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了目标,总是会变的。”
_____
屋里头的宋玉版发现唐枝过来了,虽然距离上次被她教育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可面对她,他的心里还是有些负担的。
即使如此,他还是回想了一下宋玉延的话,扒在门口踌躇了片刻,才走到唐枝面前,神情忸怩道:“唐姐姐……上次的事对不起,还有谢谢你!”
说完,他又一溜烟地跑回屋里,留下茫然的唐枝,和似有所悟的宋玉延。
“笋儿这是怎么了?”唐枝只好求助宋玉延。
宋玉延解释:“上次我不在家,多亏你帮忙照看这两个孩子,他这是在感谢你呢!”
唐枝本都忘了那些事,经宋玉延这么一提,便明白过来了。她觉得这段时日宋玉版也变了不少,而兄妹俩的变化都这么大,或许跟眼前的少年有很大的关系……
少年不知何时开始,个头比她还要高出一寸来。原本的气色随着营养的稳定摄入和伙食的质量提升,渐渐褪去了饥黄的模样,面上终于有了一丝血色,脸颊也稍微长了一点肉,她原本的五官可算是能好好地展现出来了。
身形、气质、行为举止都让她有一种正在重新认识宋玉延的感觉……或许她就是在重新认识宋玉延呢?
唐枝没有再刻意去想太深,她眼睛的余光一瞥,便发现一直被宋玉延攥在左手手上的一节淡黄的竹筒,还有右手捏着的一把刻刀。
她问道:“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宋玉延习惯性地先把物件递给她看:“这是竹雕,又称之为竹刻,简而言之便是用竹子来雕刻,根据不同的雕刻技法,或在表面雕刻山水图案,又或是刻成具体形状。”
唐枝不满她小瞧自己,嘀咕道:“我自然是知道竹雕的……”
竹筒入手后,她便可以感觉到表皮的一层凹凸感,不过并不是很强烈。这节竹筒只有她的手掌与手指并连起来的长度,不过竹筒口却有她的胳膊那样粗,很像她兄长平日所用的笔筒。
竹筒的淡黄色表皮被细腻又顺畅的线条勾勒出了一幅山水图的轮廓,虽然看起来还未完成,可是她依稀能从中辨出高山下有一座寺庙,还有泉水汇集而成的溪水。除此之外的地方,表皮都被铲了去,露出琥珀色的竹肌来。
她觉得,若宋玉延是画家,那她笔下的这幅画定然有大家风范。
想到这儿,尽管她从未在宋玉延那儿得到过什么真实的答案,可她还是止不住好奇道:“竹雕需要对书画有着很高的理解和造诣才能办得到吧?难道这又是令堂教你的?”
这次宋玉延摇头摇得很干脆,不过也没多解释:“学一学就会了,我觉得我还挺有天赋的,你觉得呢?”
唐枝:“……”
我觉得你只是臭不要脸!
所以,这人都已经懒得找借口糊弄她了吗?
____
系统忽然感慨:“我觉得你这套说辞没有了以往忽悠人的水准!”
宋玉延:“……忽悠人的水准很高难道是什么好事吗?你这系统真的是一点也不正直善良!”
系统说:“你可以直接照搬跟宋冰说过的那套说辞的,再不济,找个类似忽悠白粲、孟水团他们的借口就行了,这么含糊其辞就不怕自己掉马吗?”
宋玉延摇头:“一直为一些没有意义的事情而说谎挺无趣的,我可以为了白蜡而忽悠白粲留住那几棵树,也可以为了让孟水团意识到危险而耍心眼,而我继续编造谎言来忽悠一个小丫头,能得到什么?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去骗人家小丫头,这有损我的人格。”
“那你不怕身份暴露,被抓去烧了?”
宋玉延笑了:“我不认为这丫头会说出去,她最多就是把事情藏在心里,或许哪天憋不住了,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吧!”
唐枝还真的没追问,而是问:“难不成你以后不编席子和篮子了,改刻竹子了?”
宋玉延再次在心里喟叹,可惜了这小丫头是古代人,否则真的可以拉回工地当个监工,瞧她对她的工作进度跟进得多好!
宋玉延招招手,让她跟到屋檐下来,随即从一堆竹编制品里拿出几个款式比较特殊的,道:“我并没有打算放弃竹编与草编,相反,我还琢磨着多增加些款式,毕竟之前因赶制楼家的单子,我一直没机会编织别的款。如今没有急单了,林叔也说,只要编得好,不管是什么款式,他都会酌情收购的,所以我才放手去做。”
唐枝想起装杨梅的小篮子,道:“那个小巧的篮子也是?”
“对,不过那样的篮子也并非我首次编创出来的,只是寻常百姓日常用不上,所以需求少,编的人相对减少,市面上也就罕见了。”
可唐枝认为,那样精致小巧的篮子用来装水果,好像别有一番滋味呢!
她都有点不想把那小篮子还给宋玉延了。
宋玉延恰好道:“那个装杨梅的小篮子跟杨梅都一并送给唐小娘子了,篮子虽小,可也还是有用得上的地方的。希望唐小娘子不要嫌弃。”
唐枝顺口接道:“不嫌弃,我还挺喜欢那小篮子的!”
说完,她脸上顿时有些臊热:她怎么把心里所想的说出来了,宋玉延会不会认为她在占宋家的便宜?
宋玉延并没有这么想,她只是因为作品得到了认可而忽然心情愉悦了起来,说的话也就多了些。
____
除了那样的小篮子外,有常见的斗笠、簸箕、撮箕、背篼、箩筐,也有焙笼、熏笼以及食盒等,尤其是食盒,上面跟那小篮子一样还附带花纹。
寻常百姓用食盒的也比较多,因为耕种之家的田地往往不在家的附近,而是好几块分散在不同地方,出去干活的人就需要家人晌午给他们送水送吃的过去,所以这食盒的使用率十分高。
看见这些,原本只是想来探探究竟的唐枝都有些心动了,可是她家里目前好像并不缺这些物件。
作为一个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贤惠之人,她不能浪费钱,只能转移了自己的注意力,“那你哪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么多事情?”
宋玉延接回竹筒,笑道:“办法总比困难多。时间嘛,挤挤就有了。”
宋玉延并未因小赚了一笔就开始消极怠工,不过之前有急单的时候,她恨不得白天的八个时辰都花在草编和竹编上。如今没有急单了,她就将工作时间重新分配了一下,每天腾出一个时辰来为她所精通的竹雕技艺找手感。
竹雕虽然是她最为精通的技艺,可是那也是在精致的工具的使用下进行的,如今她缺少那样精致的刻刀,便只能先适应这样的工具刀,力图在这种简陋的条件下,也能雕刻出不错的作品来。
她准备了不少竹材,这些竹材早在五月份的时候她就已经开始备着了,她选的是长了五年左右、表面平滑、色泽纯净的竹子。选回来后先水煮,再进行阴干处理。
不过挑选竹子的时节最好是在冬季,这个时节并不是很合适,因为夏竹组织密实,质地坚硬,不是加工的好材料。
当然,夏竹虽然不是首选的材料,不过也不是完全不能雕刻,只不过这会更加考验雕刻者的雕刻水平罢了。
而且她学习竹雕的时候,人们对竹子的选择并没有这么多讲究了。首先是精密的仪器使得竹雕的技艺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后,偏商业化了,旅游景点就有不少这种模式下产出的竹雕,而且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是真正能耐得住性子去从头开始学习的人少了,很多人在书画这一方面就过不了关,学了一半就放弃,转而走商业化道路,从网上打印一些书画,然后糊在竹材上再行雕刻,批量生产后再在某宝上出售。
最后是竹子大量减少,往往很少有竹子可以长到五年的,市面上也很难挑到合适的竹子。所以一般对作品要求高的竹雕艺人往往会将工作室选在竹木繁多的偏僻处,以便能到竹林里选竹材。
教宋玉延竹雕的老师是浙派的代表刻家,对刀工、书画造诣、文学素养等方面更为严格,所以她拿起竹雕技艺的时候,哪怕选不到合适的竹材,也会想办法用雕刻技艺去弥补竹材的不足之处。
……
唐枝仅从宋玉延的一个眼神和动作中便能看出她有多喜爱竹雕,因为她的目光多数时候都会停在竹筒上,而且手指也会下意识地摩挲竹筒表面。