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承的还挺走心,赵漪笑笑,兀自用手腕撑住了下巴。她帮助关月月,可不全是因为可怜对方心善,而是因为前世记忆。
这位来自江南关家的千金关月月,可是未来穆肃王心中的白月光、朱砂痣,大有来头。上一世她和赵清进了府之后,赵清和王爷也有过一段和平快乐的时光——那是在这位关月月出现之前。
新欢旧爱,喜新厌旧的剧情戏文里多了,早就见怪不怪。
侧妃,不爱了,那也只是下堂妇,身份不高的妾,只要心中喜爱,那便是贵妾。
自妾关月月进了府,她可爱的妹妹赵清就没有一根头发丝是比得过的。
那女子长相娇美、性子柔弱、善解人意……简直集男人所有美好的幻想于一身。
若不是有她护着,那位浪荡王爷没准真能做出宠妾灭妻大逆不道的事情来。
想到这里,赵漪忍不住再次感叹:“绿翘,你见了那位关姑娘,是何感想?”
绿翘正在和小荷分食糯米糕,闻言抹了一把嘴角的残渣:“嗯,关姑娘生的美,说话又甜又软,一双大眼睛总是水汪汪的,小可怜见的,我见了都要心疼三分呢。”
果然如此。
从她进门后就注意到了,绿翘的话语中对关姑娘的诸多维护。
只是有过一面之缘的婢女都是如此……
再加上一个心早就不在你那里的男人,清清如何去斗?如何斗的过?
最终也只能落得个含恨而终罢了。
这便是赵漪死,也绝不能让赵清嫁去王府的理由。
而她就不一样了,她本来也没打算与关月月为敌,如今在对方落魄时卖个人情过去,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将来一同入了王府,你不犯我,大家便进水不犯河水,相安无事。如若不然,斗了起来,那她也是占理的那方。
虽说她不怕对方持宠而娇,但面对一个不讲道理的跋扈王爷,赵漪绝对要占据道德制高点。
她一时没说话,绿翘以为她吃味了,惊的甜点都不敢吃了:“不过没有我家姑娘美,看着不太精神呢。”
“那可不是,咱姑娘最美,太后娘娘见了都惊艳呢。”小荷嘴里的东西还没咽下,就帮着打圆场。
赵漪佯装生气伸手打她们,不过也是打在空气中:“仔细你们的嘴,在外头可不许胡说。”
“是。”绿翘赶紧规矩的站好,“不过看这位关姑娘应是位知恩图报的女子,知道奴婢的身份后,便不住的道谢……不过她好似以为奴婢是二姑娘的婢女……”
“清清?”
赵漪不解。
“是二姑娘。”绿翘想了想,“奴婢依了姑娘的意思,说是受赵府主人家的驱使,却不知为何关姑娘听了,一猜就猜到了二姑娘的头上。”
赵府主人家,赵漪原想着是冒了母亲的名义,郝家人一听便知。
可是为何……
“这关姑娘可是与清清相识?”
绿翘被问的一愣,仔细回忆道:“许是的?关姑娘道谢的时候说……之前也多得照顾,实在感激。奴婢未曾细想……这之前……”
她不是很确定。
“姑娘,可是有什么不妥?绿翘太笨了。”
“没有,你做的很好。”赵漪摇摇头,“既然她已经认定了你是清清的婢女,那便继续让她如此认为吧。你下次去的时候替我打探下之前的事,最好知道是受了清清的什么照顾,两人是何时何地认识的。若是探不出,也不必打草惊蛇。”
绿翘一一应下了。
赵漪遣了她们下去休息,这才依在窗边暗自琢磨。
上一世,王府侧妃与妾室不和,整个沪元人尽皆知。
大抵都是后宅那一套,赵清闹,关月月委屈,哭诉到王爷那,赵清必受罚。
可从未听过这两人之前有什么交情。
若这关姑娘真是受了清清的照顾,又怎会在王府闹的如此不堪?
赵漪困惑了,她向外望了望。
窗外夜色正浓,乌云翻滚的天空没有月亮,浓厚的黑雾遮了目,什么都看不见。
没过几日,侯爵府的老妇人庆生,各路人马齐聚侯府道恭贺。
赵府自然也不意外,薛氏一大早就忙的脚不沾地,点了寿礼带着赵漪和赵清两个女儿出了门。一路在宽敞的马车上耳提面命着,赵清听了嘴巴撅的老高。
“今日去的贵人多,侯府场面大,人多口杂,你们两人都仔细着些。尤其是清儿……跟着姐姐,莫要闯祸。”
盛装雀跃的赵清吐了吐舌头:“我什么时候闯祸了?”
薛氏着实头疼,要不是老太太要给这个宝贝疙瘩议亲,今日这种场面她还真不想带尚还年幼的清儿来。
毕竟齐王府、国公府、还有公主府的人一来,想攀门好亲戚的人挤破了头,全都红着眼睛盯着呢,不挑你错处就好了。
赵漪其实也不想去,而眼下的情况复杂,也由不得她不去看顾三分。
第12章 多事孙家
林侯府坐落在城东的十里街,朱漆大门前青砖铺路,松柏翠直,还卧守着两座巨大的石狮子。
老夫人七十大寿,是整个侯府的大事,清早天还不亮,门前已是人来人往,车马络绎。自宾客纷纷而至,引路的小厮更是忙的团团转,前院后院都替补上来了,人手还是有些紧巴。
上午最热闹的时候,薛氏带着赵漪和赵清两姐妹进了府。一同在前厅被大娘子林田氏接待的还有好几个官家女眷,其中还包括与赵府有姻亲的孙家——也就是赵漪的嫂嫂家,赵岩的岳丈家。
此刻坐在一起,面上免不了一顿寒暄。
不过说是亲家,两家的关系并不十分亲厚。于薛氏而言,某些方面可能还比不上在座的其他小家。
究其原因在户部的孙家,家族大油水多,是沪元中数得上名的富贵人家,家中人大多势利眼,与赵府谈亲的时候,更是四处显摆,摆出一副下嫁女的高傲姿态。
薛氏知道了自然不乐意,若是嫁了孙府的嫡女也好说,这口气也能忍忍,可他们赵府求娶的孙彩儿,亲爹是王府庶子不说,还是最不受宠的老幺,端的是庶子中的庶女,庶女嫁嫡子做正妻,真要认真算起来明明是他们赵府吃亏,也不知道拎不清的孙家人瞎摆个什么谱。
好似他们孙家的姑娘多了不得,连庶女都求着要。
要不是看在孙彩儿知书达理,性情柔顺,又和赵岩两情相悦的份儿,没准这事就成不了了,薛氏定要他们王家吃个大亏。
两家都心知肚明,虽还维持着往日的“和气”,但只要提到这门亲事,必然要唇枪舌剑明抢暗讽一番。
因此薛氏面上笑容不变,实际却和旁人聊得火热,家中琐事,不愿与王家人透露分毫。
赵漪作为活了两世的心智成熟女青年,对自己母亲的做法甚是认同。一来赵府没受恩没受贿,站得住脚,也不惧他们王家势大,二来那王家也不是什么靠得住的好亲家,上一世赵府被查封,嫂嫂回娘家求助,王家人却装聋作哑,任由哥哥和嫂嫂流落城外。
不过她们通透,却不代表旁人也明白。
薛氏在贵女中一向是自视清高的形象,衣着素雅从简,即便是身上的贵重物件,也总是透着股低调的奢华。
因此但凡有点风吹草动,好事者便会揪着说事,这清流人家也要和富贵铜臭同流合污了?
时间长了,薛氏应付多了,也早就习惯了。
不过最近赵漪的高嫁婚事甚嚣尘上,连带着赵清也备受关注。
因此她们一出现,有心人便能猜得到七八分。
王家的二娘子声音大,将众人的注意力都引了过来:“赵府的二姑娘可是到了议亲的年纪,薛娘子有没有乘龙快婿的好人选?我有个远方侄子,年岁啊跟清儿一般大……”
她这一开口,关于赵漪赵清姐妹俩的婚事的议论便是止不住了,都说大姑娘攀了门好亲事,二姑娘也不能落了后,你一言我一语的能把薛氏吵晕。
不怪乎别人有这样的想法,赵家借着王府的势,任谁都会高看一份。只是因赵漪还未进门,许多人都在观望。
但即便如此,王家二娘子为远方侄子说亲的举动,也太恬不知耻了一点。
薛氏皱了皱眉,不悦道:“都带着未出阁的姑娘呢,一个个说什么呢,我家清儿皮薄,听不得这些!瞧瞧,脸皮都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