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南山下(30)

作者:风初袅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就不要了呗,二哥眼眼小,到时候还不知道过成啥样呢。”黄豆没觉得这是什么事,不行就换一家呗。

“嗯,关键是你二哥挺愿意的,你二伯娘也是个老实的,什么都听你二伯和你二哥的。要是换成你大伯娘,早退亲了。”黄宝贵想了想,拍了拍黄豆的胳膊:“花生呢?”

黄豆把花生从随身布包里掏出来递给老叔:“我觉得二伯娘挺好的,就是二哥有时候有点小心眼的样子。”

黄宝贵把包着花生米的纸包解开,扔了一颗花生米在嘴里:“不许这样说你二哥,你二哥就是小心思多点,有点顾着自己,人本质还是不坏的,大体上过得去就行。”

“我就跟老叔说说,我和我姐我娘都不说。”黄豆也凑过去捻了几个花生米拿在手里:“我为什么觉得老叔最亲呢?”

“切,就会哄人,哄我也没用。”说着还是伸手到兜里掏出一个钱袋,从里面数出十个铜板:“给你,拿着买零嘴。”

黄豆也不客气,笑眯眯接过去,一个一个又装自己钱袋里去了。黄梨为什么喜欢跟着黄豆,就因为黄豆手里有零钱买零嘴,而黄豆的零钱大部分都是这样从老叔和哥哥们手里哄来的。

远处湖面上,有白色的飞鸟飞过,猛地一头冲到水里,嘴里叼着一条鱼又飞出了水面。

爷几个顺风顺水进了城,襄阳城和乡下小镇比确实气派多了,街道两边都是店铺,路上行人不少,商贩也多。

黄豆钱袋里有老叔给的十个铜板,还有临走时娘塞的零钱,总觉得自己揣了一笔巨款。过一会用手摸摸,过一会摸摸,生怕丢了。

黄宝贵看着她的样子又好气又好笑,心想,都说黄豆机灵,我觉得这就是个傻的,谁捡了珍珠还不偷摸留着,就算是交,也不能都交了,留一个也要留一个呀!

只有她,傻了吧唧的交出来了。你说你那么大珍珠都不稀罕,就钱袋里那二十几个铜板怎么那么稀罕,生怕人不知道你有钱,摸了又摸。

按黄荣贵的意思,直接找一家最大最气派的首饰店,直接卖了算了。

黄老汉摇了摇头:“我们先找住宿的地方,吃了饭再说。”

黄老汉也有二十几个年头没来过府城了,还是当初跑船跟着东家钱大富来过两次。这次来即是卖东西,也存着看看的心思,至于看什么,好像还没想好。

二十几年,记忆中的府城已经大变模样,好在很多老店还在。

黄老汉领着儿孙在城中走了一段就拐入一条小巷,小巷两边都是店铺,要比城中店铺小也显得热闹。

黄豆边走边张望,觉得,襄阳府就是襄阳府,这些小店的货物确实要比南山镇品种齐全的多。

巷子里面一家小客栈,掌柜是个胡子花白的老人,店里活计就是家里儿孙,厨房和打扫卫生的是家里的儿媳妇孙女。

这是一家典型的家庭式客栈,开在巷子里已经年头很久了,在客商里很出名。一是干净卫生价格不高,二是安全,掌柜是当地的老住户,这一片都是姻亲故旧。

黄老汉刚进巷子口,就孩童跑进去,等黄老汉还没走到客栈,掌柜已经早知道有四个陌生面孔进了巷子。

四个人要了二间上房,一间爷三个住,一间给黄豆住。

如果是黄老汉带儿子进城,是舍不得住上房的,大通铺挤挤就行了。可他带着黄豆,还带着宝贝,住上房安全的多。

一般九岁的孩子,你要让她一个人在客栈住一间屋,肯定不敢。

但是黄豆自小就习惯一个人睡,即使和姐姐黄桃住一间屋也不肯睡在一张床上,她是主动要求单独一个人住一间屋的。

第二十七章 隔壁的客人

放好行李,在客栈吃了个中饭,黄老汉就准备带黄豆他们几个出去转转,这次来,是卖东西也是要买东西的。

先去了铁匠铺,南山镇也有铁匠铺,不过没有这边的大而且品种全。

黄老汉和大儿子在店里研究买什么样的斧头好,家里要建房,就要准备砍木头,多一把趁手的斧头就能事半功倍。

依黄豆的意见,再买把锯子,这样锯起树来才快,斧子太费力气了。可惜,黄老汉没同意。

黄老三有一套木匠家事,走山的时候给背出来了,这套工具,也是黄老三攒了好几年才攒齐的。

只定了一把斧头就出来,很多东西南山镇都有。后来就是看,没有买,家里缺的东西太多了,可最缺的还是钱。

马上要建房,二孙子要结婚,这两年,三孙子,五儿子,四孙子都要看人家,大孙女也要开始相看了,想想都要钱。

还不知道珍珠能买多少钱,而且卖的钱也不能动,要买那片荒地,还要建房铺路,真是不能想啊!

逛了一会,就回客栈了,黄老汉准备睡一觉晚上再说。黄荣贵和黄宝贵有点急,心想,今天上午到了,趁时间早,去把珍珠卖了,说不定还能赶上下午的船回家,根本不用在这里住客栈。

黄老汉却自有计较,他要趁晚上去打听打听,襄阳府哪里有收贵重物品的地方,而且还要价钱合适。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山,爷爷就带着黄豆他们出去吃饭。

黄老汉带着三个人,三转二转就进了一个北门边的小巷子。巷子里一间门脸很小的店,卖鸭汤面。

这家店,门脸小,里面一点不小,进去是一个大院子,院子左侧一棵高高的大槐树。

树下放着几张桌子,桌子都满了,一人捧着一碗面呼呼啦啦在吃。

屋檐下堆了好几张空桌子,十几条长条凳。还有几个人蹲着在屋檐下抽烟聊天,不知道是没吃在等待的客人,还是吃过了在一边侃大山的客人。

黄老汉要了四碗鸭汤面,自己动手从屋檐下搬了一张方桌,黄荣贵和黄宝贵连忙过去帮黄老汉搬桌子拿凳子。

面是手工擀的面,不是很白,却是正宗的精细白面,只是工艺达不到,所以不白,微微发黄。

老鸭汤熬在一个大锅里,一碗面一勺汤。汤鲜味浓,鸭子都是早上现杀的鸭子,每天一大锅,汤没了,面也就没了。

开店的是老夫妻俩,一个烧火,顺便收拾碗筷,一个下面熬汤,和老顾客聊天。

老夫妻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听说一个做了师爷,跟着东家去了东央郡下属的一个县,一个在城南开了一家鸭汤面馆分店。

这家鸭汤铺子开了二十多年了,老两口还有一个亲闺女,天天会过来帮忙。

交了钱,客人自己排队去端面,吃完自己收拾到院子里的大木盆里。

面很劲道,不得不说,这样的手工面靠的不单单是功夫,还有和面时候的料。黄豆可以肯定,面里加了东西,不过她也只能是猜测,加什么,她根本看不出来。

鸭汤也很鲜香,一口下去,真的是回味悠长。黄豆吃不了一碗面,挑出小半碗给了老叔。

吃完面,有的人转身出了门,还有几个人,意犹未尽的点一袋烟往屋檐下一蹲,天南海北聊一会。

来之前黄豆就听爷爷说过,襄阳城里有几家老店,李家鸭汤面馆,赵家茶楼,宋记杂货铺子……都是小道消息的来源地。

想知道什么消息,去这几家蹲着,最多三两天,就能得到完整的或真或假的消息。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自己找话头,往这些消息上扯。实在没消息,还可以花钱,只要钱到位,没有打听不到的消息。

黄豆几个吃完面,结了账,黄老汉也不走,掏出烟袋点了一锅烟,蹲在屋檐下开始抽了起来。

边抽烟边唠嗑,黄老汉要问的事情不是什么机密事情,也不是朝廷大事,随便说几句,就把要知道的消息打听的清清楚楚。

小叔好动,黄豆好奇,叔侄两去后院溜达了一圈。

面馆的后院不大,认真算起来,还没有前院三分之一大。种了青菜,萝卜,靠墙边还有两棵挺大的石榴树。

石榴已经摘完了,上面还剩几个已经风干的干果,有点发黑。

黄豆看的叹息不止,这家是个讲究人家,前院种槐,升官发财,后院种石榴,多子多福。

这样的宅子,没个几十年上百年时间居住,是形成不了这样的。

叔侄俩从后院转回来,黄老汉身边已经蹲了好几个人,一看就是刚才吃面的几个。

上一篇:女尊之恃宠而娇下一篇:良辰美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