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同人)【闲泽】澹泊书局江南分院(22)

作者:鬼畜莉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好,那明天日出的时候我叫你,别睡得像死猪啊。”

“明明你比我更能睡。”李承泽眯着眼哼了一声,半晌用腿蹭了蹭范闲的腰,“饿了。”

“晚饭想吃什么?”

“嗯……牛肉粉丝煲。”

“好主意,再贴两个饼子一起吃,味道极好。”

“必安来信,让我们过两天去一趟,母妃想见见你。”

“这是见岳母的节奏吗?”

“依母妃的个性,大约是想催更……”

“……再让后厨弄一道腌笃鲜吧,我看后院晒着好几条咸五花肉,肯定能吃了。”

“后院那两只鸡都活蹦乱跳着呢。”

“改日给你做炸鸡。‘仙境’一绝,堪比一丢丢。我差不多搞懂啤酒的酿造工艺了,等今年冬天肯定能喝上。到时候下雪,炸鸡配啤酒……总之不要催更一切都好说。”

“范闲。”

“嗯?”范闲以为李承泽还准备抓着更新不放,漫不经心地应了一句。

李承泽半天都没有说话他望着亭外的落日,嘴里噙着笑意。他感叹道:“活着真好。”

范闲也笑了,他上辈子躺在病床上度日如年,数着窗外的云朵;这辈子轻轻触碰着母亲留下的石碑,走在人群熙攘的南庆大街上,他比谁都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沉重与轻松。

活着真好。

“嗯。”他们十指相扣,范闲说,“一起活着,真好。”

澹泊书局江南分院在杭州西湖落户三年载,相传由南庆诗仙小范大人的远方表兄主事,区区三年内推出以《红楼》为首的经典佳作,在南庆皇帝直接收入国库,奉为国宝级名著。此外,书院院长又乐善好施,常接济怀才不遇的文人书生,为他们出版图书、刊载文章,以书香伯乐的美名在江南颇受尊敬。

江南郭氏世代以编撰《杭州市志》为己任,此次郭父便派出小儿子小郭前去澹泊书局江南分院实地访查,想将书局单独列出一个章节记录。

小郭麻利地背着书箱探访书局,这正是金秋九月的一个晌午,阳光懒散地洒在书局前门趴伏着的一只橘猫身上。在当朝圣上亲笔题字“澹泊书局江南分院”的匾额底下,范思辙接待了小郭。

范思辙见小郭与他年龄相仿,眉眼间还有种与他迷之相似的帅(傻)气,一挥手,说:“小兄弟,你今个儿可是走了运。嫂……院长让我亲自来给你做导游。你可知小爷是谁?”

小郭赶紧一拱手,早就了解透了范家的各种关系:“范二公子,澹泊书局与闻名远近的奶茶一丢丢的创办人之一,可真是一表人才,百闻不如一见呐。”

范思辙听了好话,心中暗爽,高兴地拍了拍小郭的肩:“小兄弟前途无量,前途无量!要不是我这几日来杭州和哥商讨在北齐开书局新分院的事宜,你还没机会见着小爷呢!这位小兄弟怎么称呼?”

小郭又一拱手,恭敬地说:“江南郭氏,世代编撰《杭州市志》,又以说书为副业。家父郭地刚,在下单传第九代,名齐林……”

范思辙不知为何一阵心惊肉跳,总觉得哪里奇怪,赶紧打断说:“还是喊你小郭吧!得嘞,咱这边走。”

范思辙领着小郭踏入门槛,首先便是给上门顾客日常购买话本和图书的前厅。前厅宽阔气派,琳琅满目的书架上按照作家分类,由顾客自由拿取试读。

“既卖书,怎还给他们试阅的机会?” 小郭拿毛笔匆匆在纸上记录几句,问道。

范思辙解释说:“好书嘛,又不是读过一遍就能扔了的。我们这儿啊,读了书再买的人不占少数。何况咱们分院院长喜读书,也乐于让买不起书的人有书可看。”

他侧手向右后方指去,原来前厅后方还专门有一块摆了二十几张书案的读书区,阴凉透风,正盘坐着不少男女埋头看书。

“这块儿,是我们传说中的南庆第一诗人仙范闲范大人——也就是我哥的主意。”范思辙像只骄傲的公鸡似地昂着头说,“无论年龄,无论身份,都可以免费来此处看书,而且全天供应茶水点心,四季不停。”

“这……岂不是亏了本的买卖?”小郭问。

“这道理你不懂,”范思辙高深莫测道,“放长线钓大鱼。按我哥的意思来说,‘加强福利,提高国民文学休养,才能让更多人来买书啊!’”显然他是被范闲这个理论彻底地收服了。

小郭往读书区看去,只见还有人拖家带口地围坐在木桌前,听老人边喝茶边念话本的故事,扎着羊角辫的小孩一口一个小笼馒头,还认真地听长辈将她尚看不懂的文字说成满天的故事,她懵懂的小眼好奇地看着书中的辽阔世界,时不时因书中的情节激动地挥动双手,跟着爷爷牙牙学语地重复道:“水它吧,水他爸。”

老人手中的书叫《冰雪奇缘》。

“?”

范思辙说:“咱们小范诗仙写的,说大人小孩都能看,保持童心,做自己的公主。还有好几本书咧。叫什么……狄诗尼公主系列。”

小郭还没来及问这究竟是什么故事,就被范思辙往走廊引去。书院背后左侧是简易的活字印刷部,主要刊印特供澹泊书局江南分院的书籍与文章。右侧则是个古书修理部,负责修缮遗落在民间的各类旧书,挖掘沧海遗珠。

“除了这些书局常规的部门,还有一个文人星探部……小范诗仙起的名啊,别问我什么意思。专门负责各处走动,发掘民间怀才不遇的书生啊落榜考生,给他们提供写文写诗的机会,寻找南庆下一颗冉冉升起的文坛巨星。”

小郭奋笔疾书地记录着范思辙的话,不时还提问一两句细节。范思辙有种被重视被采访的奇妙快感,又叽里咕噜说了许多。

“方才说,下一家分院要开到北齐去?”

“嗨,这叫文化输出。大约明年中旬吧,我们就要去北齐准备开业剪彩了。分院院长说馋北齐美食很久了。”

“分院院长好美食这一点已是远近闻名啊。”

“那可不,他成天跟着我哥出去逍遥转悠……还不带上我。南庆就没他俩没沾污过的吃食了!听他说,准备写一本叫啥……《我吃故我在》的书,专门记录一路上的好吃的。”

范思辙又介绍了几个书院部门,将小郭领到了庭院中的两块石碑前,说:“到了。院长特意嘱咐过的,对书院文化感兴趣的一定要来看看这两块碑。”

小郭凑过去,先看了第一块,跟着念出最后一句:“……虽万千曲折,不畏前行,生而平等,人人如龙。”他琢磨了半晌,只觉得这段话让他似懂非懂,却隐约能从中听出些火热的希望。于是他往署名处看去,写这段话的人叫叶轻眉。

“从京城检察院一模一样誉了一块搬过来的。”范思辙说。

小郭又往第二块碑上看去,上面的话要简短一些,写道:“愿南庆子民,全世界的子民,无论哪个时空的人民们都能拥有自由。身体不受禁锢,社会不受歧视,礼教不受约束,更能在心中主宰自己的命运。分辨光明,享受苦难,自由自在,生生不息。”落款人写着范闲与范困。

自由自在,生生不息。小郭在心里念了几遍,又将两块石碑上的内容都恭恭敬敬抄在本上,准备回家与父亲继续讨论深意。等他终于抄誉完毕,范思辙早被管家叫去处理事务,小郭只好挠着头起身,小心翼翼地沿着廊厅四处张望,忽然从前方感觉一阵清凉的风吹来。

他跟着风的方向走去,拐过两棵肆意生长的柳树。柳枝随风拂在他的脸上,他勉强摆脱了眼前青绿色的藤蔓,往外看去——

书院的院角盖着一座透明的玻璃亭,亭口还煮着茶水,尚冒着热气。亭内案上摆着两本摊开的书,却不见读书人。

今日的西湖烟雨蒙蒙,湖上的荷花都快开了,水面上点缀着零星小舟与渔船。小郭仔细寻去,只见其中一艘小船的船头立着两个人影。一个将手背在身后,一个将手抄在胸口。他们都远远望着天边的雾绿色山脉,等待着太阳从烟雾中缓缓钻出来。

半晌,他们回过头看彼此,相视一笑。

小郭悄悄地退了出来,他手里还傻乎乎地握着纸笔,却半天没有再写一个字。范思辙手里拿着一叠的纸盒,匆匆地朝他奔来。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