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名:论后宫为森么要争宠
作者:木棉小树妖
文案: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身负家族大任进宫。
从默默无闻的小妃嫔到育有皇子的宠妃。
我的每一天,都是在取舍之间。
我得到过,也失去过。
我不是最聪明的,但我是最懂得收手的。
我这一生追求的,到最后,原不过是自由二字。
古代土著女人的后宫谋生计。
————————————————
内容标签: 平步青云 宫斗 励志人生 朝堂之上
搜索关键字:主角:女主:胡静 ┃ 配角:阿弥,皇帝,三皇子,五皇子,包氏 ┃ 其它:后宫争斗
==================
第1章 寒门之女
我出身小官之家,刚刚够了入宫的身份资格。
父亲是寒门科举出来的中立官员,如今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没有人脉,没有出身,再要往上爬几乎是不可能了。
但家中子侄们却还没出头,父亲为了维持胡家一门荣耀,也只能继续留在位子上为今后做官的子侄留下一点资源。
家中我是幼女,只有两个庶姐,母亲心善,几位姨娘也老实,她们两个便都嫁给了普通读书人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是衣食无忧,日子舒心快活。
我的兄弟们都在读书,走科举之路,包括我的两个庶兄。
我嫡亲的大哥如今还在南方外放做县令,小弟还在书院苦读。庶兄们一个考中了同进士出身,去了偏僻的县里做官,还不知有没有回京的时候;一个落榜在家里闭门苦读。就是隔房的几位堂兄弟,父亲也是在供着他们上学。
正值皇上四十寿辰,举国同庆。
皇帝兢兢业业多年,政治清明,但是后宫叫的上名字的就那么几位,又子嗣不丰,大臣们便上书求陛下选秀填补后宫。皇后娘娘贤淑大方,美名在外,也来规劝皇上。
皇宫里的那位最大的主人下诏广纳好女,民间选秀便开始了。
机会到了这个家面前。
而这家里,除了我,还有谁更适合进宫?
母亲疼我,父亲也宠爱我,哥哥弟弟们也友爱我,但这个家里此时太需要我。财帛动人心,何况是整个家族的荣光?单靠父亲一人撑起这个家太难了。
我要入宫的消息在家里传开时,弟弟第一次从书院逃课回了家,冲到我面前,在我的闺房里大哭一场。
他7岁后,我就再没见过他哭了。
他问我:“能不能不走?我会努力读书啊!我给你撑腰,家里我来撑!”
我信他,但他太小了。他走之前说了一句:“对不起。是我读书不够好。”
出嫁的几个姐姐回娘家来看望我,除了外出做官的两个哥哥其他的兄弟们都送来了礼物。我走在家里,仆人们明显更敬畏我了,这就是权势的力量吗?
进宫那天,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红着眼给了我很多银子防身。
被嬷嬷们送进宫的路上,我满脑子都是父亲的话:胡家从农耕的贫寒之家走到官家,从农到士阶层,太不容易了,经过了三代人努力才在为父这一代考上进士。它在我手上兴盛,有生之年,我不能看它衰败啊。静儿,是爹爹对不住你。
进宫后,我见的最多的是教养嬷嬷们。皇上,只在第一天远远的看到过一个黄色的身影。
皇后娘娘倒是和蔼亲善,常派身边大宫女来看看我们这些新进宫的秀女,倒让我们不会以为自己早就被遗忘在这深宫里。
其他娘娘们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个性,总之都不是我惹得起的。但我仍密切关注诸事,好让我有漏可捡。
作者有话要说:新人作者,求支持呀~
在知乎上得到过肯定的文~
第2章 秀女
经过层层筛选,我成功的留下来。
毕竟送进宫的都是出身官家的小姐们,除了在宫中犯下错的。
譬如龚姑娘,据说冲撞了宫里的贵人已经多日没有出现在人前了。
还有品行不端的,被抓到虐待宫女的刘姑娘。
礼仪不合格的,没学会宫中礼仪的方姑娘:其实是同房间秀女们举报给嬷嬷说她睡觉打呼噜。
当然这些只是少数,大部分秀女都留下在了宫中。
原先与我同一房间的三位秀女,王氏清高,去了端妃娘娘宫里的小殿。沐氏出身地方官家庭,一心往上爬,分在了敏贵人宫里。
包氏天真,与我一同分在了慧贵人宫里。我心下欢喜。
王氏出身显贵,又为人清高,但生了颗玲珑心,一眼看出我和沐氏与她不是一路人。她不争不抢,家族自会为她送来资源,自然看不上我和沐氏这种汲汲营营之辈。
而沐氏,倒是想与我交好,可我看不上她的乡下人的出身,还没放下我身为京城人的骄傲,总觉得她见识短浅又毫无教养。
最终我选定的“好姐妹”就是包氏了。
包氏的父亲恰巧是我父亲的顶顶头的上司,她母亲是边疆大吏的女儿,根本无需她争什么帝宠。
她只是倒霉进宫罢了,她原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可惜未婚夫意外病死,包家一时无法为她寻摸到合适的婚嫁人家。又碰上大选,包家只好捏着鼻子把人送进来了,不求别的,就让她平平安安活在宫里就行。
包氏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她的母亲早逝但是父亲一直没有再娶。她几乎是在父亲哥哥的宠爱下无忧无虑的长大的,又缺乏女性长辈的教导,简直出乎我意料的单纯。
我轻易套出了她的话,知道了她的家庭背景,知道了许多,也很容易的让她叫上了静姐姐,与我形影不离,很是依赖我。这次分到一个主宫,更有利于我维持我们的感情。
进宫的第三个月,我彻底在慧贵人的流翠宫安定下来,习惯了宫里的日子。
在这期间我收到了两封家书,一封是在外做官的大哥写的,他谈起十几年前他看着我出生,小小的一团躺在母亲怀中,母亲说这才是他的妹妹。
过去,姨娘们总是蛊惑着他亲近两个庶妹,庶妹们乖巧,他也着实喜欢,母亲担心他分不清亲疏。
现在一眨眼我就十六岁,成了大姑娘进宫了。他很遗憾没有看着我长大云云。
然后谈他在外做官的艰辛,气候的不适应,江南文人墨客的捣乱,一支笔叫父母官头疼,生怕败坏名声,还有刁民们作乱,经济的拮据,自己家族与妻族的不给力让他在地方大族面前难以招架等等。
转笔写到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也出生了,是个女孩,他说像极了我小时候的样子,他的大儿子与二儿子都很疼爱这个妹妹。但他最近在愁两个儿子的学业问题,希望为孩子择名师,但他分量不够只怕寻不到好老师。
最后以希望我在宫中安好停笔。
另一封是父亲写的。
他说他突然得到了上官的赏识,被提拔到了一个油水足的部门。上官透露今年年末考核,他有望再升一级。但他思来想去,并没有做什么突出的事让上官注意到,而最近也只有我入宫一事了,特来问问我。
作者有话要说:开新文了,请多多支持呀。
第3章 帝恩
父亲的事,我心知是包氏同她父亲说的。前些日子她刚寄了封信给家里,想必言语间少不了我这么个“温柔体贴,善解人意”的知心大姐姐。
她父亲自会调查胡氏是哪家女儿,发现胡家正是他的下属,那顺手提拔一下来拜托我在宫中照顾他女儿也说的通了。我照实在信中告诉了父亲,他会明白该怎么做。
大哥那封信我有点迟疑怎么回。
我出生的时候大哥已经十二岁了。等我长大记事开始,大哥便永远是在书院里,偶尔书院放假回来,他也在书房温书或出去同好友小聚,我几乎只在母亲那里见过他。
再后来,他就考中了进士,父亲帮他活动关系,送他去了富庶的江南做官来历练他,待他成熟了再调回京城。并不是感情不好,每年我的生辰他都会送我礼物,有时是他在外面买的西域的新奇玩意,有时是他收藏的玉镯,有时是他特意从大行商那儿买来的南方最流行的布匹首饰。
记忆中,他是家里最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在父亲面前沉稳守礼,在母亲面前孝顺贴心,在弟妹面前大度有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