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摆弄着手里的野山枣,挑挑拣拣选了个最饱满的塞郑氏嘴里,又挑了一个扔自己嘴里嚼了嚼,她露出满意一笑,随即语气轻快的回答:“娘,不是给你说了,惜时他们提前去了两天,那秀才考试一共考五天,前三天都是第二天就出头一天的结果,要是头一天考的不好,直接就不让继续考了,惜时还没回来啊,就说明他前三天的没问题,这都去了八天了吧,快回来了。”
这话周婉也不止回答了一次,不过她倒也没嫌烦,这就和上辈子家长等着孩子高考一样,心里酸甜苦辣咸的,各种滋味齐全了,她就算没体会过,也表示理解。
周二柱看着闺女怡然自得的模样就乐呵,便安慰郑氏,“她娘,别担心看,就算惜时考不上,他们以后的日子也差不了”,不过他毕竟也是盼着更好的,便问一句,“那闺女,啥时候放榜?”
周婉原本对考秀才也是一无所知,这还是因着惜时去赶考,她才专门打听了,“哦,考完第二天就放榜,我觉着他们私塾先生可能会等着放榜吧,他肯定也盼着学生都考上呀。”
周二柱点点头,“是这个理,行了,也别担心了,左右不过这一两天的功夫,惜时和私塾先生还有同窗在一起,没什么事,咱回吧。”
一家人慢悠悠往回走,快到家的时候,就听见村中一片敲锣打鼓之声。
这锣鼓中透着喜气,郑氏做了个思索的样子,“这是什么事,最近可没听说哪家嫁闺女娶媳妇。”
周婉一时也没明白,“不知道啊,爹娘,你们看那些人朝咱们后村来了。”
可不是,原本还是有些模糊的人影,不过片刻就能依稀看清了,只见两个骑着高头大马的人,身上穿着通体灰黑的衣服,腰间束着腰带,看起来颇有些威仪,那二人一人拿锣一人敲鼓,不紧不慢的朝后村移动。
后面跟着的一群人,都是周家村的村民,如今村中人有些富裕了,以往都是一片粗麻布衣裳,看起来破破烂烂,如今倒是有青有蓝有红的,看起来倒是挺热闹。
周婉一家人一时也不挪动了,周家村少有外人来,这炸然来了些骑马的人,自然引人注意。
周婉如今身量颇为高挑,已经比郑氏略微高一些了,她伸长了脖子朝那处看去,“爹,你说是不是又来要秀女的官差啊?”
“什么要秀女,婉丫头,亏你还说咱村没你不知道的呢,这一个时辰前我就知道了,今天考秀才的放榜,这高头大马的官差来了,是咱们村有人考上秀才了!”周二柱还未说话,就听一个声音高亢的插进来。
周婉回头一看,来人正是阿静的娘,鲁氏,鲁氏自闺女从娘娘变成宫女,就一直不高兴,周婉却是知道,八成是阿静使了什么法子,让自己变成了宫女,鲁氏的心情她不管,倒是鲁氏的话让周婉眼睛一亮。
“爹娘,咱们快去看看,说不定是惜时考上了。”
鲁氏手上提这个篮子,里面放着一些个鸡蛋什么的,闻言她一撇嘴,虽说都是姓周的,周家村谁考上都是好事,可她心里就不想让婉丫头家的惜时考上,这好事可不能都归了她家,“你们家惜时咱不知道,可里正家的大孙子,这回可是十有八九了,这不,我都拿了鸡蛋了,就等着给他家贺喜了。”
作者有话要说:
打扫卫生真的不是个轻松的活哦,么么哒小可爱们,过年也不要忘了看文呀~
第54章 中啦
几人说话的功夫,脚步都开始动了起来,眼看着就到了周二柱家门前,说起里正家,周婉打眼看去,却见那两个差役没有去里正家,倒是行动不慢的朝自家来了。
老远的就听到一声粗犷的叫喊,“前面的,可是周二柱家?”
两个差役应是早有准备,一进村一言不发,敲锣打鼓的直奔后村,后面暗搓搓跟着的村民交头接耳的讨论着,看这模样,应该是要到周二柱家。
如今听到差役喊了一嗓子,村民们顿时兴奋了,周二狗嘴皮子利索,他嗷的一嗓子,“昂,差爷们,那房子就是周二柱家的。”
周二柱这辈子也没和官差打过交道,一时间不知如何答话了,倒是周婉毫不局促,她脆生生的嗓子应了一声,“这里就是周二柱家,这是我爹周二柱。”
说话间,那两个差役已经到了周二柱家门口,“户主周二柱,这里可是郑惜时家?”
两个差役利索的下了马,没了压迫感,周二柱咽了口唾沫,这才应了声,“哎哎,是。”
那敲锣的差役颇有些严肃,倒是那打鼓的有些和善,“周二柱,你家郑惜时,今次秀才考第三名,得了禀生,我们两个特来报喜。”
那差役说着,从怀里拿出来一张红纸递给周二柱。
听到这里,周二柱还未做声,周围的刘家村村民可是都惊呆了,第三名,还是禀生,最近因着村里有出去考秀才的,村里人多多少少也知道些东西,得了禀生,那可比秀才强多了,禀生不仅能免了赋税,每月还能拿些米粮,这可是了不得啊。
“哎呦呦,这惜时,可真是有出息,你看人家二柱,捡了个儿子,如今考上了秀才,第三名可是了不起,我看他说不准能考上个举人啥的,那可就是个大官了。”
乌泱泱的人群里,也不知谁这么说了一句,顿时引得其他人一阵眼羡,举人就不说了,他们家里,要是能出个秀才,那就是上辈子烧了高香了,这得多大的造化哦。
村里出了个秀才,大家眼红之余,总是欣喜的,这个时代是氏族社会,族里人有了出息,那整个族都跟着沾光,众人一时间说个不停。
倒是周二柱回过神来,顿时一阵狂喜,他手都有些颤抖,结果那红纸也顾不得看,直接揣怀里就对着两个差役拱手,“多谢两位差爷,多谢了,进来喝杯水吧。”
那敲锣的并不做声,还是那打鼓的说了话,“不了,我们还要给你们这周温山家报喜,随后就去下一个村了。”
周二柱见他们不进家,却也不走,顿时有些为难,正犹豫着,一旁早就进家的周婉一溜小跑出来了,她手里拿着个小小的荷包,这还是她用家里剩下的碎布头做的。
周婉快步走到周二柱身边,把荷包一把塞进他手机,翘着脚尖对着周二柱说了一声,“爹,给他们报喜钱。”
周二柱这才恍然大悟,他忙朝着那打鼓的有了两步,靠的进了,这才伸手,“我这光顾着高兴了,都忘了礼数,这是我家的一点子心意,两位差爷辛苦了,几个小钱,拿去喝点酒。”
周二柱心里激动,倒是没了害怕,还能撑着说上几句场面话,那打鼓的听着‘几个小钱’眉梢一挑,待得就着周二柱的手结果那荷包一捏,顿时露出个了然的笑,“无事无事,这等喜事,怎么高兴都不过分,郑惜时今早已经回了镇上,如今正与我镇其他秀才在亭长那里,约摸着晚间就回来了,不必着急。”
打鼓的语气带着些喜气,说的周二柱不住点头,倒是那敲锣的抬头看了他一眼,又默不作声了。
那打鼓的一看就知,这是同伴纳闷怎的说这么多了,能不多说点吗,人家可是给了一两银子的报喜钱,镇上那些个人家也没有给这么多的呢。
话音一落,二人利索上马,便朝着里正家走去了,村民早在听到周温山这几个字就知道,里正家的大孙孙也中了,现在见两个差爷朝里正家走去,顿时乌泱泱跟着去了。
鲁氏自然也不落后,她的声音有些高亢,“哎哎,惜时那小子都得了第三,你们说里正家的大孙孙那不得考个第一啊。”
里正家到底有些威望,这话引得众人附和起来,“那可不,惜时那小子在镇上学了半年就考上了,里正大孙孙可是学了好几年。”
“哎呦呦,说起来这私塾真是厉害,赶明儿我也把我儿子送进去,读书!”
周婉看着村民脚步不慢,呼啦啦跟着两个大马跑了,顿时一笑,周围一下安静下来,她转头正要说话,就见郑氏正低头擦眼泪。
“娘,这大喜的日子,你哭什么?”周婉颇有些哭笑不得。
“哎哎,不哭,娘高兴,高兴”,郑氏声音充满了感慨,又饱含着高兴,“娘真是没想到,还有这一天。”
周婉听着郑氏话里带着‘死了也值了’的意思,顿时一把抱住她的胳膊,“娘,这算什么,以惜时的本事,我看明年能去考举人,你就等着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