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熙也没有想过,他有生之年,竟然会在一个瞎子面前自惭形秽,他几乎是狼狈地说:“承蒙王兄青眼,我自然是……愿意的。”有他做御,至少,不会容人轻慢和刁难,哪怕她嫁的只是一个无职无权的瞎子。
这个瞬间,却又想起屏风后喁喁细语,唇上幽香,漏月亭中,古木苍天。
广阳王喜道:“那就都拜托十三郎了。”
昭熙又说了几句闲话,便托词告辞。倒是广阳王依依不舍,一直送到门口,“目送”他们主仆离去。
正值晌午,太阳辣得整个洛阳城都打蔫,广阳王慢慢踱回园子,一踏进房间,就听得有人笑道:“王爷今儿好兴致,逗只鸟儿也能逗上半天。”暗绿色竹影纱门推开,走出来衣白胜雪的少年。
广阳王并不答话,慢悠悠坐下了,自有青衣婢子适时递过来一杯冰好的酒,酒色媚如胭脂,玉白的杯壁上布满细小的水珠,密如鱼鳞。他轻啜一口,笑道:“这话,萧郎敢在华阳面前说吗?”
萧阮:……
彭城长公主要替他向始平王求亲的事,瞒得过别人,怎么瞒得过眼前人。
萧阮干笑一声,也饮了半盏茶,起身道:“时候不早了——”
“赶着去告知你家大舅子?”广阳王冷笑。
萧阮:……
“去罢。”广阳王又笑了。
出了广阳王府,萧阮抬头看了一下天色,其时天色还早,只不知怎的,背后就出了一身冷汗。
……
元祎炬看着拜帖发怔,崔家的帖子。他与崔家素无往来,却不知崔九郎忽然使人来,是个什么意思。
他少时吃够了苦头,活得小心翼翼,自太后寿辰明月进宫,凭空掉下来一个直阁将军,就心存感激,后来又被提拔为羽林卫统领——虽然只领了一半的羽林卫,已经是他之前做梦都不敢想了。
虽然一向少与外臣结交,但是与人为善是他的基本宗旨,所以虽然满心疑惑,还是让人请了进来。是个二十出头的青衣男子,衣饰整洁,眉目只能算干净,不出色。元祎炬问:“崔郎使你来,可是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男子眉目一动,左右看了看。
元祎炬越发疑惑:崔家和他,难道还有什么秘事可言?他自幼父母双亡,在宗寺中养大,如今府中并无旧人,都是市上买来,或亲友所赠,他府中就是个筛子,没什么藏得住的。虽如此,还是挥退了下人。
青衣男子给他作了个长揖,口中道:“将军见谅,某实非崔郎君所使。”
“那是何人?”
“无人使我,”青衣男子站直了,侃侃言道,“我来救将军的命!”
元祎炬:……
这赤口白牙的,咒他?
元祎炬性情暗弱,但是并不蠢——真要蠢,这么多年也活不下来,更勿论带着年幼的妹妹。他上下打量了这青衣男子片刻,他衣饰整洁,却并不名贵,谈吐斯文有礼,想是识文断字。
如今这天下的士子为求闻达于诸侯,“风骨”两个字是早不论了,还好作惊人之语,元祎炬笑一笑,笑意里并非没有自矜之意:他如今,离诸侯还远着呢,就有人来毛遂自荐了?
正要开口戳破,那男子却抢先道:“李家儿郎在西山遇袭,将军可有听闻?”
“李家?”
“赵郡李氏。”
元祎炬吃了一惊:以赵郡李氏的势力,哪个敢虎口拔牙?却笑道:“这等事,不该是洛阳令的职责吗?”
青衣男子道:“将军再想想?”
元祎炬好脾性,竟真又想了片刻,仍含笑摇头:“郎君好意——”
“我没有什么好意,”青衣男子却又一口否认,“我来,固然是为了救将军是性命,也是想为自己报仇。”
“报仇”两个字让元祎炬皱了眉,他生平最厌憎睚眦必报之人,这人既有心来奔,却又开口犯忌,登时声音就冷了下去:“是吗,既如此——”
“袭击李家儿郎的,是将军手下幢主陈莫,”青衣男子不等他把拒绝的话说完,已经揭开谜底,尤嫌不足,又加一句,“如今上头的人,怕是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将军背这口黑锅了。”
日色惨淡,忽然“当”地一响,元祎炬侧目看时,原来是手肘碰到了几上盏碟。他竟怔怔看了片刻。
他知道那意味着什么。
赵郡李氏,他的手下,以及……黑锅。元祎炬并不追问为什么上头不能查明真相,还他一个清白之类。他没那么天真,这世上,从来也没有什么真相。他不想死,他和明月挣扎着活到现在不容易。
他获罪,明月不能幸免;即便幸免,她一个人……她要一个人孤零零在这虎狼之世活下去吗?
“阁下的仇人是哪位?”元祎炬终于问。
“咸阳王。”青衣男子淡淡地说,就好像他说的并非当今太后宠爱的重臣,就只是路边闲人张三李四一般。
元祎炬再沉默了一会儿,比之前要短,片刻之后,他提高了声音:“来人,送客!”
青衣男子不以为忤,他知道这个消息对他的冲击,他需要时间来思考和接受,他也需要时间去奔走和游说,所以只微微笑了一笑,放下名刺:“郑侍中是早上辰时末进的宫……留给将军的时间不太多了。”
说完这句话,外间仆人进门,青衣男子一拱手,跟着仆人退了下去。
走出元祎炬的府邸,阳光略略有些刺眼,青衣男子却特意仰头对着万丈金光看了一会儿,他知道他的机会来了。
第161章 严父教子
青衣男子出元祎炬府邸的时候,正是元昭熙进家门。昨天的事虽然和自家关系不大,但是既然牵扯到羽林卫,他和周乐又机缘巧合被卷入,昭熙想着,还是该和父亲通个气。
元景昊这日正闲,在家里逗儿为乐,到长子来见,尤抱着小儿子嘻嘻教导:“叫阿兄——阿——”
婴儿“呀呀”挥舞着手臂,说不出个囫囵词,口水倒是流了一滩,元景昊也不嫌弃,擦擦就过,反问昭熙:“今儿不轮值吗,怎么回家来了?”
昭熙删繁就简,把前日所见所闻和父亲说了——当然略去了去庄子上的原因,以及被三个半大小子围攻的过程,元景昊起先还含笑,到后来面色渐渐肃然,沉吟片刻,问道:“……是郑侍中?”
“多半是,”昭熙点头道,“孩儿出宫的时候,正赶上他进宫。”——又把私底下给郑忱通风报信的事儿给省了。郑忱这等容貌,对他反复示好,这要传出去,众口铄金,谁知道会闹出什么话来。
就是父亲这里,也少提为妙。
“依你看,太后会怎么处置?”元景昊拍着小儿肉墩墩的后背问。以他对妻姐的了解,当然能推断出来,不过是借此考校儿子。
昭熙道:“太后气得很!”
元景昊眼皮撩了一下:“这里没有外人。”——他的书房,书没几卷,人也没几个,都是带耳朵不带舌头的。
“依儿子看,”昭熙道,“有惊无险。”有他通风报信,要还能有险,这人也没救了。真要蠢到这份上,谁给他策划的永宁寺?
“然后呢?”
“然后……”元昭熙迟疑了片刻,他还没想过然后,郑忱不倒,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李家的事情怎么解决——太后总会有办法,“李家的损失,总须得有人出面承担——陈莫担不起。”
“谁来承担?”
元昭熙脑子里把相关人事都过一遍,最后不得不承认,能担得起的人不多:“如果不是崔家,那就只能是九哥了。”陈莫和崔家有亲。元祎炬行九,“崔家和李家,可没什么仇怨。”元昭熙又补充道。
元景昊摩挲着小儿子柔软的头皮,点了点头。他这个长子在行伍中长大,打仗是不用说,对朝事却生疏,不过,能中规中矩分析出这几条,自保也够了。便笑道:“那接下来怎么做,你心里可有数?”
“如果太后让孩儿接手羽林卫全营,孩儿也是能胜任的。”元昭熙道。虽然崔家有可能被背上黑锅,但是这个可能性比元祎炬小多了。崔家毕竟大族,人脉根底深厚,除非太后打算动崔家,否则没必要舍易取难。
说到底,元祎炬有什么,勤勉有什么用,剥除宗室的光环,他就是个孤儿,一衣一食,都仰仗皇家供给。
这世上大多数的人,都是乐得欺软怕硬的。为什么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