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不能娶+番外(828)

偏国库储备缺少,蒋慕渊和几位老大人拆东墙补西墙,动足了脑筋,才一点点让局面好转起来。

这些政务处理,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

得了空了,蒋慕渊就会去慈心宫坐会儿,或是来陪她说会儿话。

安阳皇太后想念儿子,也晓得儿子辛苦又繁忙,她不是那等不知趣的长辈,她得让蒋慕渊有更多的时间去陪顾云锦和祐哥儿。

说起来,自打寿安出了远门,安阳皇太后的日常“消遣”有不少全靠祐哥儿了。

自家孙儿,那是怎么看怎么一个喜欢。

大笑时喜欢,哭鼻子时还是喜欢,爱不释手。

她心里盼着能再多几个孩子。

当然,就是自己想想,她不会去催蒋慕渊和顾云锦。

孩子是讲缘分的,缘分没有到,光催哪有用处?

她当初想要再添个姐儿,不也是几年都毫无动静嘛。

儿子、儿媳妇感情好,缘分到了,孩子就来了。

安阳皇太后从春天盼到了秋天,寿安和乐成也从西凉走到了蜀地,给她送来的家书都攒了一个木盒子了,顾云锦有喜了。

这一胎来得动静颇大,顾云锦吐得昏天暗地,不过一旬,下巴都尖了。

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心疼得不得了,祐哥儿也是心领神会,乖巧地靠着顾云锦。

蒋慕渊请了乌太医细细地问。

乌太医笑话他:“圣上记性很好,妇人孕中要注意的事儿,您前回不是都记下了嘛。”

“这回和前回不同,”蒋慕渊道,“前回听话多了。”

祐哥儿当时还有很听话的,十个月里,只偶尔闹顾云锦一两次,临盆那天,说出来就出来,半点不耽搁。

这个,一来就是一份大礼。

这要是个臭小子,将来肯定是个调皮捣蛋讨打的。

“姐儿就不打了?”顾云锦笑着问。

蒋慕渊握着她的手,也笑个不停。

姐儿娇滴滴的,可舍不得打了。

蒋慕渊对顾云锦和颜悦色,上朝时听那些言官说事,脸色立刻就沉了。

后宫纳嫔妃之事,三公以前私下问过蒋慕渊一回,见他当真毫无念头,也就闭嘴不提了。

朝事这么忙,他们才懒得没事找事儿呢。

黄印更是门清,御史们的折子从他手里打回去的就厚厚数叠,言官们想跟圣上掰扯后宫、子嗣,也就只能绕开他,在大朝会上直接说了。

御史刚起了个头,就被蒋慕渊挥手打断了。

“钱呢?”蒋慕渊问,见底下御史发愣,他又继续问,“朕说,银钱呢?广纳妃子的钱,朕可没有。朕还养着顺德帝的嫔妃呢,那么多人,吃穿用度,什么不是开销?朕是没钱了,也没地方了,拿什么纳妃?”

御史一个个被噎得够呛。

是,朝廷没钱。

他们也听说了些户部对明年财务的安排,国库除了基本的累积,大量的银子投入了各州府。

兴修水利、改善农产、发展商贸、补贴学堂书院,军中募兵操练、补充战船兵器,一样样开销,哪个都是大数目。

就这样,户部还琢磨着减税,这怎么可能还会有富足银子?

别说明年没有,后年也没有。

他们过十年来说,想没有还是能没有,毕竟,花钱嘛,谁不会啊!

可是,挤一挤,多少也能挤出来不是?

御史们硬着头皮想劝蒋慕渊挤。

蒋慕渊却问:“你们是羡慕朕和皇后的感情太好了?”

御史们点头又摇头,这话正的听,肯定羡慕,反着听,是骂他们挑拨关系,得撇清。

蒋慕渊又问:“朕的嫡长子不听话?”

御史们缩了缩脖子。

皇长子都没有三岁,这么小一个孩子,说什么都尚早。

蒋慕渊起身,一面往外走,一面道:“朕有皇后,有儿子,皇后还怀有身孕,朕这个皇帝都不急,你们急什么。”

小曾公公笑眯眯地跟在后头,从大臣们身边经过时,声音不轻不重:“杂家不急。”

御史们的脸一阵青一阵红。

谁急了,他们也不急了!谁急,谁不就成了那什么了嘛!

金銮殿上的这番动静,被当作笑话传到了慈心宫。

太皇太后抚掌大笑,蒋慕渊的嘴,坏起来能气死人。

孙恪也听说了,见着蒋慕渊时冲他竖了竖拇指:“敢情就是因为这个,你才让她们住在宫里,还日常用度如前,你厉害,想得长远。”

“我是真的囊中羞涩。”蒋慕渊答得坦然。

还有半句,他没有说,只要他愿意,他能一直羞涩下去。

他自然是很愿意的。

第1120章 番外五

天眷三年的夏天,顾云锦生了个姐儿。

小公主落下来就白白净净的,软得让人心都化了。

蒋慕渊喜欢得不得了,只觉得哪儿哪儿都好看。

祐哥儿也喜欢妹妹,父子两人把眼睛都睁不开的奶娃娃夸上了天。

孙恪来看孩子。

蒋慕渊冲他直挑眉:“十几年后,曦姐儿的京城第一美保不住了。”

孙恪气得跺脚,他要找程晋之、段保戚一道去素香楼吃茶,憋死这个只能在御书房转悠的皇帝老爷。

可惜,他很空,另两个却是大忙人。

程晋之是京城、平海关两头跑。

水师重建,缺不了能打水战的将领,肃宁侯经验丰富,掌了平海关练兵事宜,把儿子也带过去摔打磨砺。

段保戚原也打算前去,多学些本事,至少练好水性,可朝廷寻到了董之望的讯息,不知真假如何,他便跟随余将军一道前去探寻。

孙恪没找到人,也不遗憾,高高兴兴回府了。

十几年后,到底谁是第一美,还未有定论呢。

等小公主过了百日,顾云锦时不时会带两个孩子去御书房。

这是蒋慕渊的要求,他一点也不嫌弃孩子吵,反倒是他们都在他身边,让他更有干劲。

天眷四年春天,薛淮溢进京述职。

去岁两湖丰收,今年春闱,两湖出身的学子收获颇丰,最厉害的一个,入了三甲。

薛淮溢脸上有光,走路生风,被内侍引着进了御书房,刚要行礼,就听见了小娃娃的哭声,他脚下不由踉跄。

“小公主哭得很是精神,”薛淮溢夸道,“臣昨日傍晚去肃宁侯府上,三公子家的哥儿,也是个能哭的。”

“晋之儿子中气十足,”蒋慕渊放下笔,看着薛淮溢,道,“不过这一个两个的,都没有薛大人会哭、有章法,他们就是瞎嚎。”

薛淮溢手里的茶险些洒了。

蒋慕渊问:“薛大人今年还哭穷吗?”

“哭啊,得哭,”薛淮溢大言不惭,“不能减了预算,各地开支大,两湖的开支也不小,去年的丰收对两湖而言,只解燃眉之急,远远比不上真正的丰收大年,还需要努力。”

蒋慕渊没有打断他,示意薛淮溢继续。

薛淮溢洋洋洒洒的,他也不算夸大其词,而是要把两湖的状况给圣上说明白。

当然,自豪也是真自豪。

去岁丰收时百姓欢呼的场面,他回忆起来就热泪盈眶。

今年入京,沿途看到绿油油的田地,那叫一个心旷神怡。

美,太美了。

蒋慕渊听他说完,道:“没有不给两湖留银子,你只管好好做。国库是真的叮当响,朕明年要嫁妹妹,还得给女儿攒嫁妆,要靠薛大人多做贡献。”

薛淮溢眼睛一亮:“寿安长公主与永定侯的婚事是准了?”

“消息挺灵啊。”蒋慕渊笑道。

寿安和乐成在西凉的时候,周五爷得空就会作陪。

关外黄沙、绿洲,没有熟悉当地的人带着,出行并不方便。

有过相处,也就有了进展。

周五爷不是拖泥带水的,认真向寿安表白心迹,让寿安慢慢想。

寿安离开西凉后想了数月,终是想明白了,写信回京。

如此姻缘,又是两厢合意,太皇太后等人也自然点头。

蒋慕渊想了想,又道:“两位长公主游历两湖,信上好好夸了你一通,你可别不禁夸。”

薛淮溢搓了搓手,他这人最禁得住夸了。

当年两湖战事,薛淮溢曾见过周五爷,彼时只知道此人姓周,却也没往叶城周家那里想。

他看出这人深藏不露,年纪轻轻,说话做事都有章法,以后定有一番造化。

果然是没有看走眼,人家把以前的侯府门匾又重新挂到了自家府外,周家重新成了永定侯府。

玖拾陆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