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一下子就如山倒般。
瞧着孙婶哭得肝肠寸断,大夫实在是于心不忍。
他告诉孙婶,虽然很难,但该是可以勉强救下娃娃的一条命来。
大夫也很明确的告诉孙婶,就算这回能救回娃娃的一条命来。
但后续要花的银两很多。
孙婶说不要紧的,她可以去筹钱。
她一定可以筹来钱的。
大夫瞧着她可怜,答应了。
孙婶找到亲戚们,朝着他们一个个叩头。
只求他们能借给她一点救命钱。
可是先前那些个说但凡孩子得的是要命的病的话,他们定然借钱的亲戚们变了说法。
大伙儿说——
不是不借给你,只是那大夫也说了,这后边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
那大夫有没有坑骗你啊,会不会给了钱也治不好啊?
大夫说后边花钱养着,那能养到什么时候啊?
别到时候养个几年,孩子又没了,那可真是人财两失啊!
又有人说:
哎,孙家弟妹,不是咱说你,当初大伙儿可都劝过你这孩子不能要,不能要。
你说说,要是当初没要这孩子,哪能有现在这等麻烦事!
……
那一日,孙婶赔了许多笑脸,担了许多责备。
总共借了不过二十文钱。
二十文钱,连大夫治病的零头都不够。
她去找大夫,大夫瞧着她手里的二十文钱,倒没说什么。
大夫苦笑,早就知道会是这样。
孙婶又要跪下,那大夫却朝着她说。
罢了罢了,为医者,哪里能见死不救。
孩子的命已经捡回来了。
不过啊,这后边要好好养着,不然今日捡回了命,来日却是无法保障的。
大夫说,可以按时给孙婶药材,但只吃药,是不够的,还得要养着。
这娃娃身子这般不好,还得要时时看着才行。
大夫叮嘱:“若是有什么不对劲的,可千万要记得来找我,若是没钱,可以赊账的。”
孙婶感恩戴德。
她说她会想办法挣钱,她说来日一定要报答大夫的大恩大德。
大夫摆手笑了:“等这娃娃长大了,你让他跟我学医就好,这娃娃可聪明着呢!”
孙婶连连点头,说一定一定!
将娃娃带回家后,她谨遵大夫的话,只求给娃娃好生照顾。
可,没钱,再怎么照顾也只是徒劳。
吃不饱,穿不暖。
孩子的身体一日比一日差。
第581章 不想拖累
“那时我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了。”
孙婶苦笑一声:
“大夫虽然好心,但我总不能一直赖着人家的好心。”
“开药房也得要花钱啊。”
“若是人人都像我这样,那药房迟早开不下去的。”
一方面为了报答大夫的恩情。
一方面,也为了好好调养小人儿的身子。
孙婶想去镇上找活儿做。
镇上的铺子很多,以前赶场的时候,孙婶经常听见有些东家要招人。
她也曾见过有妇人带着娃娃做活儿的。
孙婶期盼着自己也能带着她的小人儿在镇上找到一门活路。
可是,招人的东家是多。
但当东家瞧见她那般瘦削,还带着一个脸色苍白的娃娃时,不由分说的便拒绝了她。
东家门拒绝的说辞各异。
但孙婶知道,不管是明说还是暗讽的。
那些东家无外乎要说的就是——
他们要找的是能做事儿的伙计,不是给自己找晦气的。
说到这,孙婶脸上的苦涩越浓。
她浅浅的叹息一声:
“其实我自己也知道,那时候的我脸色和那些行将木就的临死之人也差不多。”
“那些东家认为我和孩子都快死了,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若我是东家,肯定也不愿意招自个儿的。”
虽然被拒绝了很多回,但孙婶没有放弃。
天无绝人之路。
她遇到了后来做事儿的那家食肆的东家。
东家听闻她的事情后,让她尽管来食肆做活儿。
孙婶才在食肆做了几天,东家瞧着她手脚利落,二话没说,直接提前预支了工钱给她。
可是,即便得了工钱。
即便日日都将娃娃带在身边。
小人儿还是出事了。
这一次,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急、都险。
大夫给小人儿治了许久,却始终不见好。
大夫很是愧疚的告诉孙婶,要不换个大夫吧。
他知道有个大夫,治疗厥脱很有效果。
大夫说若是贸贸然前去求医,那位大夫怕不会理会。
因为那大夫很有名气,平日里治的都是些达官贵人。
所以,他写了封引荐信。
信里头,大夫仔细说了小人儿的病症,以及朝着那位大夫承诺,若是孙婶的银钱不够,他可以帮忙填补。
东家听闻,也给了她足足十两银子,让她放心去找那位大夫。
去看大夫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虽然之前那位大夫已经在心里头将小人儿的情况说得很清楚了。
但是,很有名气的大夫还是重新给小人儿诊了脉,又朝着孙婶问了许多小人儿的情况。
大夫身旁的小厮笑说:
“就你之前看的那位大夫,连给我家先生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我家先生才不会相信她的诊断!”
心里虽然不安逸那小厮如此看不起给自家小人儿看过病的大夫。
但孙婶无法。
眼前这位有名气的大夫,是她唯一的指望。
她不能反驳,更不能得罪。
她卑微的赔着笑,有问必答,生怕自己少说了一星半点,延误了自家小人儿的治疗。
大夫很快给小人儿开了药,还提出让小人儿住在医馆里。
大夫对孙婶说,他最擅长治厥脱症。
就小人儿那样的,小菜一碟。
他让孙婶不必担心。
孙婶感激涕零。
满心疲惫的她,在长久的暗无天日里,总算是看到了一束光芒。
怀揣着满满希望的孙婶,不会想到。
她和小人儿在医馆里仅仅住了一天,东家给的十两银子已经用完。
银子用完了过后,医馆的人对他们母子二人的态度一落千丈。
哪怕孙婶朝着他们保证说,她马上去筹钱。
医馆里的那些人只是含糊地朝她说,拿了钱再讲吧。
娃娃就先住在医馆里,如此一来,孙婶也好安心去筹钱。
孙婶以为那医馆的大夫和早前的大夫一般,是为了照看小人儿才这样说。
她丝毫不加怀疑,越发的感激。
这回筹钱筹得很容易。
大夫和东家都借了钱给她,足足一百两银子。
满怀希望的孙婶怎么也没料到。
当她拿着钱,去到医馆看到的会是小人儿被扔在医馆院子里受着烈烈寒风的情景。
那时已是凛冬。
哪怕是身强体魄的男人站在风里都熬不住许久。
可她的小人儿却是在她离开之后,就被扔在了寒风之中。
孙婶质问为何要这般,小厮们对于自己所做之事毫无愧意。
他们铁青着脸说,医馆里人满为患。
小人儿的病已经控制的差不多了。
放院里一时半会儿也死不了。
他们怒骂孙婶瞎叫唤什么,到底还想不想给小人儿治病了。
若是不想,赶紧带着孩子滚。
心有所悸的孙婶无法。
有求于人的她,只能将愤懑悉数吞下。
小厮们见着她不再质问,才冷言冷语的问她,是否筹到了钱。
孙婶忙拿出钱来。
小厮们这才面不改色的将小人儿重新带回了医馆。
可是,来不及了。
身子骨本就不好的小人儿,哪里经得起那般折腾。
那位有名气的大夫只粗略看了小人儿一眼,便摇头说准备后事吧。
这话对于孙婶而言,无异于天塌了。
她大哭大闹,她要医馆的人给她一个说法。
分明,她离开的时候,小人儿的情况已经稳住了。
可是,没有人给她说法。
小厮们很不耐烦的将一百两银子扔到她的手里,怒喝:
“我家大夫都不收你银子了,你怎么还好意思瞎闹腾!”
“信不信我们去报官!”
孙婶不服,她想着报官就报官,正好她也想要报官给寻个公道。
可是,当那些个小厮听得她也要报官时,忽然轻轻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