吃哑巴亏了。
一想到自己的傻儿子又被王七这小子坑了,会稽王的脸色越发铁青。
会稽王立马写了一封信,将王献之做的坏事,告诉王羲之。强烈要求王羲之管管这小子!
写完信,会稽王吩咐仆人准备行礼,出发前往京城。
司马道生出了这么多粮食,这笔账,会稽王自然得帮儿子讨回来。
会稽王比王献之早几日赶到建康。
得知会稽王如今,武陵王诧异。武陵王特地登门询问会稽王来京城做什么。
会稽王没好气地说道:“还不是王七那小子!本王的世子本来就不聪慧。王七让本王的世子出了这么多粮。这笔账,本王定要讨回来!”
武陵王点头,原来是为了这件事来的。他告诉会稽王:“此事,小王多次在朝堂上提过,希望朝廷将粮补偿给道生。奈何诸位公卿不答应!”
说到这里,武陵王叹了口气。
会稽王冷笑着说道:“明日上朝,本王亲自要这笔账!”
一个个的,都觉得司马道生好坑。都跑来欺负他儿子。明日,看他如何教训那些世家!
这几年,会稽王与司马道生的父子关系虽然谈不上好,但是也没有往糟糕的方向发展。两人的父子关系不冷不热。会稽王虽然不喜欢这个儿子,但是决不允许别人欺负他的世子!
作者有话要说:会稽王:王七,莫要再坑我儿了!
第217章 发财之道
看到会稽王上朝, 诸位公卿惊讶。众人心想,莫非会稽王此番入京是为了秦国求和一事?
谁知, 会稽王一开口,便是问朝廷要粮食。
“车骑将军替朝廷出粮二十万石,救济燕国当地百姓。如今燕地收复,乃我晋国疆土,燕国百姓, 亦是晋国子民。车骑将军出粮救燕国百姓,便是救晋国子民。此举,本来由朝廷出手解决。车骑将军大义, 率先出粮救济百姓。朝廷应当将二十万石粮补偿给车骑将军!”
会稽王这番话说得铿锵有力。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 原来会稽王入京,是替儿子讨粮食来的!
有人开口说:“太仓余粮不足二十万石,若是将太仓之粮拿出来补偿给车骑将军, 太仓空虚,晋国危矣!”
会稽王转头看向那人,一看是庾明, 他眯着眼睛,冷声说道:“可按揭补偿。每月补偿一千石粮给车骑将军!”
自从名士山那边的住宅炒热之后, 便流行起按揭还款的方式。
庾明语塞, 他改口说道:“如此一来,朝廷有何颜面?”
会稽王怼道:“让臣子出粮,不补偿。朝廷就有颜面了?若是他日国难当头,诸位公卿迫于形势, 将私粮拿出来救灾。风头过头,朝廷毫无补偿,诸位公卿是何感受?”
众人肯定不爽啊!
于是,没人再反驳会稽王。
会稽王帮司马道生讨账很顺利。
接下来,谈论到秦国求和这件事。各大世家开始撕逼起来。
会稽王坐在位置上,没有参与本次讨论。
小皇帝静静看着百官撕逼。
琅琊王氏这边,只要其他世家赞同求和,琅琊王氏就持反对态度。其他世家反对求和,琅琊王氏就改口风,变成赞同求和。王彪之的意思是拖着,拖到王献之回京,再商议这件事。
各大世家觉得琅琊王氏有病,一副想搞事情的模样。
下朝后,有几大世家憋不住,跑去乌衣巷询问王彪之究竟是什么意思。
王彪之搪塞完众人,询问阿二:“七郎如今到何处?”
阿二告诉王彪之:“已经到广陵郡。”
王彪之颔首,广陵郡离建康不远,两三日便能回到京城。
王献之赶回到京城那一日,正好碰到会稽王离京。
见到挂着琅琊王氏族徽的马车,会稽王叫住对方。
琅琊王氏当中,唯有王羲之一家养有马。王徽之带着周玥跑去交趾那边游玩,不可能会出现在京城。所以,这马车上坐的人,必定是王七这小子!
逮到王献之,会稽王决定要好好说他一顿!
“七郎,是会稽王。会稽王拦下马车。”阿陌告诉王献之。
王献之若有所思,他从车上下来。
会稽王让仆人拉开草帘,面无表情地望着从对面走来的人。
难怪谢安说,王献之若是长成,容色必定在他之上。
会稽王静看王献之缓缓走来。突然发现,他好像有两三年没见到王献之了。这小子变化真大!都长成了少年模样!
王献之走到会稽王的牛车前面,淡笑着行礼:“殿下。”
会稽王回神,他开口言道:“许久未见,王七郎长大矣。”
王献之笑着言道:“献之尚小。”
“小?呵呵。王七郎真是会说笑。”会稽王皮笑肉不笑的笑了一下,他问王献之:“本王的世子何时归来?”
司马道生亲自送粮到燕国这件事,会稽王在王献之写给他信里才得知。自从几年前父子吵架后,司马道生不爱搭理会稽王,做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会稽王。会稽王碍于面子,拉不下脸关怀司马道生,直接开口询问司马道生行踪。只能从司马郁的口中,了解司马道生最近干的事情。
上回司马道生离开会稽时,告诉司马郁他跑去青州开采石油。会稽王知晓后,并没有放在心上。只要司马道生别跑去边境危险之地,会稽王就不会开口管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