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福到(9)

作者:烟波三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二哥,你会编草席么?”林小福看着二哥抓来抓去的一条鱼也抓不到,想着弄出个工具是不是更容易些。

“会啊,怎么?”林之恒一边专心的继续抓鱼一边回答。

“二哥,你说编个漏水的网是不是就能抓到鱼啦?”林小福听见二哥会编,马上开始拔岸边的苇草。

“对啊,我编个网子就好啦。”林之恒眼前一亮,忙走到岸边开始拔苇草、编草网,不一会儿就编好了一张直径约一米的松松的草网。

林之恒带着草网重新走下浅滩,马上便网住了两条八九斤的大鱼。林小福看着这一幕暗自滴汗,看来这里真是没什么人吃鱼,这鱼都呆呆的,二哥都没怎么费力便抓住了。

用苇草穿住鱼鳃,拎着两条大鱼,林之恒林小福兄妹俩高高兴兴的往家走。

一进院子,一家人看见兄妹俩提着的鱼,都呆住了。这鱼一股腥味,平时都是实在太长时间吃不到肉了才会弄一条鱼来勉强打打牙祭,而且吃了之后鱼腥味还会长时间挥之不去,弄得时间长了即便没肉吃,大家也都不太想吃鱼。

“爷爷奶奶,你们是不是都觉得鱼太腥了不好吃啊?没关系的,我会做,等会儿晚上让娘做给你们吃,保准你们吃了还想吃!”林小福一见众人的目光,便知道大家都在想什么。

一听是林小福要吃的,众人都没再说什么,由着她去,这丫头看过天书,想法多办法也多,说不定真能鼓捣出来不腥的鱼呢。

一个下午很快就过去了,快到做晚饭的时间林小福叫了郑美娘一起进厨房。

郑美娘按照林小福的要求将鱼鳞挂掉,又把鱼肚子里面的东西都掏干净,然后在锅里倒上油,又撒上一点盐,小心翼翼的将鱼放入锅里煎,双面煎黄之后捞出来。然后又将葱姜蒜和花椒煸香,重新将鱼放入锅中,倒上一点点酒还有酱油,加入一碗水,然后又撒了一点盐和糖,炖了一会儿最后大火收汁,就出锅了。

等到林家人看到桌上的一大盆红烧鱼后,面面相觑。林山海第一个伸出筷子夹了一块放入嘴里,随即便忍不住又夹了一块。林家众人看见老爷子的举动之后,纷纷夹起鱼肉品尝。

“天呐!这是鱼肉么?太好吃了!一点也不腥啊!”林子敬第一个大叫出声。

“是啊!三弟妹,你这个鱼做的太好吃了!”张慧娘和李娟娘也赞叹不已。

“我这都是按照小福说的做的,她怎么说我怎么做,没想到做出来真的挺好吃的。就是这调料太费了,做个鱼又是油又是盐又是糖的。”郑美娘一边吃一边笑眯眯的说着,身边的林大石也微笑着摸了摸闺女的脑袋表示赞赏。

“哈哈,我就说吧,鱼很好吃的!现在家里调料还不是很全,等我们赚了银子,有了更多的调料,我再让娘作出更多口味的鱼给大家吃!”林小福一边扒饭吃菜一边说,心里想着各种好吃的鱼,禁不住吃的更欢了。

一家人在这样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晚饭,林家三妯娌收拾好了桌子碗筷便一头钻进厨房准备明天要去卖的卤下水,其余的人便都坐在院子里纳凉。

“小福,羊肚菌都晒好了,今天爹爹称了一下有四十斤,你看这个蘑菇我们什么时候去镇上卖了?”林大石一边扇着蒲扇一边问,有些忐忑这些蘑菇真能卖出去么?这不就是山里长得蘑菇么,怎么还能卖出天价来么。

“哎呀,爹爹,你不说蘑菇我都差点忘了,要不咱们后天去吧,我本来想着再过几天樱桃酒好了一起去,但是这次我们可以先去镇上探探路,看看有没有比较好的饭馆,顺便再看看我和姐姐做的结好不好卖。”林小福一拍脑袋,突然想起了羊肚菌,这可是好东西,这次要大赚一笔才是。林小福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在冬天来临之前将新房子盖起来,家里能过个暖和的冬天。

“行啊,那就后天去,明天我跟你爷爷再去地里好好看看,再有不到二十天就该收麦子了,这段时间可不能放松喽。”

林大石点点头,觉得还是早去早好,就算蘑菇卖不出高价,也能换几十文钱,买点粮食回来。

第二天清早,李娟娘和郑美娘便去了镇子上卖卤味,林山海大手一挥,让二儿子跟着去,也方便照应,两个女人去做生意毕竟有些不太安全。

“姐姐,那天我们只编了一种锦绣结,今天我们来编一些其他的结一起拿去卖。我想想,结的种类不宜过多,有个四种就差不多了,反正彩绳的颜色也很多,这样看来也很不错了,选择很多啦。”林小福一边编着结一边给林小喜做示范。

第十三章 羊肚菌

林小喜真是发自内心的佩服起自己这个三叔家的妹妹,这小脑袋瓜里怎么有这么多想法,这彩绳通过她的手三绕两绕左编右编的就弄出来一个特别漂亮的绳结,跟以往编的络子一点都不一样,大户人家的女眷应该也会很喜欢将这些坠在玉佩上或者直接坠在腰带上。

林小喜真心喜欢关于女红的一切东西,于是专心致志的跟着林小福学了起来。林小福毕竟年纪小,林小喜学会了之后编结的速度便飞快提升,一个上午,加上原来做的,姐妹俩共编出了二百多个结。

林小喜将同类的结穿好,然后一同放进一个小包袱里面,心里想着这彩绳买回来才一文钱一根,要是结能卖出三文钱,那就能赚四百多文呢,小福真是厉害啊。

林小福一看林小喜就知道姐姐在想什么,心里不由得暗自发笑,上次去绣铺的时候她留心看了,市面上流行的络子不过都是些梅花啊、柳叶啊、方胜啊什么的,她这几种结目前市面上根本没人会。

林小福当年在村里跟着老人学会了编结,也就是编络子,当时这些结都是用在手工艺品厂的,客户们都非常喜欢,没想到到了古代单独拿出来还能卖钱。

正想着,欢欣雀跃的李娟娘和郑美娘回来了,后面跟着挑着担子的林大川。今天他们卖了一百六十文钱,三个人都喜的不得了。

老林家其他人知道了也都开心不已,没想到今天翻倍卖还都卖出去了,这门生意总算是可以立住了,以后家里也有持续的进账了,太高兴了。

林山海和儿子们商量之后,就定下来以后每天就卖六副猪下水,不多卖,免得多了之后人家都吃腻了,以后反倒不好卖出去了。再说家里的活儿也不少,过几天秋收要割麦子还要脱粒、上碾子,也忙不过来。

林小福知道家里的决定之后默默点头,她很怕家里人会抵不住诱惑,知道猪下水赚钱就拼命做更多出来卖,再好的东西也不能供大于求,时间长了一定会卖不出去的。而自家人知道克制,知道过满则亏的道理,她很欣慰。

次日清晨,林大石带着张慧娘、郑美娘和林小福、林子恒一起去了镇上,晒好的羊肚菌和编好的绳结都放在背篓里,六副卤猪下水也都放在担子里。途中林小福走不动了林子恒便将她背在背上,一行人脚步不停的到了镇子上。

“美娘,子恒陪你和大嫂卖卤味,我带着小福去卖蘑菇。”林大石先将担子挑到摆摊子的地方放下,安排好大嫂和妻儿,然后背起背篓牵着小福往镇里走去。

父女俩商量了一下,决定先找药铺将蘑菇卖了,红云绣铺他们都去过,比较熟悉了,但是药铺对于羊肚菌是否认可这个可能要多走几家试试才知道了。

于是两人开始在镇子里转起来,问了几个路人,知道了镇上有两大医馆兼药铺,一个是济世堂,据说是京城里的大官开的,现在在东穆有好多店面。还有一个是仁和堂,这是一家老字号的医馆,历史虽然悠久,但是背后之人到底是谁没人知道。

镇上的老百姓一般都比较喜欢去仁和堂,而有钱人更喜欢济世堂,因为仁和堂的郎中比较奇怪,基本上只开些便宜的药,能治好病就行,其中甚至不乏一些土方子子。济世堂则不然,名贵药材也会开在药方当中。

看来仁和堂是走亲民路线的,而济世堂是背景雄厚不好惹的,林小福在心里默默的给这两间药铺下着定义。

“闺女,你说咱们先去哪家?”林大石有些拿不定主意,低头问自己家的闺女。

“爹,不用纠结,咱们先看见哪家去哪家。”在商言商,虽然自己也很钦佩仁和堂的医德,但是自己毕竟是要卖东西,还是希望能卖出高价,所以就都走走看看吧,哪里价格合适就卖给哪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