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娇娘(45)

作者:一一年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沈华知道他是去买早饭吃,住了快一个月了,她就没见他在家里开过火,真是官二代,爹是下台了,钱还在兜里。

春溪远远的就看见夏凉川点头,等沈华过来,她已经把锄头拿在手,背好了背篓,“走!挖冬笋去。”

两个人兴致满满的上山,面对满山的竹子大眼对小眼,笋在哪?沈华是听说过有母竹,母竹下面才会生笋。

可母竹长啥样啊?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忘了说,防盗章节是我的完结文《修仙之黑衣》【一孕傻永远系列】

最近有小伙伴说前面章节人物太多,人名相近有些乱,我打算去修一下,所以,如果下午出现已更新的字样,那是我在修文哦~~~~不出意外,我每天早上11点前更新,有事我也会在评论区请假的~~~~么么哒

第40章

她以为春溪知道, 可春溪的法子居然是地雷式扫荡,东挖一下西挖一下,力气是耗费了不少, 但一个笋都没找到。

沈华扶额, 她真是越活越回去了, 居然以为一个八岁的孩子会有挖冬笋的经验, 主要是古代孩子平日里表现的太能干,她已经不以常规年龄来看待古代小孩。

春溪也很苦恼, 三叔带她上山,都是一挖一窝笋,咋轮到她就一个没挖着呢?

她嘴里嘟嘟囔囔的,沈华听在耳朵里,倒是有了些判断, “大姐,三叔是咋挖的?”

春溪回忆着, “三叔就是这走走那走走,然后一挖就挖着了呀……”

地下有笋,踩在脚上可能会有感觉,沈华试着到处踩了踩后, 叹了口气, 山上的地原本就是高低不平,她真的分辨不出哪里是有笋的。

总不能空手回去,沈华看着落的满地的枯竹叶,摸了摸鼻子, 还有一个笨办法, “大姐,这样挖不成, 我们没那么多力气。你看这样行不行,我们找裂开的地,入春了,冬笋要出头,地下的找不到,我们就找那快出头的。”

春溪眼睛一亮,小妹就是聪明,但是当她看到厚厚的枯叶时,小脸儿又苦了。她撇拉了一下嘴,把锄头交给沈华,豪情万丈的说:“花儿,你用锄头,我用手,我就不信我今天找不到笋儿。”

沈华的法子虽然费事,却有收获,春溪是把手伸到枯叶下面沿着地面一寸一寸摸索,有一块地面微微拱起,扒开树叶一看,地面裂了一个小细口子。

“花儿,来看,这下面会不会有笋?”

沈华用脚在上面和周围试了试,找感觉,如果下面真的有笋,那么多试几次,她也能找到规律,凭着脚下的感觉来找冬笋了。

“别踩了,挖开看看。”

春溪搓了搓手,眼睛晶晶亮,她直觉告诉她这下面肯定有!她还不敢直接把锄头锄拱起的地方,而是沿着裂缝一锄头下去,翻开土,两人伸头瞧了瞧,没有。

春溪抿起嘴,用力再一锄头,明显的感觉锄到东西了,她喊起来:“花儿,有东西有东西!”在周围连锄了两下,然后用手上去扒土,沈华也上去帮忙。

冬笋周围的土松软,很容易扒开,春溪学着三叔的样子小心的把笋摘下来,不伤到下面的竹鞭,并把土重新盖上去,踩实不影响第二年的发芽。

然后在周围又开始挖,因为她听三叔说过,笋都是一窝一窝的长的。可不知道是不是方向找的不对,并没有在周围找到其他的。

春溪看着那颗孤零零的冬笋,问沈华:“花儿,还挖吗?”她其实已经没力气了,最主要的是,一颗够她们吃,所以就没有动力再继续。

“回去吧,快晌午了。”沈华主动拿起锄头,两人一蹦一跳着下山。直到到家再次看到晒在院子里的草腰子,她才想起来早上说要去看榨菜腌好没腌好的,一转脸就忘了。

沈华将锄头放回去,喊春溪帮忙挪出一个坛子来,把封口的泥土撬开,掀开蜡纸。她先闻了闻味,第一次腌制时有股子酸味,这次酸味淡了很多,看来确是盐的问题。

不过几十斤的菜要全切完,也挺费事。吃完午饭,王氏没让孩子们沾手,她一个人搬了块石头坐在上面弯着腰在那切,等她想直立起来的时候,发现腰酸胀的厉害,第一下都没直起来,缓了缓才慢慢挺直了。

她用手捶了捶,把七个坛子洗干净,将切成条的榨菜重新装进去,明天好带出去卖。

沈华吃完午饭睡了一觉,等她起来,菜已经装了坛子,她站在坛子跟前算账,菜买了近三百文,调料用的虽然还有剩,但她喜欢算整数,而且本钱多算点总不会错,加上调料的五十文就是三百五十文。

菜坛子是买的十斤装的,七个坛子就是七十斤,一斤的本钱就是五文。

她打听过了,有港口的镇子叫聚海镇,县里有可以搭乘的马车,就是贵,四文钱,加上去县里的路费,单人一次往返就得十二文钱。

她如果和春溪都跟了去,路费就花费掉三十六,这还没有算住宿的钱。

满打满算,本钱还得加上五十文,那么一斤的成本就又得多加一文。

卖十二文一斤的话,这都快赶上肉价了!

比咸菜贵了二倍多。

沈华觉得自己是不是算错了,不相信心算,她折了根树枝在泥巴地上写画起来。

如果不放胡椒粉,成本可以少一些,可不管怎么算,都不能低于十文钱一斤卖。

这下沈华真的觉得自己打错算盘了,她有点不知道怎么去找王氏开口,忙和了一大圈,到底还有没有去卖的必要?

沈华踌躇着走到厨房门口,听见王氏和春溪正在纠结冬笋咋吃,是用咸菜炒一炒,还是做汤。

她听了一会,深吸了口气,进去拿了一个小盘子和一双筷子,王氏只瞄了她一眼,继续把笋切片,“别乱跑了啊,一会吃饭了。”

沈华应了一声,把切好的榨菜装了一些带到镇上,她选的位置是馒头摊和粥摊的旁边,只要有人来买馒头喝粥,她就送上几根。那粥摊虽挂的是粥字旗布,其实就是清米汤,一文钱管饱,冬日里来镇上赶集的人家也愿意花个一文钱喝的暖暖的好赶路回去。

别人见白送也就欣欣然的收下,搭着馒头吃,味道确实不赖,后来榨菜送完,她依旧坐在那,等了一会果然有人来寻,她这会儿才说:“家里是要做来卖钱的,被我偷了一些出来,想问问大叔大婶们觉得好吃不?要是不好吃,就让她们别做了,把我搭房子的小竹杆全都拿走了。”

原来是卖的,想想也是,总不可能一直送人吃,也就是孩子调皮拿出来玩。

问价格的人不多,但也有几个,沈华便告诉他们说:“一文钱十五块。”

按块卖?这是怎么卖的?

感觉有些贵。

一直到天黑,都没有人开口要买的意思,倒是卖馒头的小哥蹲到她旁边来搭话,“小丫头,你家这咸菜便宜些买给我啊?”他刚刚也尝了一个,平日里也不是没吃过馒头就咸菜,可这味道却相差了十万八千里。

小丫头手里的菜就馒头格外的好吃,格外的香。如果能一文钱三十块,那买四个馒头送一块还是可以的。

三十块!

沈华在心里翻了一个大白眼,拍拍腿站起身,摇摇头跑开了说:“不知道,这你要问我娘。”

“哎!你娘是谁啊?”卖馒头的见人已经跑远,又问旁边卖粥的,“谁家小孩?”

卖粥的本在一旁冷眼旁观,就看卖馒头的能谈多少价钱,谁知道小姑娘居然跑了,她撇撇嘴开始收摊子,“不认得,人家在你旁边蹲一天了,你咋没问?”

卖馒头的讨了个没趣,也开始收摊子回家,心里琢磨着下次看见小丫头一定要问问是住哪的。

……

要春耕了,村里很多人都开始惦记起沈成才名下的五十亩免税地。各家的地都是祖上一辈一辈留下来的,其他大部分地都是地主家和沈员外家的。

有的人家家里男力多的,种完了自家的,就会去佃地主家的地种,辛辛苦苦一年也就是为了让家人多吃几口饱饭。这也是庄家人一个接着一个生孩子的原因,生到男孩子就是一个劳动力!

现在能有机会免一些田税,和沈家稍微亲近点的谁不动这个心思啊。就是不亲近的,也想着自己多给一成粮食,难道沈家会放着现成的实惠不要,讲究面子情?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